120 likes | 203 Views
外來種生物介紹. 組長 : 王小明 組員 : 李阿明 劉阿淘 曾小華 報告 : 曾小華. 主題 : 小花蔓澤蘭. 圖片來源 :http://www.zlp.ks.edu.tw/nature/plants/pl009.htm. 特徵介紹. 學名 :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生活環境 :
E N D
外來種生物介紹 組長:王小明 組員:李阿明 劉阿淘 曾小華 報告:曾小華
主題:小花蔓澤蘭 圖片來源:http://www.zlp.ks.edu.tw/nature/plants/pl009.htm
特徵介紹 • 學名: Mikania micrantha H. B. K • 生活環境: 原生於中南美洲,具無性及種子繁殖能力,匍匐莖的節及節間均可長出不定根,為趨光性植物,在台灣生長於1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山野開闊地、溪谷、荒地、荒廢果園及道路兩旁,花期為11月至翌年1月,種子在台灣約於11月中旬至12 月下旬成熟,種子量多輕盈可隨風飄遠,繁殖力極強。 圖片來源:http://www.ag168.com/news/mood168_002.htm
特徵介紹 小花蔓澤蘭密生小花 圖片來源:http://www.zlp.ks.edu.tw/nature/plants/pl010.htm 小花蔓澤蘭心形葉片 圖片來源:http://www.floral.com.tw/np/ntfloral.nsf/ContentByOthers/0DF645409BE7EF3E48256F17003641A9
移入台灣方式 • 小花蔓澤蘭是我們刻意引進原本要做水土保持之用,可是後來繁殖太快,使生態系遭受極大的破壞 • 據了解,小花蔓澤蘭引進台灣始於一九七○年。當初,是水土保持局負責,目的是為了水土保持。有學者透露,農政單位正是看重蔓澤蘭繁衍速度快,很快可以看到綠化效果,因而大量引進,然事實卻非如此。 小 花 蔓 澤 蘭 繁 殖 力 驚 人 , 每 平 方 公 尺 可 產 生 17萬 粒 種 子 。(黃 士 元 攝 圖片出處: http://nature.tesri.gov.tw/tesriusr/internet/natshow.cfm?IDNo=749
影響原因 • 由於其快速生長且攀爬於林木上,被其覆蓋包住的樹木,常無法獲得充分光照與空氣,最後死亡,影響各種鳥類或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造成經濟上及生態上嚴重的危害 • 小花蔓澤蘭是一年生、草質、攀爬的藤本植物。從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到死亡於一年內完成,隔年種子發芽,重新再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形成一年年的生命循環,而這樣的循環因全球暖化的影響有越來越不明顯的趨勢。它一棵植株產生的種子可以上萬或更多,且種子輕而有毛,可以隨風飄散的很遠、很廣,這也就是小花蔓澤蘭能迅速蔓延造成災害的原因。任何植栽只要被小花蔓澤蘭攀上,自己就會在小花蔓澤蘭枯萎之前先行死亡,樹林即遭滅絕。 圖片出處:http://tsn.taitung.gov.tw/forest/bloom/index.asp
危害事蹟 • 大陸約於1995年入侵深圳造成林木大面積(4萬多畝)之危害,為此2000年8月組成3000人大軍進行人工防除,共除滅960畝,也由於近年來在廣東東南沿海大量發生小花蔓澤蘭,而驚動大陸國務院,調撥經費請名昆蟲家李麗英教授主持,成立了龐大的生物防治研究小組,積極進行其生物防治研究工作,同時也聘請孔國輝黃忠良及胡啟明等人研究小花蔓澤蘭之個體生態研究及其特性,將小花蔓澤蘭列為國家科技重點發展研究之一 圖片來源:http://www.floral.com.tw/np/ntfloral.nsf/ContentByOthers/0DF645409BE7EF3E48256F17003641A9
危害事蹟 • 馬來西亞早期為地面覆蓋物,植於垃圾掩埋場及寸草不生之惡地,但隨後卻蔓延成災,在1996年曾研究以Cercospora mikaniacola(澤蘭尾孢菌)作生物防治工作 路 旁 及 邊 坡 整 片 受 小 花 蔓 澤 蘭 蔓 延 而 成 綠 毯 狀 。(黃 士 元 攝) 圖片出處:http://nature.tesri.gov.tw/tesriusr/internet/natshow.cfm?IDNo=749
危害事蹟 • 澳洲的大學發現入侵後,隨即在網路上散布訊息並開始監測其族群及研究防治工作 • 印度1940年代早期,小花蔓澤蘭已出現在印度東北部,對農林栽培業造成威脅,如茶、竹、蘆葦、板栗樹及油加利樹等造成重大傷害
對台灣的影響 •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調查指出:2001年全國受害面積達51893公頃,包括17個縣市的177個鄉鎮。前年進一步擴大為56848公頃,比2001年增加了4995公頃,並逐漸往北蔓延。 • 位於吉安鄉的楓林步道,也受到小花蔓澤蘭的威脅,不少植物與樹木因其攀附,導致死亡,吉安鄉公所為徹底清除小花蔓澤蘭,特別聘請在地人進行清除的工作,希望能消滅大自然共同的敵人「小花蔓澤蘭」。 在地人進行清除的工作 圖片出處:http://www.ji-an.gov.tw/Cht/ja_titbits/titbits_detail.aspx?pointid=658
我們的心得 • 有些人認為引進外來植物可以使我們的植物更多樣化,沒什麼不好。這種想法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可是事實上,卻值得商確,因為所有的生態體系都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 圖片出處:http://www.giee.ntnu.edu.tw/TCChang/gs/node/9220
參考資料 網頁資料 • 塔山自然實驗室 • 中華民國第42屆中小學科展 • 台南市社區大學:生態的世界,學員(林冠瑜)期中心得報告:綠色癌症 • 網路植物園 • 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 吉安鄉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