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8 Views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七章 抗原. 一、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antigen, Ag) 。 抗原性( Antigenicity ):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二个方面 免疫原性: 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反应原性: 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抗原. 完全抗原: 即具免疫原性,又具反应原性的抗原。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 无免疫原性,但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这种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可具免疫原性;
E N D
第二篇免疫学基础 第七章 抗原
一、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 •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 Ag)。 • 抗原性(Antigenicity):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二个方面 •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 反应原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完全抗原:即具免疫原性,又具反应原性的抗原。完全抗原:即具免疫原性,又具反应原性的抗原。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但具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这种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可具免疫原性; 如:结核杆菌的类脂质 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 青霉素 在具有免疫应答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故完全抗原又称为免疫原,但半抗原不是免疫原。
半抗原-载体现象 • 小分子的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大分子物质(载体)结合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之为半抗原-载体现象(hapten-carrier phenomenon)。 • 大多数天然抗原都可以看作是半抗原和载体的复合物。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即: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1. 免疫原方面: 异物性,Foreigness 分子大小,Size 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 物理性状,Physical Form 可降解性,Degradability 2. 机体方面: 遗传特性,Genetics ---物种,Species ---个体,Individual 年龄,Age 3. 免疫方法 剂量,Dose 途经,Route 佐剂, Adjuvant
Factors Influencing Immunogenicity免疫原方面 • 异物性,Foreignness • 分子大小,Size • 大多数抗原: >10 000D;半抗原:<1 000D • 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 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 • 物理性状,Physical Form • 颗粒性 > 可溶性 • 变性的 > 天然的 • 可降解性,Degradability • 抗原只有被降解后才能被抗原递呈细胞 (APC)递呈。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细胞表面,因此又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 • 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
Factors Influencing Immunogenicity生物体方面 • 遗传因素,Genetics • 物种差异,Species • 个体差异,Individual • 年龄,Age
Factors Influencing Immunogenicity免疫方法 • 剂量,Dose • 接种途径,Route • 皮下 >静脉内 > 胃内 • 佐剂,Adjuvant • 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三、抗原的分类 • 1、按抗原性质分 • 2、按化学组成分 • 3、按来源分 • 4、按存在部位分 • 5、按对胸腺的依赖性分
按抗原性质分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 按抗原性质 原性的物质。 不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 原性的物质。 不完全抗原 简单半抗原 (半抗原) 复合半抗原 天然抗原:天然具有抗原性的生物物质,如血浆、酶、激素。含多种抗原成分,具有种的特异性如血浆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多种抗原性。 人工抗原:用人工方法将没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联指于蛋白质载体上所制成的复合抗原。
按化学组成分 蛋白质抗原:蛋白质破坏、改变丧失; 蔗糖可抑制 其变性 多糖抗原: 与蛋白质结合后,刺激动物产生抗 体;福尔马林处理后对热稳定 类脂抗原: 类脂多糖、蛋白多糖复合物、特异性多 糖抗体、细菌细胞壁多糖蛋白复合物
按来源分 异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 (heteroantigen) 同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同种属的抗原,能刺激同 (Alloantigen) 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产生免疫应 答。血型Ag,同种移植物Ag。 自身抗原: 动物的自身组织细胞、蛋白质在特定 (Autoantifen) 条件下形成的抗原,对自身免疫系统 具有抗原性。 异嗜性抗原: 是指与种属特异性污垢、存在于 (Heterophil 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性质相 antigen) 同的抗原(交叉抗原)。也叫 Fossman抗原(Fossman,瑞典病理学家)。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在自身细胞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如: • 胞内菌和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细菌抗原、病毒抗原 • 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 •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捕获,或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后进入细胞内的抗原,均称为外源性抗原。 • 所有来自体外的微生物、疫苗、异种蛋白等; • 自身细胞合成而释放于细胞外的非自身物质,如肿瘤相关抗原、FMDV的VIA抗原等。
按存在部位分 菌体抗原:(O存在于细胞壁、主要 成分为脂多糖)为数种成 分所组成,按O抗原分类 表面抗原 鞭毛抗原:(H)指存在于鞭毛,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H抗原 细菌抗原 也有不同菌群特异性 荚膜抗原:主要成分为多肽 深部抗原 指细菌的内部结构所形成的抗原物质 (免疫中不起作用) 病毒抗原: V抗原(病毒表面的囊膜抗原):不耐热 S抗原:可溶性 NP抗原:核蛋白抗原
按对胸腺的依赖性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ndependent Ag • Polysaccharides • Examples • 肺炎球菌多糖Pneumo- • coccal polysaccharide • 脂多糖,LPS, Lipopolysaccharide, • 鞭毛,Flagella • 胸腺依赖性抗原,T-dependent Ag • Proteins • Examples • Microbial proteins • Non-self or Altered-self proteins
四、重要的微生物抗原 • 1、细菌抗原 • 2、毒素抗原 • 3、病毒抗原 • 4、真菌和寄生虫抗原 • 5、保护性抗原:产生中和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抗原。
除了上述微生物抗原以外,异种动物的血清、血细胞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异源血清注射动物,能产生抗该血清的抗体,又称抗抗体。除了上述微生物抗原以外,异种动物的血清、血细胞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异源血清注射动物,能产生抗该血清的抗体,又称抗抗体。 • 将绵羊红细胞给家兔注射,可以刺激家兔产生抗绵羊红细胞的抗体,称此抗体为溶血素。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