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215 Views
寶蓮寺. 簡介. 1906 年,來自江蘇的三位法師(大悅、頓修及悅明),在大嶼山發現大片平原(即昂平),清幽寧靜,人跡罕見,故合力建立道場修行。出家僧衆聞風而至,搭大茅蓬,自耕自食,用功修道,故命名爲「 大茅蓬 」。 1924 年,來自鎮江金山江天寺的紀修襌師,出任第一代住持,為大茅蓬改名爲 寶蓮襌寺 。 1928 年,興建佛殿「 大圓滿覺 」和「 金剛窟 」,出家二衆齊心合力鋪設階磚。 1930 年 , 先後興建韋馱殿、地藏殿、祖堂、方丈室、五觀堂、法華塔、華嚴塔、羅漢塔及般若堂(新襌堂)。. 1963 年,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 大雄寶殿 。
E N D
寶蓮寺 簡介
1906年,來自江蘇的三位法師(大悅、頓修及悅明),在大嶼山發現大片平原(即昂平),清幽寧靜,人跡罕見,故合力建立道場修行。出家僧衆聞風而至,搭大茅蓬,自耕自食,用功修道,故命名爲「大茅蓬」。1906年,來自江蘇的三位法師(大悅、頓修及悅明),在大嶼山發現大片平原(即昂平),清幽寧靜,人跡罕見,故合力建立道場修行。出家僧衆聞風而至,搭大茅蓬,自耕自食,用功修道,故命名爲「大茅蓬」。 1924年,來自鎮江金山江天寺的紀修襌師,出任第一代住持,為大茅蓬改名爲寶蓮襌寺。 1928年,興建佛殿「大圓滿覺」和「金剛窟」,出家二衆齊心合力鋪設階磚。 1930年,先後興建韋馱殿、地藏殿、祖堂、方丈室、五觀堂、法華塔、華嚴塔、羅漢塔及般若堂(新襌堂)。
1963年,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大雄寶殿。1963年,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大雄寶殿。 1976年,籌建天壇大佛和筏可療養院。 1993年,天壇大佛開光落成。 2000年,開始籌建萬佛寶殿,將寶蓮禪寺完善為集宗教、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交通詳情 由港鐵東涌站外的巴士站,乘23號大嶼山巴士至昂坪巴士總站,正常車程約 45 分鐘。 由港鐵東涌站外的纜車站,乘昂坪纜車,車程約25分鐘;下車後,再步行約10分鐘。 由中環碼頭乘新渡輪到梅窩,再乘2號大嶼山巴士至昂坪巴士總站,車程約 35 分鐘。 由大澳的巴士站,乘21號大嶼山巴士至昂坪巴士總站,車程約 15 分鐘。 乘坐大嶼山的士。
面積大小 寶蓮寺位於大嶼山的昂平高原,面積約0.5平方英里,海拔高度達2330餘呎,是香港境內地勢最高的一所寺院。 大佛為釋迦牟尼佛像,全部用銅鑄成,佛身高26.4米,底座高7.55米,總高度接近34米,占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重量高達250。 寶蓮寺的萬佛寶殿共分5層,建築面積逾6萬平方呎,集方丈室、法堂、藏經閣、戒壇、多功能廳及萬佛殿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