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系統安全期末報告

系統安全期末報告. 第 6 組 資訊隱藏技術 鄔正男 林岑威 巴柏仁. 大綱. 一 . 簡介 二 . 相關技術 三 . 資訊影藏工具使用 四 . 相關破解方法 五 . 與數位浮水印之差別 六 . 未來發展 七 . 結論 八 . 參考資料. 一 . 簡介. 資訊隱藏 (Imformation Hiding) 目的 : 掩護機密訊息 傳統方法 : 微點技術 透明墨水等等 .. 數位方法 : 偽裝媒體 ( 圖片 音訊 視訊等 ..). 一 . 簡介 ( 續 ). 隱藏學 (steganography) 把訊息藏在有意義的媒體中

lon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系統安全期末報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系統安全期末報告 第6組 資訊隱藏技術 鄔正男 林岑威 巴柏仁

  2. 大綱 • 一.簡介 • 二.相關技術 • 三.資訊影藏工具使用 • 四.相關破解方法 • 五.與數位浮水印之差別 • 六.未來發展 • 七.結論 • 八.參考資料

  3. 一.簡介 • 資訊隱藏(Imformation Hiding) 目的:掩護機密訊息 傳統方法 : 微點技術 透明墨水等等.. 數位方法 : 偽裝媒體(圖片 音訊 視訊等..)

  4. 一.簡介(續) • 隱藏學(steganography) 把訊息藏在有意義的媒體中 • 密碼學 (cryptography) 將明文加密成看不懂的密文 同:秘密通訊 異:存在性(隱藏學讓人無法感受到訊息存在)

  5. 二.相關技術 • 空間域(Spatial Domain): 例如:直接改變像素值 LSB藏密法 • 轉換域(Transform Domain): 例如:將像素值轉換成頻率域中的係數 離散餘弦轉換 離散傅利葉轉換等..

  6. 三.資訊影藏工具使用 • 資料隱藏網路共享軟體 • S-Tools [ by Andy Brown ] • JPHIDE and JPSEEK [ by Allan Latham] • HIP ( Hide In Picture )  [ by Davi Figueiredo ]   • Stego ( by Romana Machado) 

  7. 三.資訊隱藏工具使用(續) • S-Tools : • 最早被開發出來, 針對調色盤類型影像所開發出來的軟體 • 使用LSB藏密法 配合密碼學的加密方法使排入位元順序也為亂數

  8. 三.資訊隱藏工具使用(續) • 先將原圖降為32色(5bit) 藏入的bit數為RGB最低的三個位元 最多衍生出256色 • 缺點:偽裝影像的調色盤有藏入特徵 對調色盤做色彩亮度排序後 嵌入愈多 訊息群集會愈接近32色

  9. 四.相關破解方法 • 視覺攻擊法 針對LSB

  10. 四.相關破解方法 統計攻擊法 傳統的資訊隱藏方法 針對像素值與頻率值做改變 針對這些像素值或頻率去做統計分析即可發現特徵 資料量少 特徵較不明顯

  11. 五.與數位浮水印之差別 • 資訊隱藏與數位浮水印最大的差別在於應用面 相同都在於不可視 • 浮水印:媒體經過處理或運算 依然能萃取出可辨別的嵌入訊息 已達到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目的 • 資訊隱藏:強調不可偵測性 只要證明訊息存在 即失去作用

  12. 五.與數位浮水印之差別(續) 經過影像處理後: • 資訊隱藏 : 重視資訊的完整性 較重視安全性(偵測) • 數位浮水印:重視資訊的辨識性

  13. 六.未來發展 • 安全性仍不及密碼學 目前業界應用仍以密碼學為主 • 如何增加隱藏容量與不可偵測性? • 藏的好 不可偵測 即時傳送

  14. 七.結論 • 現代網路多媒體資訊發達 想找出隱藏資訊如大海撈針 • 資訊隱藏技術與方法與日劇增 如同病毒般快速增長 如何研發出快速偵測掃描的機制

  15. 八.參考資料 • 資訊隱藏偵知與分析技術 之現況及發展(婁德權) • 基值於區塊平滑級別的影像偽裝技術(陳玉璽) • 針對調色盤影像的快速隱藏分析技術(李坤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