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3

推拿学 第一章 总 论

推拿学 第一章 总 论.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其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按摩”最早记载于 《 素问 · 血气形志篇 》:“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至明代首见“推拿”一词,“推拿”的出现,为这一古老医术增添了新内容,扩展了治疗范围,很快为大众所接受。民间又有“南称推拿,北谓按摩,实则一也。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称为推按”之说。. 推 拿 简 史.

lol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推拿学 第一章 总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推拿学第一章 总 论

  2.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其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按摩”最早记载于《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至明代首见“推拿”一词,“推拿”的出现,为这一古老医术增添了新内容,扩展了治疗范围,很快为大众所接受。民间又有“南称推拿,北谓按摩,实则一也。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称为推按”之说。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按扤、跷摩。其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按摩”最早记载于《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至明代首见“推拿”一词,“推拿”的出现,为这一古老医术增添了新内容,扩展了治疗范围,很快为大众所接受。民间又有“南称推拿,北谓按摩,实则一也。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称为推按”之说。

  3. 推 拿 简 史

  4. 推拿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老的民间。“推拿”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代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张介宾的《类经》注释亦有引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不仅说明了推拿起源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同时也表明了早在《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以前,推拿即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

  5. 而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桥引、案扤、毒熨……”,更是把推拿治疗的实际运用上溯到遥远的上古。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膏摩”一词,代表了推拿介质的出现。而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桥引、案扤、毒熨……”,更是把推拿治疗的实际运用上溯到遥远的上古。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的“膏摩”一词,代表了推拿介质的出现。

  6. 魏、晋、南北朝时期 导引按摩作为养生寿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人的推崇。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记有“按摩经导引经卷”;《肘后方》亦载有“令爪病人人中治卒死”的急救治疗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 导引按摩作为养生寿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人的推崇。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记有“按摩经导引经卷”;《肘后方》亦载有“令爪病人人中治卒死”的急救治疗手法。 隋、唐时期是按摩推拿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按摩不再仅仅流传于民间,而且也成为太医署的重要组成之一,名曰:“按摩科”。而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和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著作的相继出现,也使按摩推拿的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时的隋《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有……按摩博士二人”。《旧唐书·职官志》上说“太医院掌医疗之法,承之为二,其属有四……三曰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由此开创了按摩推拿的教学先河。

  7. 宋、金、元时期 战乱频繁,按摩推拿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理论与实践继续得到丰富。就连宋徽宗赵佶敕令编撰的《圣济总录·治法门》亦有专篇论述。而宋史《艺文志》也有“按摩要法”,“按摩法”的记载。金·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已把按摩列入汗、吐、下三法之中。宋、金、元时期 战乱频繁,按摩推拿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理论与实践继续得到丰富。就连宋徽宗赵佶敕令编撰的《圣济总录·治法门》亦有专篇论述。而宋史《艺文志》也有“按摩要法”,“按摩法”的记载。金·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已把按摩列入汗、吐、下三法之中。 明代按摩又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小儿按摩的进步更为突出。而“推拿”一词就出现于此时。明史《百官志》记载:“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凡医术为十三科,曰大方脉,……按摩,……”张介宾也在《类经》中把按摩列为十三科之一,而且在手法治疗中提出了辨证论治的观点。  由于此时按摩推拿的再次兴盛,按摩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小儿推拿”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小儿患病的特点是叙述不清,服药困难,哭闹拒刺,因此小儿推拿在成人按摩术的长期经验积累中应运而生。明·永乐乙酉年(公元1405年)的《袖珍小儿方》就有“秘传看惊掐筋口授心法”的记载,被疑为后世小儿推拿的雏形。明·万历年间面世的《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和流传至今的《小儿推拿秘诀》则标志着小儿推拿的正式面世。“推拿”一词就首见于此。而《小儿按摩经》可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

  8. 清代 按摩推拿更是名家倍出,流派纷呈,论述颇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摄生要言》,汪词巷的《勿药元诠》,王祖源的《内功图说》等都介绍了导引按摩的方法。而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更为系统地总结了按摩推拿对伤科疾病的治疗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同时提出了:“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辨证施术原则,至今仍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9.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是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所产生的一门临床科学,始终遵循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治原则。其治疗的作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0. 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 推拿所治之病,多为跌仆闪挫之症,“皆为有形之疾,最急切之图,没如即时恢复其伤损,而后徐图可也。”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应首先通过外力直接作用加以纠正。使关节归正,筋脉顺畅,以收立竿见影之效。

  11. 2.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而气亦滞。因此损伤后的机体必然出现相应的功能紊乱。某一系统内能的失调亦可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而某一系统的病变也必然引起该系统内能的异常。推拿通过调畅气机,活血通脉,可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12. 3.信息调整 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之间,以行气血,营阴阳。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推拿通过各种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将一定的生物信息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该部位或穴位的推拿作用,将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13. 4.纠正解剖位置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的结合 形伤肿,气伤痛,肿则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瘀肿更甚,二者互为因果。凡因各种跌仆闪挫导致解剖位置失常者,有关的系统内能必然发生改变,系统内能的改变,又会造成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生物信息的异常传递与导致这一不良循环有着很大关系,治疗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用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和调整信息以及改变系统内能相结合的方法多方兼顾。

  14. 推拿治疗原则 • 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症制订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法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的虚实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扶正祛邪;按照失调的脏腑功能,调整阴阳;并针对病变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和时间、地点的不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5. 1.治病求本 •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  “标本”是相对而言的,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地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16. ⑴ 正治与反治 • 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通过分析临床证候,先辨明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治疗方法。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手法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言,其实质仍是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方法。常有“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方法。

  17. ⑵ 治标与治本 •  一般情况下,治本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症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应当贯彻“急则治标”的原则。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或是为治本创造必要条件时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或标本兼治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

  18. 2.扶正与袪邪 •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气,祛除邪气,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所以扶正祛邪也是指导临床的一条基本原则

  19. 3.调整阴阳 •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也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20.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等,手法刺激量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等,手法刺激量宜小。

  21. 推拿基本治法 •  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复归于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内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  推拿是用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病的一种疗法。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一是手法作用的性质;二是手法的刺激量;三是施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因此,不能单纯地用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来概括推拿的治疗作用;同样,也不能单纯地用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来说明推拿的治疗作用。对推拿治疗作用的研究必须把手法的性质和刺激量以及施术部位(或穴位)三者结合起来。  根据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治疗的部位,推拿治疗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

  22. 推拿常用诊断法 • 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泛,伤、外、内、妇、儿各科疾病无不涵盖其中,因此临床上要求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四诊合参,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必要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症状,并结合解剖、组胚、生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与推拿临床诊断所特有的望、触、叩、听相结合,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以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选择相应的部位和手法进行治疗。  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辨证等内容,可参阅《中医诊断学》。本章仅以叙述推拿临床诊断的常用手段为主。

  23. 望 诊 • 望诊在诊断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祖国医学的长期实践证明: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部、舌部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通过对外部的观察,可以了解整体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24. 1.全身望诊首先望面部的精神气色、舌苔和舌质,然后望全身与局部损伤后所出现的各种形态。⑴ 望神色 精神镇静自然,面色滋润者伤势较轻;精神萎顿,面容憔悴,表情痛苦,面色不华,伤势较重。五色对损伤主病为:白色主失血、虚证;青色主瘀血气闭,气血运行受阻;赤色主损伤发热;黄色主脾虚湿重,湿热阻滞;黑色主肾虚,或经脉失于温养。 ⑵ 望体态《灵枢·寒热病》云:“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指出肢体损伤及受风寒均可导致肢体活动不利,称之为体惰。注意观察体态,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骨骼及筋脉损伤,或因感受风寒致痹、致痿,可出现肢体活动丧失及各种保护性体态。如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呈前臂旋前,肘半屈曲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脊柱代偿性侧弯。望体态是骨伤科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应予重视。

  25. 2. 局部望诊⑴ 望肤色  主要是视皮肤的色泽与外型变化。新伤出血者,肤色青紫,肿胀范围比较集中;陈旧损伤出血时间较长,肤色变黄,肿胀范围比较广泛;损伤后肤色青紫不断加深加大,为内部渗血不止的现象,应注意进一步检查或采取措施。青紫而红应防止继发感染,肤色失去红润而变白者,为血虚或血循受阻;损伤部位肤色紫黑,应防组织坏死。⑵ 望畸形  严重的骨折、脱位及其他损伤,肢体或躯干可呈现出各种畸形。如肩关节脱位的方肩畸形;髋关节脱位的下肢外展或内收畸形;类风湿脊柱炎的后突强直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侧弯畸形等。 ⑶ 望肿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歌》云:“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损伤后经脉壅滞即出现肿胀。肿胀严重,明显可见青紫者,可能有骨折或筋断存在;肿胀较轻,稍有青紫或无青紫者多属轻伤。

  26. 触 诊 •  触诊又称摸诊,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浅表病变在摸查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必须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骨骼损伤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

  27. 1.触痛点  触疼痛点和压痛部位。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  压痛的范围、部位、程度如何,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者,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筋。1.触痛点  触疼痛点和压痛部位。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  压痛的范围、部位、程度如何,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者,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筋。

  28. 2.摸肿胀  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演化,进行诊断。3.摸畸形  触摸患部出现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4.摸异常活动  四肢长管状骨损伤,不能活动的部位而有异常活动,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经确定的骨折患者,断端仍有异常活动,表示骨折尚未连接。各关节出现的异常活动,多表示相应韧带的完全断裂。2.摸肿胀  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演化,进行诊断。3.摸畸形  触摸患部出现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4.摸异常活动  四肢长管状骨损伤,不能活动的部位而有异常活动,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经确定的骨折患者,断端仍有异常活动,表示骨折尚未连接。各关节出现的异常活动,多表示相应韧带的完全断裂。

  29. 5.摸弹性固定感  陈旧性脱位突出的骨头,在牵拉时有弹性移动,一般能够得到复位,关节损伤后发生粘连,牵拉时有弹性活动感者,可用手法使粘连得到松懈。5.摸弹性固定感  陈旧性脱位突出的骨头,在牵拉时有弹性移动,一般能够得到复位,关节损伤后发生粘连,牵拉时有弹性活动感者,可用手法使粘连得到松懈。 • 6.叩远端  以拳叩体表来测知患者疼痛部位的深浅和疼痛程度。或者于肢体远端纵向叩击以测知是否骨折及愈合的程度。

  30. 推拿基本常识

  31. 第一节 推拿疗法的性质和特点 • 一、推拿疗法的性质 • 什么叫推拿疗法,前人对此作过许多阐述,如《史记·索隐》:“挢者,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扌丌 音玩,亦谓按摩而玩弄身体使调也”。《圣济总录》:“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张志聪云:“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按足乔 者,乔足以按摩也。”总之,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刺激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加以特定的肢体活动,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32. 二、推拿疗法的特点 由于推拿疗法不同于以内服药为主的内治法,和针灸、药物外用等外治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推拿疗法具有很多不同于内治法和其他外治法的特点。

  33.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4. 一、推拿适应证 推拿适应证涉及骨伤、内、妇、儿、五官、神经科疾病,同时亦用于减肥、美容及保健医疗等。 1.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进伤,胸肋软骨炎、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滑脱症(轻度)、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半脱位、臀中肌损伤、梨状肌综合征、尾骨挫伤。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桡尺远端关节分离症、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挫伤、肘关节扭挫伤、腕关节扭挫伤、半月板损伤、关节脂肪垫劳损、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跟腱损伤、退性行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掌指关节腱鞘炎、滑脱性腱鞘炎)等。

  35. 2.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呃逆、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尿潴留、感冒、眩晕、昏厥以及阳痿等。2.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呃逆、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尿潴留、感冒、眩晕、昏厥以及阳痿等。 • 3.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带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月经不调、乳癖、子宫脱垂等。 • 4.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 5.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夜啼、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斜视、桡骨头半脱位、脱肛等。

  36. 二、推拿禁忌证 一般认为,以下情况不适合选用推拿治疗。 • 1.各种急性传染病。 •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 4。烧伤、烫伤。 •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 6.严重心脏病、肝病。 •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 8.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疾病(尤其是腹部严禁推拿)。 • 9.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 10.年老体弱的危重病患者。 • 11.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要领的疾病(如骨折、骨裂和颈椎脱位等),也应视为禁忌证,严防治疗失误。 • 12.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患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37. 第三节 推拿疗法的一般注意事项

  38. 一、推拿医师应经过正规的培训,不仅要有熟练的推拿手法技能,还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等。治疗前应审证求因、辨证辨病,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手法与用力的关系,做到均匀柔和、持久有力。对老人、儿童应掌握适宜的刺激量,真正做到使患者不知其苦。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应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推拿操作,待病情缓解后,再行局部操作。推拿者手要保持清洁,指甲要每天修剪。冬季要保持温暖,要坚持使用介质(如滑石粉等),防止损伤患者的皮肤。推拿中应全神贯注。对于饱后、酒后、暴怒后、大运动量后的患者,一般不予立即治疗。推拿的一个疗程以10~15次为宜,疗程间宜休息2~3日。一、推拿医师应经过正规的培训,不仅要有熟练的推拿手法技能,还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等。治疗前应审证求因、辨证辨病,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手法与用力的关系,做到均匀柔和、持久有力。对老人、儿童应掌握适宜的刺激量,真正做到使患者不知其苦。急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应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推拿操作,待病情缓解后,再行局部操作。推拿者手要保持清洁,指甲要每天修剪。冬季要保持温暖,要坚持使用介质(如滑石粉等),防止损伤患者的皮肤。推拿中应全神贯注。对于饱后、酒后、暴怒后、大运动量后的患者,一般不予立即治疗。推拿的一个疗程以10~15次为宜,疗程间宜休息2~3日。

  39. 二、推拿医师在操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体位,在进行胸部、腹部、腰背部、四肢操作时均可自然站立位,两腿呈丁字步或呈弓步;在推拿治疗头面部、颈部、肩及上肢部、胸腹部、下肢部及小儿疾病时,可采取坐姿。二、推拿医师在操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体位,在进行胸部、腹部、腰背部、四肢操作时均可自然站立位,两腿呈丁字步或呈弓步;在推拿治疗头面部、颈部、肩及上肢部、胸腹部、下肢部及小儿疾病时,可采取坐姿。 三、患者须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配合治疗。治疗头面部、胸腹部、下肢前侧部疾病时,患者取仰卧位,即面部向上,双上肢置于躯体两侧,双下肢自然伸直;上肢置于面部下方或体侧;治疗胁部、髋部疾病时,患者取侧卧位,双下肢自然屈曲,或下面腿伸直,上面腿屈曲,下面上肢屈肘约90°,上面上肢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或撑于体前床面;治疗头面部、颈部、肩及上背部、腰部,也可以指导患者取端坐位。

  40. 第四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 推拿是一种外治法,与药物内治是有区别的。临床上,如果手法操作不当,不但会减弱应有的疗效,而且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会导致不良后果,危及生命,故当积极预防推拿意外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正确处理。推拿意外涉及到肢体的骨与关节、神经系统、内脏系统、软组织等。

  41.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附件等。皮肤损伤在推拿临床最为常见。第一,初学推拿者,手法生硬,不能做到柔和深透,从而损伤皮肤。第二,粗蛮的手法是造成皮肤损伤的另一原因。粗蛮施加压力或小幅度急速而不均匀地使用擦法,则易致皮肤损伤。第三,过久的手法操作,长时间吸定在一定的部位上,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感觉相对迟钝,痛阈提高,可导致皮肤损伤。 预防及处理:要求医者加强手法基本功的训练,正确掌握各种手法的动作要领,提高手法的娴熟程度。

  42. 二、骨与关节损伤 • 主要包括骨折和脱位两大类。推拿临床上,由于手法过于粗暴,或对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认识不足,被动运动超过正常关节活动度,而使骨与关节、软组玫损伤。或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毫无准备施行手法操作造成病理骨折甚至医源性骨与关节损伤。 • 预防及处理:要求施术者对骨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正常的活动幅度有深刻的了解;在推拿治疗时不乱使用强刺激手法及大幅度地超越骨与关节的活动范围,—旦发生意外应及早处理,同时要分辨是局部损伤还是合并有临近脏器的损伤。

  43. 三、腰椎压缩性骨折 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因素,多由高处下坠或足臀部着地,其冲击力由下向上传递到脊柱,从而发生腰椎上部或胸椎下部骨折。推拿操作时,当病员取仰卧位,过度地屈曲双侧髋关节,使腰椎生理弧度消失,并逐渐发生腰椎前屈,胸腰段椎体前缘明显挤压,在此基础上,再骤然增加屈髋、屈腰的冲击力量,则容易造成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44. 预防及处理: 正常的双下肢屈膝屈髋运动是用来检查腰骶部病变的特殊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也常用此法来解除腰骶后关节滑膜的嵌顿和缓解骶棘肌的痉挛。运用此种方法的时候,只要在正常的髋、骶关节活动范围内,且双下肢屈髋关节的同时,不再附加腰部前屈的冲击力,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久病体弱或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行此法时更需谨慎。 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椎体压缩变形小于二分之一,无脊髓损伤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指导患者锻炼腰背伸肌,可以使压缩的椎体复原,早期锻炼不致于产生骨质疏松现象,通过锻炼增强背伸肌的力量,避免慢性腰痛后遗症的发生。对于脊柱不稳定的损伤,即椎体压缩变形大于二分之一,同时伴有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或附件骨折,或伴有脊髓损伤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45. 四、环枢关节脱位 第一颈椎又称环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第二颈椎又称枢椎、椎体小而棘突大,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环枢关节是由两侧的环枢外关节和环枢正中关节构成,可围绕齿突作旋转运动。环枢外侧关节由环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组成,环枢正中关节由齿突和环椎前弓和环椎横韧带组成。正常情况下,进行颈部旋转、侧屈或前俯后仰的运动类推拿手法,一般不会出现环枢关节脱位。当上段颈椎有炎症或遭受肿瘤组织破坏后,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手法操作者盲目地作较大幅度的颈部旋转运动或急剧的前屈运动,可导致环椎横韧带撕裂、环枢关节脱位;或者有齿突发育不良等先天异常,也可因盲目的颈部手法操作,姿势不当,手法过度,引起环枢关节脱位。

  46. 预防及处理:环枢关节脱位属高颈位损伤,多为自发性,可由颈部、咽后部感染引起的环枢韧带损伤,也可因推拿手法,在外力作用下引起颈椎关节脱位。颈部活动受到年龄限制,年龄越小颈部活动范围越大,年龄越大颈部活动越小。因而在颈部手法操作特别是颈部旋转复位类手法之前,应常规摄X光片,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等,以排除颈部、咽部及其他感染病灶,了解其疾病的变化和转归,方能行颈部旋转手法,但不宜超过45°颈部扳法不要强求弹响声。预防及处理:环枢关节脱位属高颈位损伤,多为自发性,可由颈部、咽后部感染引起的环枢韧带损伤,也可因推拿手法,在外力作用下引起颈椎关节脱位。颈部活动受到年龄限制,年龄越小颈部活动范围越大,年龄越大颈部活动越小。因而在颈部手法操作特别是颈部旋转复位类手法之前,应常规摄X光片,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等,以排除颈部、咽部及其他感染病灶,了解其疾病的变化和转归,方能行颈部旋转手法,但不宜超过45°颈部扳法不要强求弹响声。

  47. 五、神经系统损伤 • 由于推拿手法使用不当或外力作用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两大类。其危害程度之严重,可居推拿意外之首,轻则造成周围神经、内脏神经的损伤,重则造成脑干、脊髓的损伤,甚至造成死亡。 • 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损伤:腋神经从属锁骨部分支,由第五、六颈神经前支组成。在腋窝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间隙,绕行于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下间隙部,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其皮支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部的皮肤。肩胛上神经从属锁骨上部分支,由第五、六颈神经前支组成,起于臂丛上干,向后经肩胛骨上缘入冈上窝,转至肩峰下方入冈下窝,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

  48. 推拿治疗颈部疾患时,如强行做颈椎侧屈的被动运动,易导致患者的臂丛神经和关节囊损伤,同时对侧关节囊也受到挤压损伤。一般在行手法治疗后,若立即出现单侧肩、臂部阵发性疼痛、麻木、肩关节外展受限,肩前、外、后侧的皮肤感觉消失,应警惕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日久可出现三角肌、冈上肌废用性肌萎缩。推拿治疗颈部疾患时,如强行做颈椎侧屈的被动运动,易导致患者的臂丛神经和关节囊损伤,同时对侧关节囊也受到挤压损伤。一般在行手法治疗后,若立即出现单侧肩、臂部阵发性疼痛、麻木、肩关节外展受限,肩前、外、后侧的皮肤感觉消失,应警惕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日久可出现三角肌、冈上肌废用性肌萎缩。 • 预防及处理:在颈部行侧屈被动运动时,尤其要注意,颈椎侧屈运动的生理范围只有45°,被运动时绝对不能超过此界限,同时切忌使用猛烈而急剧的侧屈运动。

  49. 六、肩关节脱位 • 肩关节由肩胛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所构成。其解剖特点是: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关节囊被韧带和肌肉覆盖,其运动幅度最大,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由于肩关节不稳定的结构和活动度大,因此它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受损关节部位之一。对肩部疾病推拿治疗时,如果方法掌握不当,或不规范地做肩部的被动运动,就可能造成医源性的肩关节脱位,甚至并发肱骨大节结撕脱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