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02 Views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案 编制要点.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樊雷 二○一二年十一月. 主 要 内 容.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 建设 方案基本框架 四、编制要求 五、编制程序 六、成果要求 七、编写参考大纲. 一、编制目的.
E N D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樊雷 二○一二年十一月
主 要 内 容 • 一、编制目的 • 二、编制依据 • 三、建设方案基本框架 • 四、编制要求 • 五、编制程序 • 六、成果要求 • 七、编写参考大纲
一、编制目的 • 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精神,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012年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为依据,结合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通过制订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建设措施能能够达到高标准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建设区域和具体建设项目方案、以及资金落实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上图入库及监督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 (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2005]52号); (六)《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9-2020年)》; (九)《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十)《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二、编制依据 • (十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 • (十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 (十三)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 63号) • (十四)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147号) • (十五)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河南省》 • (十六)《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省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 • (十七)《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 (十八)《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26号 ) • (十九)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划。
三、建设方案基本框架 • 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应分析本辖区基本农田现状,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及实施主体,以提出资金估算和筹措方案,并政策制度、组织管理、队伍机构等各项保障措施。建设方案基本框架如下: • (一)基本农田现状 • (二)“十二五”期间总体设任务和年度建设任务 • (三)建设内容及其建设步骤 • (四)资金估算及筹措 • (五)保障措施 • (六)附件、附表和附图
四、编制要求 • 总体要求: 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要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原则,建一片成一片,避免因分散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经营效果。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不得充作新建设任务。 • 主要内容:建设方案应包括“十二五”期间总体和年度建设任务、实施步骤、实施主体、资金筹措和保障措施等。 • 编制期限: • 建设方案期限为2001—2015年。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四、编制要求 • 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前应开展相关基础调查工作,在掌握全辖区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等现状资料上,按照规定框架要求开展编制工作。 • (一)基本农田现状 • 1.对区域内耕地与基本农田比例、基本农田面积、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及区域分布情况进行说明,并对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评价。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的基本农田状况应重点进行说明。 • 2.对截止2011年底本辖区的土地整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已竣工验收项目的总个数、整治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投资金额及信息报备等进行说明。 • 3.在开展调查统计、将2011年底前的已验收整治规模进行扣除基础上,按照“基本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三类不同情况,说明各类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潜力和区域分布。
四、编制要求 • (二)“十二五”期间总体设任务和年度建设任务 • 1.指导思想和原则。实施方案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从明确思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等方面出发,确定本辖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 2.目标任务。按照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任务,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建设任务、万亩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量及其他相关建设目标。
四、编制要求 • (三)建设内容及其建设步骤 • 1.对“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各类基本农田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确定各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模、布局、内容、标准、实施步骤、实施期限等,分别进行说明。 • 2.对在建及拟安排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建设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等任务安排情况进行说明。 • 3.对在建及拟安排的其他土地整治项目任务安排情况进行说明。 • 4.对其他部门在建及拟按排的有关项目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情况进行说明。 • 5.对地方政府组织农民或使用者开展整治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情况进行说明。
四、编制要求 • (四)资金估算及筹措 • 1.投资估算。根据确定的建设任务,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不同类型的建设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分别测算相应的投资强度,结合计划开展的基础建设工作所需经费,测算全辖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投资估算。 • 2.资金筹措。按照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积极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的要求,对年度建设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等进行说明。
四、编制要求 • (五)保障措施 • 1. 加强组织领导。 • 2. 统筹按排建设资金。 • 3. 做好相关基础工作。 • 4.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 • 5. 适时上图入库。 • 6.加强监督和考核。 • 7.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 8. 加强宣传引导。
四、编制要求 • (六)附件、附表和附图 • 1. 方案编制说明。对方案编制过程、目标依据、投资测算标准、实施建设方法步骤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 2.相关附表。根据需要编制相关附表。 • 3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及建设是时序分布图
五、编制程序 • (一)准备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尽快组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组,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任务,开展基础,收集相关资料,并落实工作经费。 • (二)开展认证。编制完成建设方案草案,由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对草案进行论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方案。 • (三)审核上报。正式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报送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并作为省级部门最终确定各级高标准基本农田任务的依据。
六、成果要求 • 各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方案编制成果应包括: • 1. 实施方案文本(包括附件和附表等); • 2. 方案编制说明。 • 3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及建设时序分布图 • 4.其他。
七、编写参考大纲 • 1 方案编制的目的 • 1.1指导思想 • 主要内容:建设方案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从明确思路、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等方面出发,确定本辖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 1.2目的 • 主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为编制。通过制订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在全面摸清已建成和通过不同整治建设措施能能够达到高标准的各类基本农田面积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统筹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建设区域和具体建设项目方案、以及资金落实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为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上图入库及监督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提供依据。
七、编写参考大纲 • 2 编制原则和依据 • 2.1 编制原则 • 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编写坚持以下原则: • (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坚持规划引导的原则。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兼顾相关部门规划,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3)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促进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景观优化、生态良好,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5)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6)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七、编写参考大纲 • 2.2 编制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2005]52号); • (8)《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 (9)《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 (10)《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9-2020年)》; • (11)《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 (12)《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 (1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 • (1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 (15)《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 63号); • (1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147号); • (17)《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 (18)《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省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 • (19)《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26号 ); • (20)《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 (21)《河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 • (22)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及其相关部门规划; • (23)土地调查与评价有关成果技术资料等。
七、编写参考大纲 3 基本农田现状 3.1基本农田现状 主要内容:对区域内耕地与基本农田比例、基本农田面积、基本农田质量等级及区域分布情况进行说明,并对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评价。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的基本农田状况应重点进行说明。 包括耕地、基本农田面积、优、高、中、低等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包括2011年底前未验收、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需要全面整治等4种情况)。 3.1.1 基本农田数量 3.1.2 基本农田质量与分布
七、编写参考大纲 • 3.2 土地整治建设情况 • 主要内容:对截止2011年底本省(区、市)的土地整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已竣工验收项目的总个数、整治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投资金额及信息报备等进行说明。 • 3.3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潜力和区域分布 • 3.3.1 潜力等级划分标准 • 主要内容:(1)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土层厚度在50厘米以上,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机耕、管理条件优越,排灌、交通设施好,属高产稳产农田,或易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在科学管理下持续利用地力也不会退化。(2)局部改造即可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地形比较平缓,肥力中等,适于多种作物生长,耕作条件较好,但易旱涝等灾害或土壤质地限制,为平产稳产或高而不稳农田,需要一定的改造与保护措施,才不会使地力退化。(3)需要全面整治才能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差,肥力低,土质差,旱、涝灾害频繁,耕作条件差,只适于某种作物生长,且产量较低,为低而不稳农田,需大力改选或严加保护才能恢复地力。
七、编写参考大纲 • 3.3.2 潜力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 主要内容:在开展调查统计、将2011年底前的已验收整治规模进行扣除基础上,按照“基本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三类不同情况,说明各类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潜力和区域分布。 • (1)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耕地: • (2)局部改造即可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耕地: • (3)需要全面整治才能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耕地:
七、编写参考大纲 • 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 • 4.1 总体要求 • 4.1.1 土地平整工程 • 4.1.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1.3 田间道路工程 • 4.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 4.2 技术要求(参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 4.2.1 土地平整工程 • 4.2.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2.3 田间道路工程 • 4.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七、编写参考大纲 • 5 建设任务和区域 • 5.1 目标任务 • 主要内容:按照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任务和年度的建设任务,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及建设任务、万亩以上连片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量及其他相关建设目标。 5.2 区域选择的原则 5.3 建设区域的确定 (描述所选定的区域位置、范围、面积、概况、建设条件等内容)
七、编写参考大纲 • 6 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 主要内容: • 1.对“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各类基本农田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确定各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模、布局、内容、标准、实施步骤、实施期限等,分别进行说明。 • 2.对在建及拟安排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建设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等任务安排情况进行说明。 • 3.对在建及拟安排的其他土地整治项目任务安排情况进行说明。 • 4.对其他部门在建及拟按排的有关项目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情况进行说明。 • 5.对地方政府组织农民或使用者开展整治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情况进行说明。 • 6.说明年度实施安排
七、编写参考大纲 • 具体要求:按照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划分,确定“已列入年度任务并具备高标准条件但尚未验收的、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4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模、布局、内容、标准、实施步骤、实施期限等分别进行说明。 • 按照建设部门划分:国土部门(在建及拟安排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省建设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其他土地整治项目)、其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组织农民或使用者开展整治预计能够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情况等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 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各自的统计之和应相等,且不低于各省确定的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七、编写参考大纲 • 6.1年度建设计划及范围 • 6.2 土地整治项目 • 6.2.1 已完成未验收的土地整治项目 • 6.2.2 在建的土地整治项目 • 6.2.3拟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分年度说明) • 6.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年度说明) • 6.4 小型农田水利开发项目 (分年度说明) • 6.5 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分年度说明)
七、编写参考大纲 • 7 资金估算 • 分年度描述资金安排情况 • 7.1 投资标准和投资估算 • 主要内容:根据确定的建设任务,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不同类型的建设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分别测算相应的投资强度,结合计划开展的基础建设工作所需经费,测算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投资估算。 • 7.1.1 土地整治项目 • 7.1.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7.1.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 7.1.4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综述投资估算情况 • 7.2年度投资安排 • 分年度、分项目类型,按照年度建设计划描述投资安排情况 • 7.2.1 土地整治项目 • 7.2.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7.2.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 7.2.4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
七、编写参考大纲 • 7.3资金筹措 • 主要内容:根据确定的建设任务,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局部改造”和“需要全面整治”等不同类型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分别测算相应的投资强度,结合计划开展的相关基础建设工作所需经费,测算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年度投资估算,对年度建设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等进行说明 7.3.1 土地整治项目 7.3.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7.3.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7.3.4千亿斤粮食建设项目
七、编写参考大纲 • 8 实施保障 • 8.1组织保障 • 8.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 • 8.1.2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 8.1.3充分发动群众 • 8.1.4加强部门协调 • 8.2政策保障 • 8.3制度保障 • 8.4技术保障 • 8.4.1成立专家咨询组 • 8.4.2加强技能培训 • 8.4.3建立项目建设监控体系 • 8.4.4认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七、编写参考大纲 • 8.5 建设资金保障措施 • 8.5.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 8.5.2用好各类专项资金。 • 8.5.3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土地整治。 • 8.5.4各级财政部门、项目承担都将设立项目资金专户。 • 8.6.做好相关基础技术工作 (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的实施建设、质量评定、认证划定等基础工作的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的具体措施。) • 8.7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工程管护(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已建成和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及时划界、设立标志,实施永久保。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成果,对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 8.7.1管护原则 • 8.7.2管护内容与管护主体 • 8.7.3管护制度措施
七、编写参考大纲 • 8.8适时上图入库(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依托“一张图”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全面全程监管,实时报务信息,切实做到底数清、数据准备、现势性强。) • 8.9加强监督和考核 (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后期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做好质量监测和绩效评价,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年度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根据考核情况实施奖优罚劣。) • 8.10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资金和项目管制度及廉政建设规定,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要完善项目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 8.11 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七、编写参考大纲 • 9附件、附表和附图 • 9.1方案编制说明。对方案编制过程、目标依据、投资测算标准、实施建设方法步骤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 9.2相关附表。根据需要编制相关附表。 • 9.3 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及建设是时序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