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東海大學第四屆教育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機會均等 脈樹 ‧ 塔給鹿敦 南投縣候用國中校長 玉山區布農學院執行長

東海大學第四屆教育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機會均等 脈樹 ‧ 塔給鹿敦 南投縣候用國中校長 玉山區布農學院執行長. 引子: 他們仍然不停討論十二年國教 他們仍然瘋狂地論辯超額比序 他們仍然裝扮專業的理性偏執 他們習慣了如此優越感的學術 他們習慣了征服那優美的邊陲 於是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 他們不願聽見弱勢者的吶喊 他們不願意聽見撼動核心的聲音 於是有人選擇緘默 有人選擇交給天主上帝 我選擇了這奮鬥的一生 (布農族詩人 Baisu ‧ Takiludun , 2012 ). 壹、十二年國教與原住民的交會點 一、體現教育公平:

lok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東海大學第四屆教育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機會均等 脈樹 ‧ 塔給鹿敦 南投縣候用國中校長 玉山區布農學院執行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海大學第四屆教育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機會均等 脈樹‧塔給鹿敦 南投縣候用國中校長 玉山區布農學院執行長

  2. 引子: 他們仍然不停討論十二年國教 他們仍然瘋狂地論辯超額比序 他們仍然裝扮專業的理性偏執 他們習慣了如此優越感的學術 他們習慣了征服那優美的邊陲 於是所謂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 他們不願聽見弱勢者的吶喊 他們不願意聽見撼動核心的聲音 於是有人選擇緘默 有人選擇交給天主上帝 我選擇了這奮鬥的一生 (布農族詩人Baisu‧Takiludun,2012)

  3. 壹、十二年國教與原住民的交會點 一、體現教育公平: 隨著我國躋身福利國行列,基於教育乃國家發展 之礎石,故自1994年4月10日教育改革遊行揭開序 幕後,教育機會均等係為教育改革核心目標之一 ,從2007年十二國教說帖中亦論及「促進教育機 會均等」可見一般,故教育部希藉由基本學力測 驗走入歷史,以會考取而代之,並採等第評分, 欲以區段性解釋學生學習表現,而非依單一、明 確數字詮釋學習成就,再者,第一階段免試入學 參酌全校學生表現,確能消弭因城鄉差距致使資 源分配不均的學生學習差距,實裨益原住民重點 學校之發展。

  4. 二、彰顯族群文化: 族群文化乃原住民的根,然囿於學力基本測驗 分數為教學成效之展現,故原住民重點學校教 師莫不致力於考科內容的加強,而鮮少有時間 論及族群文化之內涵,幸十二年國教實施,校 方從事課程規劃較有彈性,實裨益教材內容更 具多樣性。

  5. 三、厚植原鄉人才: 十二年國教亦挹注經費於補助私立高中職學 費彷若子女教育的曙光,復加公立高中職學 校因學生素質較佳,故多以培養高等學校人 才為鵠的;反之,私立高中職多致力培養基 礎人才,涵蓋美髮及餐飲,以利學生日後於 原鄉就業。

  6. 四、煥發多元價值: 由於學力測驗不再是國中生讀書的目標,唯有藉由教師活化教學,統整教材與生活,讓文字反映書本外的世界,方能觸發學生學習動機,因此教材勢將跳脫主流文化背景的舞台,多了原鄉文化的風景,再者,免試入學評比除會考成績外,亦參酌學生其他表現,讓不同優勢的孩子的優勢被看見、看中及看重。

  7. 貳、十二年國教對於原住民族的教育轉機: • 實踐社會公平正義的曙光 • 採取積極性差別待遇與縮短城鄉差距的政策理念。 • 偏遠地區學生升學機會增加,原鄉學生向上流動機 • 會擴大。 • 對弱勢扶助的概念非常清楚,比過去九年一貫教育 • 更為具體。 • 擴大原住民學生升讀高中職的機率,提升教育水準 • 與教育品質。

  8. 貳、十二年國教對於原民學生升學流動仍然存 • 在的困境: • 對於偏遠地區學生與一般地區學生共同選 • 填志願,超額比序的結果,若以教育會考 • 決定,對偏遠又是原鄉的學生是處於不利 • 位置。 • 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加分方式,以外加式方式 • 錄取,各科錄取名額相當少,外加錄取名額 • 的比例,視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的比例列 • 出外加名額。 • 外加名額的方式形成原住民學生之間的評比 • 原住民學生加分的意義不大。

  9. 應審慎思考加分的合理性(制度面的 • 改善等配套措施)及加分後的輔導責 • 任,而非完全以族語加分的形式去 • 包裝加分政策,對原住民學生而言, • 形成雙重負擔及壓力。

  10. 五、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因應十二年國教 • 政策過於消極,反應力不足。 • 族語認證加分制度在國中端扭曲的教學現 • 象視而不見。 • 加分制度的僵化與汙名感加深原住民教育 • 的黑洞裂痕。 • 十二年國教議題形成與結果,原住民完全 • 失去話語權。 • 原住民族佔全台總人數的不到2%、外加名 • 額的2%、在這次重大教育改革之下失去建 • 構原住民族教育主體的機會,迅速一般化 • 處理。

  11. 參、從原住民族教育觀點的比序思考 • 目前在比序思考上,仍為主流社會價值脈絡建構。 • 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多元學習表現、教 • 育會考表現。 • 多元學習表現:均衡學習、德性表現、無記過紀錄 • 獎勵紀錄。 • 十二年國教在比序上,缺乏思考原住民地區文化差 • 異性。 • 應建構具有原住民特色與文化的比序,才能在原住 • 民國中端學校課程與教學上,具有特殊文化性及優 • 勢比序機會。 • 重視文化差異,平衡城鄉差距才有意義。深化發展原 • 住民族群教育特色,提升學生自我認同,在原住民族 • 教育上,應該是一項轉機。

  12. 肆、結語 沒有人能獨佔, 美、智慧與力, 在勝利的集合點上, 所有的族群, 都占有一席之地 Aime cesaire(n.d.)。

  13. 感謝這世界的複雜現象 讓我有機會思考這世界 謝謝聆聽 脈樹‧塔給鹿敦 t03493@webmail.ntct.ed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