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44 Views
第 6 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 2 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资料分析引入. 资料一:目前,全球的氮肥生产耗费世界总电力的 3%-4% ,且农作物只能吸收氮肥的 1/10, 造成了大面积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资料二:蛛丝是自然界最奇特的物质之一,它具有极强的韧度,其韧度是同样直径钢材的好几倍。但与家蚕不同,蜘蛛不能家养,因为它们会互相吞食,所以不可能建立人工饲养蜘蛛的农场。 30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利用其他生物体来制造蛛丝的办法。. 蜘蛛能够吐出蛛丝. 资料三
E N D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资料分析引入 资料一:目前,全球的氮肥生产耗费世界总电力的3%-4%,且农作物只能吸收氮肥的1/10,造成了大面积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 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资料二:蛛丝是自然界最奇特的物质之一,它具有极强的韧度,其韧度是同样直径钢材的好几倍。但与家蚕不同,蜘蛛不能家养,因为它们会互相吞食,所以不可能建立人工饲养蜘蛛的农场。3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利用其他生物体来制造蛛丝的办法。资料二:蛛丝是自然界最奇特的物质之一,它具有极强的韧度,其韧度是同样直径钢材的好几倍。但与家蚕不同,蜘蛛不能家养,因为它们会互相吞食,所以不可能建立人工饲养蜘蛛的农场。3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利用其他生物体来制造蛛丝的办法。 • 蜘蛛能够吐出蛛丝
资料三 以往,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从100千克猪、牛等动物的胰腺只能提取3-4克胰岛素,治疗一个患者需宰杀40-50头牛,这种药物的造价就可想而知了。 微生物可以有分泌产物,且微生物繁殖速率快
能否让禾本科的植物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设想一 设想二 能否让细菌“吐出”蛛丝? 能否让微生物产生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 设想三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和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的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有专门的工具,生物体内有哪些专门的工具呢?
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 • 将目的基因片断从人体细胞内提取, 需要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DNA连接, 需要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 将目的基因运入大肠杆菌, 需要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限制性内切酶 • 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 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 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 举例: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酶(EcoRⅠ)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点上将DNA 分子切断。目前已发现的限制酶有200多种。
点击播放 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作用过程
DNA连接酶 ? 基因进行了切割以后就有了切口, 怎样才能将有切口的基因与其他基因缝合在一起呢? • 连接酶的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点击播放 DNA连接酶的作用过程
A AT T C G G C T TA A 重组DNA分子 (外源基因) ?如何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呢?
运载体 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 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大肠杆菌 DNA 质粒 (环状DNA分子) 抗生素抗性基因 控制质粒DNA转移的基因 利用质粒将外源基因运载入受体细胞中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归纳: •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③ ②限制酶截取DNA片断 ① ④ ③分离大肠杆菌中的质粒 ② ④ DNA重组 ⑤ ⑤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⑥ ⑥培养大肠杆菌克隆大量基因 ?如何让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①从细胞中分离出DNA
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相关 •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32025(转基因) •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5-1/20051795544.htm • http://www.qsng.cn/html/bkjzx/bkztqtview/2006042568238.html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3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