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likes | 828 Views
元朝的社会经济 和中西交通. 设置司农司. 蒙古南下初期,夺占 大片良田,改作牧场, 中原农业受到破坏。 后来大臣 耶律楚材 建议让汉人继续从事农业,对稳定统治有利。 元世祖即位后,设置司农司管理农业生产,并编 《 农桑辑要 》 ,指导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为了解决运输的问题,元朝开凿了 会通河 和 通惠河 ,对 南北物资交流 和沿岸 农业灌溉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忽必略视察大运河工程. 棉纺织业. 松江(今上海县)的黄道婆向黎族人学会 纺棉纱 和 织棉布 的方法后,回到家乡传授,并 改革轧棉 、 织布 的技术和工具。 松江的棉纺织品远近闻名。. 酿酒业.
E N D
设置司农司 蒙古南下初期,夺占 大片良田,改作牧场, 中原农业受到破坏。 后来大臣耶律楚材建议让汉人继续从事农业,对稳定统治有利。 元世祖即位后,设置司农司管理农业生产,并编《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为了解决运输的问题,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对南北物资交流和沿岸农业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忽必略视察大运河工程
棉纺织业 松江(今上海县)的黄道婆向黎族人学会纺棉纱和织棉布的方法后,回到家乡传授,并改革轧棉、织布的技术和工具。 松江的棉纺织品远近闻名。
酿酒业 元代酿酒业规模很大。 从阿拉伯人和中亚人传入蒸馏酒的技术,制成烧酒,在酿酒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印刷业 活字印刷非常流行,政府设有专管雕印文书的兴文署,民间也很多刻书也。 并使用转轮排字盘,大大提高了排字的效率。
国内贸易 • 元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世界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络绎不绝。 • 杭州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有“天堂”之誉。而扬州城也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和南北各种物资的集散地。 • 元代的商业多为政府和王公、僧侣和富豪垄断。他们不需要纳税,也不需要服差役。
对外贸易 • 元代商船遍及东、西洋各地,出口商品有瓷器、丝绸、金属器具,进口香料、药材等。 • 当时对外贸易主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元政府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每年的市舶税成为元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
陆路交通 • 元代中西交通空前活跃。从东亚到西亚的陆路交通主要有南北两条路,且路途通畅。 • 元政府在全国各地设驿站,便利了商旅往来。 • 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交通干线一直通到边疆地区,甚至连接四大汗国。 • 驿站原本是为了“通达边情,宣布号令”,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却也无形中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水路交通 • 元代商旅往返南海、西洋、东洋的情况,比唐宋时期更加频繁。 • 泉州、杭州、广州、温州、宁波、上海都是主要港口。而泉州更是世界第一大商港。 • 当时跟元朝贸易的国家地区多达140多处,中国商船远航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甚至非洲北岸。 • 元代的航海技术很高,不仅广泛使用指南针,还掌握了航海气象等科学技术。发达的水陆交通,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元朝与各国关系 • 元代大一统的政权,与周边及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往来很密切。除了与“宗藩之国”的四大汗国建立的中西亚关系外,主要的还有与朝鲜、日本、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菲律宾、爪哇、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马尔代夫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非常密切。 • 同时与欧洲、非洲通过使节和海运也形成密切关系。 • 元代的皇宫内经常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在大都的外国使节和人士。
中外交往 • 元代中西交往频繁,在大都、运河沿岸,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当然也有不少中国人移居国外。 • 当中,马可波罗、周达观、亦黑迷失、杨庭壁都是当时活跃于东西海路上的著名外交家、旅行家。 • 西方的使节、传教士、商人、旅行家东来,西方的科技、美术、文字、建筑、天文、宗教、医学等相继传到中国。而中国重要的发明如罗盘、印刷术、火药也随着蒙古西征传到欧洲,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马可波罗 • 马可·波罗(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探险家。在元朝时期随从他的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自称识蒙古语,汉语。 •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东方见闻录》 •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马可波罗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 《东方见闻录》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国家和文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欧洲人冲了中世纪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
《东方见闻录》的质疑 • 多现代历史学家相信马可·波罗确实到了中国,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他并没有去过那么多地方,只是记下他听说的故事。 • 这些学者指出马可·波罗的记录不完全,很常见的东西,如:四大发明、筷子、裹脚布、长城等都没有提过。而且,元朝的历史记录从没有提到他是忽必烈的特使,甚至他的名字也不曾出現在中國歷史中。 • 这些学者认为就如同吴承恩没有去过印度也可以写作《西游记》一样,马可·波罗也许只是一个编纂故事的人,他可能是根据当时波斯的记载拼凑而成。
科学技术的成就 • 简仪: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 • 圭表:根据日影的长短测定节气和时间 • 《授时历》:中国古代最精良的历法,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实际的时间只相差26秒,与目前通用的国际公历完全相同。 • 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
简仪 圭表
科学技术的成就 • 《河源志》:记述了黄河河源的位置,排除了黄河有两个源头的说法。 • 《舆地图》:记录了中国十个省份的地理,精确度超过前人。 • 作者:道士朱思本
科学技术的成就 • 《农书》:第一部对全国农业做全面系统研究的书。书中绘制306幅农具、农业机械图,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 作者:王桢
理学 • 元代理学广受重视,忽必略也分尊崇理学。 • 朱熹的学说甚至成为开科取士的标准,提高了理学的地位,开始成为官学。
史学 • 元代史学著作丰富,有: • 辽、金、宋史,是元朝各族史家共同合作的成果 • 《资治通鉴注》:作为《资治通鉴》的校勘、注释和考证。 • 《文献通考》:是《通典》的丰富和扩大。 • 《元朝秘史》:蒙古族最早的史诗,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元曲 • 元朝文化最突出的成就,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大部分 • 元曲 • 著名元曲家:最著名的有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王实甫《西厢记》 杂剧(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 散曲(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 •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 •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宗教 • 蒙元时期,实行宗教自由政策。 • 蒙古帝国时期以萨满教为国教。 • 此外在蒙古社会中当时还有中原地区的佛教、道教,中亚各民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欧洲东传的基督教,宗教自由的政策,为蒙元时期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萨满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 萨满教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薩滿教的地方是伏爾加河流域、芬蘭人種居住的地區、東西伯利亞與西西伯利亞。 • 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萨满教,直到公元11世纪。清朝皇帝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同时萨满教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
喇嘛 • 喇嘛(藏文:bla-ma)為 bla(上)与 ma(人)之复合词,直译为上人。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这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一般被翻译成“灵魂”、“精神”或“生命”。汉语中多以此词语泛指出家的藏传佛教比丘。 • 自元朝開始,藏傳佛教傳入中原,漢人習慣上以喇嘛來泛稱所有的藏傳佛教僧侶。但是在明朝之後,只有達賴與班禪才能被稱為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