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安全性行為在 1980 年代末期開始因為愛滋病而受到關注。安全性行為屬於一種健康行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安全性行為在 1980 年代末期開始因為愛滋病而受到關注。安全性行為屬於一種健康行 為,是指一套設計來保持人們身心健康的性行為作法,指減低性病感染風險的性行為,除此 之外,再包括進行性行為的人的心理狀況、進行性行為的環境等。 健康行為的改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產生。令我們瞭解安全性行為是複雜的社會心理行 為,而同時採取健康信念模式與自我效能來探討安全性行為,可以更加清楚知道這些因素對 大學生安全性行為的影響,從而得以阻斷大學生因為不安全的性行為導致危害其自身與他人 安全之事實。 二、研究目的

lois-prat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安全性行為在 1980 年代末期開始因為愛滋病而受到關注。安全性行為屬於一種健康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背景 安全性行為在1980年代末期開始因為愛滋病而受到關注。安全性行為屬於一種健康行 為,是指一套設計來保持人們身心健康的性行為作法,指減低性病感染風險的性行為,除此 之外,再包括進行性行為的人的心理狀況、進行性行為的環境等。 健康行為的改變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產生。令我們瞭解安全性行為是複雜的社會心理行 為,而同時採取健康信念模式與自我效能來探討安全性行為,可以更加清楚知道這些因素對 大學生安全性行為的影響,從而得以阻斷大學生因為不安全的性行為導致危害其自身與他人 安全之事實。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大學生之安全性行為相關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之情形 ,與探討影響個人尋求安全性行為之行為意向,藉此引導大學生能從中取得正確的安全性行 為觀念。 三、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對象僅限於九十五學年度就讀於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之學生,其它大學院校各有 其特性,故研究結果只能推論至研究母群體,無法推論至所有大專院校之學生。 貳、文獻探討 一、安全性行為 安全性行為是在1980 年之前是用來避孕的一種手段。自從1981年愛滋病在美國被發現之 後,它便成為預防接觸或感染愛滋病所採用的方法(Becker& Joseph, 1988)。在公共衛生的 觀點上也強調預防感染愛滋病毒最主要的是戴保險套,次要是減少性伴侶(Wight,1992)。因 此執行安全性行為強調的是指執行全程的保護性性行為,避免不必要的危險性接觸。 二、影響安全性行為的相關因素 安全性行為的相關影響因素甚多,本節僅就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信念模式部分加以探討。 (1)社會人口學變項 性別、年齡、第一次性行為年齡、性伴侶數 (2)健康信念模式 其組成要素包括,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自覺行動障礙、行動線索、 自我效能 三、健康念信模式在安全性行為的運用 本研究利用健康信念之變項探討安全性行為之相關因素並包括安全性行為之自我效能,期能 將大學生安全性行為之情形完整呈現。 (一)個人的認知:1.自覺罹患性與嚴重性 2.自覺行動利益與行動障礙 (二)修正因素:行動線索是指一些引發適當行為的線索,包括有人口學、社會心理和結構等 因素,會直接及間接影響健康行為的表現。 (三)行動的可能:自我效能是指個人認為從事某項行為之能力的期望(Bandura,1977) 即是 個人於成就情境下對自我能力的判斷。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二、研究假設 假設1:人口特質不同對於安全性行為健康信念有顯著差異。 假設2:人口特質不同對於安全性行為之意向有顯著差異。 假設3:安全性行為之自覺罹患性病與非預期懷孕的可能性及嚴重性、自覺利益及障礙、行動 線索、自我效能對於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 三、研究工具 (1)以結構式問卷 (2)採用李克特(Likert Scale)評分方式。 五點量表法來衡量代表意義為:5為非常同意、4為同意、3為無意見、2為不同意、1為非常 不同意。 四、研究對象及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對象:本研究係以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日間部之四技學生。 資料收集方法:根據 The Survey System 樣本計算軟體網站,得知母體數而將信賴區間設為95% ,顯著水準設5個誤差值,計算出樣本數。因應統計方法對樣本數的要求、問卷的回收率及廢 卷刪除等因素,故本研究擴大抽樣人數,以降低抽樣誤差(sampling error)。利用分層隨機 抽樣根據母群體特性將其分層,再利用簡單隨機抽樣,抽出研究中所需要的比例數目。 五、資料處理分析 本研究是以SPSS10.0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問卷衡量工具:效度與信度 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表進行個數、平均數、百分比標準差。 推論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皮爾森基差相關方析。 肆、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安全性行為意向之分佈情形 (n=357) 研究對象安全性行為個人認知與安全性行為意向之相關矩陣(n=357) 研究對象自我效能在安全性行為意向之相關矩陣(n=357) 伍、結論與建議 一、重要結論 研究對象之安全性行為相關健康信念與安全性行為意向的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自覺罹患性病與意外懷孕可能性越低、自覺罹患性病與意 外懷孕嚴重性越高、自覺安全性行為利益越高、自覺安全性行為障礙越低,則安全性行為意 向越高。在自我效能方面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安全性行為自我效能越高,其安全性行 為意向也越高。亦表示當研究對象對於安全性行為的把握程度越高,其安全性行為意向也會 越高。 二、建議 (一)教育方面 (1)大眾媒體方面:隨著資訊產業的發達,網路傳遞訊息方式亦可成為推廣安全性行為的契機 ,建立即時、正確與互動性高的安全性行為資訊,將可以增進大學生之安 全性行為意向。 (2)人際關係方面:建構正確傳遞安全性行為訊息的宣導執行。 (3)衛生教育方面:1.增加安全性行為的知識。 2.增護安全性行為課程以增加青少年安全性行為意向。 3.安全性行為教育低年齡化 4.強化大學生對於身體自主權的教育。 (二)未來研究方面 (1)擴大與精緻化研究對象。 (2)利用不同研究方法。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利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大學生 安全性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指導老師:賴美嬌 老師班級:四醫管四A組員:胡順鈴、張雅筑、李玟軒                               許瑜庭、林采弘 *P<.05 安全性行為相關健康信念 安全性行為個人的認知 自覺罹患性病與意外懷孕之可能性 自覺罹患性病與意外懷孕之嚴重性 自覺安全性行為之利益 自覺安全性行為之障礙 人口學變項 性別 年級 科系 居住類別 第一次性行為之年齡 性伴侶數 *P<.05 安全性行為意向 安全性行為行動線索 安全性行為自我效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