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403 Views
实验七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 综合实验. 【 实验目的 】 1 、测定 Pb 3 O 4 的组成 2 、进一步练习碘量法操作 3 、学习用 EDTA 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 实验原理 】. 总的指导思想: 准确称取 一定量的 Pb 3 0 4 与 足量的硝酸 反应,然后分别测定产物中 Pb0 2 和 Pb 2+ 的量,即可确定 Pb 3 0 4 的组成。. 化学式: Pb 3 O 4 可写成 Pb 2 PbO 4 =2PbO · PbO 2. 1 、 Pb 3 O 4 的分解
E N D
实验七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测定Pb3O4的组成2、进一步练习碘量法操作3、学习用EDTA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实验原理】 总的指导思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Pb304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然后分别测定产物中Pb02和Pb2+的量,即可确定Pb304的组成。 化学式: Pb3O4可写成Pb2PbO4 =2PbO · PbO2 1、Pb3O4的分解 Pb304 (S)+4HN03 (足量)=Pb02↓+2Pb(N03)2+2H2 (红色)(棕黑色) 澄清的溶液 稀HNO3 Pb3O4 混合物 棕褐色固体 问题:能否用其它酸如H2S04或HCl溶液使Pb304分解?为什么?
【实验原理】 2、测定产物中Pb2+的量(配位滴定法) : Pb2++H2Y2-(EDTA标准溶液)=PbY2-+2H+ 用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的pH值为5-6,以二甲酚橙做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定量关系: nPbO=n(Pb2+)=(cV)EDTA Mr(PbO)=223.2g/mol
PbO2 I2 2Na2S2O3 【实验原理】 3、测定产物中Pb02的量(碘量法) PbO2+4I-(足量)+4HAc=PbI2 +I2+2H2O +4Ac- (金黄色,易溶于热水) PbI2 、I2溶于KI: PbI2 + 2KI → K2PbI4(无色溶液) I2+I- = I3-(棕色溶液) I3- + 2S2O32-(标准溶液)=2I- +S4O62- 定量关系: n(PbO2)=1/2(cV) Na2S2O3 Mr(PbO2)=239.2g/mol
【实验内容】 标准溶液浓度: c EDTA = 0. 05307mol·dm3 c Na2S2O3 = 0. mol·dm3 1、Pb3O4的分解 0.5XXXg Pb3O4 2cm36MHNO3 ①清液Pb2+(锥形瓶) 水浴微热 离心沉降 棕黑色↓ 离心试管 洗↓3次 ②固体PbO2 注意: 用蒸馏水( V水≈3 V沉淀)洗涤固体3-4 次, 保留滤液和固体供下面的实验用。
【实验内容】 2、Pb(Ⅱ)含量的测定 • 清液Pb2+ (锥形瓶) +4~6d 二甲酚橙 1:1的氨水 黄色 橙色 20%的六亚甲基四胺 20%的六亚甲基四胺 紫红色或橙红色 过量5 cm3 , pH5~6 EDTA 标准液滴定 紫红(澄清)粉红(浑浊) 亮黄 (澄清) 1 记下V EDTA
【实验内容】 2.Pb(Ⅱ)含量的测定 指示剂:二甲酚橙(XO), pH>6.3时为红色;pH<6.3时为黄色,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紫红色。 XO的使用酸度 pH<6.3 (1)调节滤液pH值≈5-6:滤液中加入4-6滴二甲酚橙指示剂,并逐滴加入1:1的氨水(作用?)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勿过量,过量易形成沉淀),再加入20%的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呈现稳定的紫红色(或橙红色),再过量约5.0cm3(总约20-25cm3)。 (2)滴定: (3)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
【实验内容】 3.Pb02含量的测定 记下V Na2S2O3 注意: a) 控制溶液的酸度:滴定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b) 淀粉应在近终点时加入!否则碘-淀粉吸附化合物会吸留部分I2,致使终点提前且不明显。溶液呈现淡黄色(低浓度I3-颜色)时,预示I2已不多,临近终点。 碘量法中两个主要误差来源是I2的挥发和I-的氧化.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加入过量的KI(一般比理论量大2~3倍)使I2变成I3-离子; ⑵、析出碘的反应最好在带塞的碘量瓶中进行; ⑶、反应完全后立即滴定,滴定时不要剧烈摇动。
【实验内容】 4、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Pb(Ⅱ)与Pb(Ⅳ)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样品中Pb3O4的百分含量。(写实验报告时处理数据即可) 实验记录要求:写出主要操作步骤流程图, 写明试剂名称及用量; 只须记录V EDTA和VNa2S2O3。
【基本操作】 1、固液分离、离心洗涤操作; 2、酸式、碱式滴定管使用; 3、滴定操作要点: 指示剂加入时机和用量; 缓冲溶液控制pH值; 试剂加入次序; 准确判断终点。
【实验习题】p175: 1、2。 【需要说明的几点】 • 1、严格控制试剂加入量和顺序。 • 2、注意滤液与固体的处理(保留还是丢弃)。 • 3、指示剂加入时机。 • 4、化学计量数关系。
下次实验p168 需要 同学们认真预习, 熟悉离子特性,明辨“是非”! • 实验八 混合离子的分离鉴定。
预习要求 请参考实验教材中的实验16、20、 22和24有大部分离子相关的鉴定方法,参考教材相关内容,另去图书馆查(无机化学教材或分析手册)或浏览网络资源。 根据p169所给药品制定好实验方案(鼓励设计多种方案)。 要求:反应要灵敏、现象要明显、所用试剂为常用试剂。 希望同学们以此宝贵机会培养自己独立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