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六章 經濟效率

第六章 經濟效率. 本章大綱.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經濟效率的條件 第三節 亞當 ‧ 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 第四節 分權管理 第五節 資本市場 第六節 價格上限 第七節 價格下限 第八節 課稅 第九節 結論. 《 成長的極限 》 (Limits to Growth, 1972). 史丹福大學教授兒立虛 (Paul Erlich) 在 1972 年出版了 《 成長的極限 》 預測 銀於 1988 年耗盡 石油將於 2003 年耗盡 當時引發了全球性政策辯論 是七○年代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經濟效率是管理的基礎 基本概念應用 定價、外部性、不對稱訊息.

liz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經濟效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經濟效率

  2. 本章大綱 • 第一節 緒言 • 第二節 經濟效率的條件 • 第三節 亞當‧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 • 第四節 分權管理 • 第五節 資本市場 • 第六節 價格上限 • 第七節 價格下限 • 第八節 課稅 • 第九節 結論

  3. 《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 1972) • 史丹福大學教授兒立虛(Paul Erlich)在1972年出版了《成長的極限》 • 預測 • 銀於1988年耗盡 • 石油將於2003年耗盡 • 當時引發了全球性政策辯論 • 是七○年代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 經濟效率是管理的基礎 • 基本概念應用 • 定價、外部性、不對稱訊息

  4. 經濟效率的條件 • 定義 • 無法使用資源重分配的方式,使得某些經濟個體變得更好,且同時不使任何其他經濟個體變得比以前差 • 如果資源的分配滿足三個充分條件,便具有經濟效率 • 所有使用者都必須達到相同的的邊際利益(marginal benefit) • 所有的使用者都必須達到相同的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 每個使用者的邊際利益必須等於每個供給者的邊際成本

  5. 經濟效率的兩個重要涵義 • 經濟效率與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不同 • 技術效率 • 以最低成本的方式生產 • 每一個使用者的邊際利益都必須相同

  6. 經濟效率應用於內部組織 • 邊際利益相同 • 如果邊際利益不相同 • 將提供用戶更多高邊際利益的產品、服務 • 減少低邊際利益的產品、服務 • 交易就存在利潤 • 典型的例子 • 戰俘收到裝有巧克力和香菸的小包裹,其中不吸煙的人從香菸得到的邊際利益就低

  7. 經濟效率應用於內部組織(續) • 邊際成本相同 • 如果邊際成本不相等 • 邊際成本低的供應者將生產的更多 • 邊際成本高的供應者將生產的更少 • 例如 • 電力公司 • 將生產目標分配到不同的電廠 • 製造業企業 • 將工作分配到不同的生產部門

  8. 經濟效率應用於內部組織(續1) • 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如果不相等 • 若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擴大生產 • 若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減少生產 • 另一個觀點 • 經濟效率=最大的買方和賣方剩餘

  9. 亞當•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 • 亞當‧史密斯(Adem Smith) 於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 「每一個人的目的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利益,但看不見的手卻將其引導到一個他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 • 看不見的手就是市場價格 • 在一個競爭市場中,買賣雙方個別獨立地去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結果卻使有限資源達到經濟效率的運用 • 經濟體系達到市場效率最實際的方式

  10. 完全競爭市場與經濟效率 • 滿足經濟效率的三個充分條件 • 邊際利益=價格 • 直到邊際利益等於價格時,用戶才會購買 • 邊際成本=價格 • 直到邊際成本等於價格時,廠商才會供應 • 市場中的單一價格 • 用戶和廠商面對同樣的價格 • 在市場制度下,儘管總產出是有效率的,但買賣雙方的經營是獨立的、自利的

  11. 案例6-1 成長的極限:30年以後 • 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 • 需求 • 消費者必須節約消費,或使用其他替代能源 • 供給 • 生產者積極尋找替代能源,開發新能源

  12. 案例6-2 無線電頻道市場中看不見的手:個人通訊服務業的發照方式 •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 1994年以前 • 政府審核許可制度 • 抽籤 • 如法國 • 1993年8月 • 標售 • 1995年3月 • 長波個人通訊服務業者出售收益高達77億美元

  13. 案例6-2 無線電頻道市場中看不見的手:個人通訊服務業的發照方式(續) • 標售 • 帶給政府很大的收益 • 將頻道出售給邊際利益最大的廠商 • 德國、英國、美國 • 其他例子 • 新加坡和香港政府通過標售來分配土地 • 美國政府通過標售來分配石油和木材

  14. 分權管理 • 創造內部市場 • 分權的動機 • 在一個組織內部透過內部市場達到經濟效率 • 經濟效率的原則,同樣適用在某一單獨企業中的資源配置 • 內部交易價格 • 一家企業內各部門之間交易時所收取的價格

  15. 分權管理(續) • 如果某產品存在一個競爭市場,設定 • 內部交易價格等於市場價格 • 外包 • 向企業外面的供應商採購服務或產品

  16. 案例6-5 半隻看不見的手 • 安德森管理學院辦公室用品的訂價方式 • 看不見的手有一半是帶來負面影響的 • 訂價了的影印紙 • 免費的白報紙 • 秘書們將白報紙塞進複印機,堵住了機器 • 道德 • 必須允許一套完整的價格符號

  17. 中國:四個現代化 • 馬克思主義下,中央政府的領導者偏愛重工業 • 鋼鐵、化工 • 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後,輕工業和服務業成長最快 • 目前中國的主要出口產品 • 塑膠製品,例如玩具 • 電子產品,例如電話 • 並非化工或鋼鐵產品 • 通常,在分配不足的資源時,市場經濟比計畫經濟效率更高

  18. 資本市場 • 利率 • 資本的價格 • 倒閉推動資源的重新分配 • 與計畫經濟相比較

  19. 資本市場(續) • 倒閉 • 當一個經濟個體的資產不足以償還其負債時,該經濟個體可以採行的法律條款和行動 • 倒閉不會破壞生產性資源,例如 • 霸菱銀行:新老闆保留了主要員工 • 台北航空公司:新投資者收購了它的資產,包括飛機,並聘請了機師

  20. 價格上限 • 政府規定某一產品賣方出售給買方時,所能要求的最高價格 • 房租管制 • 電價管制 • 政府可以干預競爭的市場 • 干預的形式就是價格上限 • 問題:經濟結果怎樣? • 誰獲利? • 誰虧損? • 各多少?

  21. 圖6-2 房租管制 月租(美元) 供給 1,100 b 1,000 9,00 超額需求 需求 0 290 300 320 數量(千戶/月)

  22. 圖6-2 房租管制(續) • 價格上限的可能影響: • 如果價格上限<自由的市場均衡價,那麼價格上限導致超額需求 • 如果價格上限>自由的市場均衡價,那麼沒有影響

  23. 圖6-3 買方剩餘 月租(美元) 供給 d 1,100 c g b 1,000 900 e f 需求 j 0 290 300 數量(千戶/月)

  24. 圖6-4 賣方剩餘 月租(美元) d 供給 1,100 c g b 1,000 900 e f 需求 j 0 290 300 310 數量(千單位/月)

  25. 利益與損失 • 根據圖6-3與圖6-4 • 買方剩餘的收益 = cfeg • 賣方剩餘的收益 = dgb • 賣方剩餘的損失 = cfeg + geb • 價格上限 • 為那些以低價得到住宅的人增加買方剩餘 • 為那些沒能得到住宅的人減少買方剩餘 • 賣方剩餘的減少超過買方剩餘的收益

  26. 房租管制:無謂損失 • 無謂損失 • 任何買方或賣方剩餘的損失,且無法移轉給任何其他人收益的部分 • 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 • 無謂損失是政府對自由市場干預的經濟成本 • 需求價格彈性愈小→損失愈大 • 供給的價格彈性愈大→損失愈大 • 問題:假設,出租房子的供給是完全缺乏彈性 • 無謂損失會有多少?

  27. 案例6-10 價格上限與中國大陸的國營企業利潤 • 1994年,上海石化公司的經濟效率 • 會計利潤=17.8億元 • 政府以每噸689元的單價提供石油450萬噸 • 自由的市場價格1,100元∕噸 • 不算補貼,中國石化實際上是賺錢的 • 中國政府的這種支付是中央計畫經濟的普遍行為 • 經濟效率也對投資者有關:會影響到公司的長遠展望 • 第8章將引入機會成本的概念 • 將機會成本考慮進去,上海石化虧損

  28. 價格下限 • 政府規定產品由賣方出售給買方時,必須要求最低的某一價格 • 最低工資 • 農產品價格保護 • 政府可以干預競爭的市場 • 第二種主要干預形式是價格下限 • 問題:經濟結果是怎樣? • 誰獲利? • 誰虧損? • 各多少?

  29. 表6-2 美國各州的最低工資 資料來源U.S. Department of Labor.

  30. 表6-2 美國各州的最低工資(續) • 註:資料以2001年為準 • 美國強制執行聯邦最低工資 • 各州可以立法規定較高的最低工資 • 台灣2002年的最低工資是多少?

  31.  圖6-6 最低工資 工資(美元/小時) a 最低工資 超額供給 供給 f e 4.20 b 4.00 g d h 需求 c 0 29.1 30.0 30.3 就業量(億工作小時/週)

  32.  圖6-6 最低工資(續) • 最低工資的影響 • 如果價格下限>自由市場均衡價,那麼價格下限將導致超額供給 • 如果價格下限<自由市場均衡價,那麼沒有影響

  33. 最低工資:收益與損失 • 根據圖6-6 • 賣方剩餘的收益 = fdge • 賣方剩餘的損失 = ghb • 買方剩餘的損失 = fdge + egb • 價格下限 • 為那些得到較高工資的人增加賣方剩餘 • 為那些沒得到工作的人減少賣方剩餘 • 減少的買方剩餘超過賣方剩餘的收益

  34. 最低工資:無謂損失 • 賣方願意以買方願意支付的價格提供產品,但是這種供應沒有發生 • 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 • 無謂損失是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的經濟成本 • 供給的價格彈性越小→損失愈大 • 需求的價格彈性愈大→損失愈大

  35. 課稅 • 「生命中只有兩件事情是確定的:死亡和稅」 • 在美國,航空公司付稅。為什麼航空公司會反對政府加稅? • 在亞洲,旅客付稅。假設,美國政府改成亞洲形式,影響如何? • 所有的政府都依賴於稅收產生收入 • 就是政府第二種主要干預競爭的市場的形式

  36. 圖6-7 航空旅遊稅 價格(新台幣) 課稅後的供給 $10 供給 e 804 800 b 794 h 需求 $10 0 90 92 數量 (萬 張機票 /年)

  37. 圖6-7 航空旅遊稅(續) • 課稅 • 減少了買方剩餘 • 減少了賣方剩餘 • 增加的收入少於買方剩餘和賣方剩餘的損失

  38. 圖6-8 課稅的收益和損失 機票價格(新台幣) 課稅後的供給 買方剩餘減少 a 供給 e f 804 d b g 800 j 794 k h 需求 c 賣方剩餘減少 90 92 0 數量(萬張機票/年)

  39. 圖6-8 課稅的收益和損失(續) • 買方的價格+稅=賣方的價格 • 供給曲線上移的$10代表稅收 • 數量小 • 提高賣方的價格 • 降低買方的價格

  40. 租稅歸宿 • 定義 • 當政府課稅之後,最終真正負擔稅收的或地方 • 租稅歸宿和無謂損失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 • 最理想的稅:完全無彈性的需求∕供給 • 誰支付稅款只影響執行成本 • 最理想的稅收:沒有無謂損失 • 地價稅:所有者不可能為了避稅而轉移土地 • 房屋稅呢?假設政府取消房屋稅? • 那可刺激經濟成長嗎?或者只是讓富人更富? • 關鍵:企業家供給的彈性如何?

  41. 租稅歸宿(續) • 除了執行成本之外,誰支付稅款無所謂 • 通過移動需求曲線來重複稅款的分析 • 同樣的數量 • 相同的買價、賣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