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6 Views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四单元. 一、(略).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视频:法律不是儿戏. 【 创境激趣 】.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 3 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一、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议一议:
E N D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四单元 一、(略)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 [问题思考] •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一、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议一议: • 小华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 (总结归纳) 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法律意识淡漠,认知能力差,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自私贪婪。
<设置问题> • <1>谈谈案例中涉及的人物各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危害? • <2>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 <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议一议: • <3>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逃学上网,沉迷游戏;(2)结交恶友;(3)缺钱上网,密谋抢劫;(4)案发落网,等待审判
归纳总结: • 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略) • 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梅县第一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 • 学习自强 • 道德自尊 • 纪律自管 • 生活自理
二、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 看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Z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学生讲述(略) •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 歌曲欣赏:《铁窗泪》
三、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 (小组讨论)看课本119页案例材料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分析比较: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分析比较: •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 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学生回答。(略) 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分析比较: • 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 师生共同讨论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见义智为: 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 • (8月21日《现代金报》)20多岁的男子不慎滑入长江被水冲走,13岁少年陈清旭跳江相救,不料两人一起被江水卷走。 • 河北石家庄某小学5位六年级学生在公园划船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两人在挣扎,几人很快将船划到落水者旁边,他们想到平时老师经常教育的,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于是5人迅速商定,由两位同学伸手救人,其他3人在后面拽着前面2人,5人齐心协力将一名落水者救上了船。闻讯赶来的大人们救起了另一位落水者,由于救助方法得当,求助者和获救者均安然无恙。
【课堂小结】: •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作业 吸毒人员黄某,以贩养吸,先后贩卖海洛因5000余克,给社会、家庭和他人造成极大损害,人民法院以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黄某死刑。黄某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A、行为的违法性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2、“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监狱)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C、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课后作业】: • 1.收集见义智为的案例3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 2.观看一期刑事审判的现场录象,学出个人体会。(不少于300字) 勤学苦练 天道酬勤
板书设计: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