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肛门直肠疾病

脱肛.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肛门直肠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脱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2 、掌握脱肛的临床症状。 3 、掌握脱肛的分类。 4 、熟悉脱肛的辩证施治,及手术疗法。. 一 概述. 1 、定义.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 2 、特点. 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驰为特点。. 一 概述. 3 、发病率 据我国一些地区普查,本病在肛肠疾病中占 0.58% ,国外调查占 0.4%-2.1% 。. 一 概述.

liv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肛门直肠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脱肛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肛门直肠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2.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脱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2、掌握脱肛的临床症状。 3、掌握脱肛的分类。 4、熟悉脱肛的辩证施治,及手术疗法。

  3. 一 概述 1、定义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 2、特点 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驰为特点。

  4. 一 概述 3、发病率 据我国一些地区普查,本病在肛肠疾病中占0.58%,国外调查占0.4%-2.1%。

  5. 一 概述 4、祖国医学对脱肛的描述 ⑴《五十二病方》“人州出不可入者,……倒 悬其人,以寒水溅其心腹,入矣 。” ⑵ 晋•《针灸甲乙 》“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6. 一 概述 祖国医学对脱肛病因病机的描述 ⑴《疡科心得录》“老年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 旺,皆脱肛。” ⑵《疡科经验全书》“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肺脏蕴 热,则肛闭结,肺脏虚 ,则肛脱出,此至当 之治,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 ⑶《素问》:“气虚下陷,能使肛门脱出。”

  7. 一 概述 祖国医学对脱肛病因病机的描述 ⑷《诸病源候论》:“大肠虚冷,其气下冲者,肛门反出。 亦有因产用力努偃,气冲其肛,亦令反出也。” ⑸《景岳全书》 “有因久泻,久痢,气陷而脱者;有因中 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出….有因肾气本虚关闭不固而 脱者;有因过食寒凉,降多之阴而脱者;有因湿热下注 而脱者。” ⑹《难经》:“病之虚实,入者为实,出者为虚,肛门脱 出,非虚而何,久病久泻,小儿呼叫耗气具有此症。”

  8. 二 病因病机 1、祖国医学 综上所述 } 小儿气血未旺⇒ 老年气血衰退,中气不足⇒ 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 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 长期咳嗽⇒ 脱

  9. 二 病因病机 2、现代医学: 有直肠黏膜下移学说,炎症学说,盆底松弛无力学说,目前医学界比较认可的有: ⑴滑动性疝学说: 1912年Moschowitr认为,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陷凹,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疝。长大的疝束,由肛内脱出。

  10. 二 病因病机 ⑵肠套叠学说: 1968Broden和Snellman认为,直肠脱垂并不是滑动性病,而且乙状结肠和直肠连接处发生套叠而引起,此套叠的起点无固定部位,因反复下脱, 直肠末端外翻,通过肛门口脱出。近年来较多的学者同意此学说。1970年,Theuerkonf用特殊的X线活动摄影术,进一步证实此学说,并指出,脱垂首先发生在直乙交界处。1975年,Stonleg认为肠套叠学说和滑动疝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说滑动疝是肠套叠的早期表现,而肠套叠是滑动疝的后期结果。

  11.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Ⅰ度脱垂: 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边后可自然回复。

  12.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Ⅱ度脱垂: 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 淡红色,长5-10cm,呈圆锥状,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需用手回复。

  13. 三 分类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Ⅲ度脱垂: 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14. 四 诊断 1、临床症状 ⑴脱出 是临床上直肠脱垂的最主要症状。初期,黏膜脱出,可自行复位,随着病情发展和日久失治,脱出物增长变粗,甚至咳嗽、走路、用力、下蹲时也会脱出,不易复位,须以手回托或窝床休息,方能复位,这已是较严重的脱垂。

  15. 四 诊断 ⑵出血 一般无出血,若大便干燥,衣裤摩擦刺激,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大便时可滴血,手纸带血,但出血量较少。 ⑶潮湿 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常有黏液、自肛内溢出,刺激肛门,故肛门潮湿,甚至刺痒。 ⑷坠胀 除直肠脱垂伴有发炎,腹泻有坠胀感外,全层脱垂者,由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影响到血液淋巴回流,产生坠胀或里急后重感。

  16. 四 诊断 2、专科检查 ⑴视诊:嘱病人排便时可看到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 ⑵指诊:可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减弱。 ⑶镜检:可见到直肠黏膜折叠。

  17. 五 鉴别诊断 内痔脱出与直肠脱垂的鉴别

  18. 六 辨证施治 1、内治 ⑴脾虚气陷 症状: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 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 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则:补气升提,收敛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19. 六 辨证施治 1、内治 ⑵湿热下注 症状: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 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 检有灼热感。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萆 渗湿汤加减。

  20. 六 辨证施治 2、外治 ⑴熏洗: 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 ,水煎熏洗,每日2次。 ⑵外敷: 五倍子散或 马勃散外敷。

  21. 七 其它治疗 1、针灸: ⑴体针取穴:长强,足三里,百会,承山, 提肛穴等。 ⑵耳针取穴:直肠下端,神门,皮质下等穴。 ⑶梅花针:肛门周围外括约肌部位点刺。

  22. 七 其它治疗 2、注射疗法: ⑴黏膜下注射法 ⑵直肠后间隙注射法 ⑶直肠周围注射法 ⑷直肠双层注射法

  23. 七 其它治疗 2、注射疗法: ⑴黏膜下注射法 适应证:Ⅰ度脱垂 操作方法

  24. 七 其它治疗 2、注射疗法: ⑵直肠后间隙注射法 适应证:直肠全层脱垂( Ⅱ度脱垂) 操作方法

  25. 七 其它治疗 2、注射疗法: ⑶直肠周围注射法 适应证:Ⅲ度脱垂 操作方法

  26. 七 其它治疗 直肠周围注射法

  27. 七 其它治疗 2、注射疗法: ⑷直肠双层注射法 适应证:Ⅲ度脱垂 操作方法

  28.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⑴瘢痕支持固定术 ⑵直肠粘膜环切术 ⑶直肠固定术 ⑷肛门紧缩术 ⑸肛门环缩术

  29.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⑴瘢痕支持固定术 适应证:继发性直肠全层脱垂或直肠乙状结肠脱垂。 操作方法

  30.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⑵直肠粘膜环切术 适应证:Ⅰ度直肠粘膜 脱垂。 操作 方法

  31.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⑶直肠固定术 适应证:原发性直肠 全层或直肠、乙状结 肠脱垂。 注:因在开腹下行直肠固定术,现多不采用。

  32.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⑷肛门紧缩术 适应证:直肠脱垂伴肛门松驰者。 操作方法:见下图

  33. 七 其它治疗 肛门紧缩术示意图

  34. 七 其它治疗 3、手术疗法: ⑷肛门环缩术 适应证:直肠脱垂伴肛门松驰者。 操作方法:略

  35. 思考题 脱肛的分度? 脱肛如何辨证施治?其方药是什么? 脱肛的外治方法有哪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