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89 Views
品格,大不如前. 文/何琦瑜 天下雜誌 287 期 2003/11/15. 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政治人物與媒體,也被指為亂源。我們的品格教育怎麼了?.
E N D
品格,大不如前 文/何琦瑜 天下雜誌287期 2003/11/15
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遠不及十年前。政治人物與媒體,也被指為亂源。我們的品格教育怎麼了?
做為品格教育的基地,家庭是否的確扮演好第一道閘口?將近八成的家長,滿意孩子在家庭的品格教育;但是卻有八成七的老師,不滿意孩子在家庭的品格教育。
走訪學校談品格教育,很容易就發現,老師們對這一代孩子在家裡受的極度寵溺,非常不諒解。家庭實踐和學校所教的不一致,也讓品格教育難以竟全功。
「學生放暑假兩個月,生活教育就退步了,」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說。在許多老師眼中,家長往往是最需要接受重新教育的一群,但他們往往自滿而不自知。 「現在家長的典型觀念是,對小孩只要愛,不要管教,」明道中學國中部主任林雯琦觀察,父母通常不知道如何管教小孩,因為不知,所以放棄。 而「家長不配合」也成為學校老師教品格,排名第三的困境。
「以前老師對學生的生活樣樣都管,把學生的事當自己的事,但年輕一代的老師相較之下,沒有熱情去影響孩子、接受孩子,也是家長和老師衝突的來源之一,」這位校長指出。 • 《天下》調查顯示,國中小整體品格教育,和十年前相較,多數老師和家長都認為變差了。
而談到孩子在學校所受的品格教育,五成七的家長滿意,但仍有三成五以上的家長不滿意。老師對學校的品格教育,滿意與不滿意者,勢均力敵。 為什麼學校的品格教育變差了?
教育部長黃榮村也承認,學校的品格教育,這十幾年來「的確沒有特別強調」。 問及孩子最需要培養什麼樣的品格,家長和老師則非常一致,把「為自己負責任的自律精神」、「為別人著想的同理心」、「挫折忍受力」,當成新一代「草莓族」所需的前三名品格。
孩子的品格教育,誰該負最重要的責任?達七成的家長認為,自己要負最重要的責任。而學校的調查卻發現,老師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比例,排行第四,重要性還在電視及媒體、社會之後。
許多受訪者在填寫問卷時,都特別強調,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缺一不可。 究竟孩子的價值觀,受誰的影響最大?近六成老師認為,電視和媒體影響最大。而只有四.四%的老師認為,自己可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排行還在網路、同學朋友之後。
家長也認為,孩子受同儕和電視媒體的影響,比老師要深。 老師過去擔任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師」角色,似乎逐漸式微。連老師自己都不認為,具有大過於電視和網路的影響力。
台北縣石門國中張校長觀察,因為新一代的學生接受多元觀念的能力較強,同儕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許多老師覺得價值是「不必教,也不須強調」的議題。以現在孩子對資訊的接受和敏銳度,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們應該「自己就會」了。但其實孩子們對是非判斷、品格與道德的價值觀選擇,並沒有老師們想像的成熟。 「年輕一代的老師,真的在師道的養成概念不強,使命感不夠,」張校長感慨。
不論老師、家長多麼努力,品格教育畢竟不能「獨善其身」。整個社會給孩子的榜樣和示範,就是養成孩子最鮮明的「教材」。 而社會對品格教育最具不良影響和不良示範的前三害,都不脫:新聞媒體、電視節目、政治人物。
問及當今和過往政治領導人的品格操守,是否受人尊敬,家長心中第一名是形象良好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老師則給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及前總統蔣經國相對的高分。現任行政院長游錫 ,也得到家長與老師的肯定,名列第四。而說話反覆的前總統李登輝,則在此次民調中被列為第十名。
家長和老師對當前正副總統候選人的評分,都只能說「平平」。 一位受訪的校長指出,他和許多老師對當今政治都避之唯恐不及。打開電視,只要見到政治人物說話,便立即轉台。不論是哪一個黨,都「不入流、不予置評、半斤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