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909 Views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何磊 2012.9.19 柳州. 儿童是如何学习科学的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案例四: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活动名称: 有趣的皮影戏( 5-6 岁 艺术鉴赏) 活动目标: 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感兴趣,知道皮影戏表演所需要的条件。 2 、探索皮偶关节活动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制作。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表演,感受和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的准备:准备皮影小人、 200W 电灯、小舞台、水彩笔、白纸、胶棒等。 前期经验准备:会念 《 西游记 》 的儿歌. 活动过程:
E N D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何磊 2012.9.19 柳州 儿童是如何学习科学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案例四: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活动名称:有趣的皮影戏(5-6岁 艺术鉴赏) 活动目标: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感兴趣,知道皮影戏表演所需要的条件。 2、探索皮偶关节活动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制作。 3、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表演,感受和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的准备:准备皮影小人、200W电灯、小舞台、水彩笔、白纸、胶棒等。 前期经验准备:会念《西游记》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孩子在舞台上玩踩影子游戏,找找光源在哪里,并了解光源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带领幼儿在舞台上玩影子的游戏,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 2、让幼儿蹲下、站起并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 小结:孩子对在户外已经进行过的游戏仍然非常感兴趣,老师在与幼儿进行游戏的同时又调动幼儿对影子新的认识“影子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的。
二、在幕布前玩手影游戏,感受幕布前游戏的乐趣二、在幕布前玩手影游戏,感受幕布前游戏的乐趣 1.引导幼儿在幕布前玩手影游戏。 提示:教师慢慢将手离开光线,让幼儿再寻找幕布上的手影,让幼儿了解影子是需要光源的。 2. 欣赏皮影戏(教师操作)。 3.请幼儿观察皮影,摸一摸,看一看。 提示:让幼儿仔细观察皮影的材质,并让幼儿再操作过程中知道皮影的关节是可以活动的。 教师进行提问并总结。
三、 幼儿自由探索皮影关节的制作方法。 认识制作材料。 教师提出制作重点与要求:观察皮影的关节,用桌上的材料制作出可以活动的纸偶。 让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四、介绍制作成果教师进行小结:用按扣和铁丝做的小纸偶关节是可以活动,用粘胶制作的小纸偶的关节是不能够活动的。 请幼儿分组表演。 提示:一组幼儿用《西游记》歌曲进行表演,一组则用《西游记》儿歌进行表演。 五、 评价,结束。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投放简易的“皮影”制作和表演材料,幼儿自由操作。
案例五:爱心小饼干(科学与人文) 活动名称:爱心小饼干(3-4岁 人文关怀) 活动目标: 1. 体验自己动手制作小饼干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分享。 2. 知道面团经过烘烤可以制作饼干,饼干有营养。 3. 尝试制作各种形状的小饼干,练习揉、压、搓等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面团(里面加鸡蛋、糖、猪油等)和好、葡萄干、花生米、瓜子仁;桌布,洗手液,香皂等。 2.幼儿知识经验:喜欢吃饼干,知道饼干是面粉做成的。
活动过程: 一、唱歌“我的好妈妈”,老师提出今天活动的主要任务。 马上要过一个节日,让我们来为过节日的妈妈、奶奶、外婆、阿姨们做一份礼物好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吃饼干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饼干,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二、讲解“爱心小饼干”制作方法及要求—— 1、将面团任意造型,用葡萄干等进行装饰 。 认识面团的特性。 我们要做饼干,首先就要认识面团,老师手上就有一块面团,请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捏一捏。 2. 看看面团可以变出什么形状。 取一块面团,示范造型,让孩子分别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任意形状都可以。 3. 在造型好的面团上添加葡萄干、花生米或瓜子仁。 三. 幼儿和同伴共同尝试制作,老师指导帮助。 重点让幼儿练习压、搓、揉、团等泥工技能,发展小手肌肉动作。
四. 送到厨房进行烘烤。 1. 将制作好的面饼放到托盘里,教师往面饼上刷一层食用油。 2.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做好的面饼送到厨房烘烤。 3. 厨师向幼儿介绍饼干烘烤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提示:注意安全,不要让幼儿靠近烤箱,以免烫伤。 五. 分享甜蜜的自制饼干,要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留一些。 1. 我们的小饼干真香啊!请小朋友来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2. 小朋友们觉得我们的饼干好吃吗?那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留一些好吗?记得要告诉他们,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爱心小饼干哦! 活动延伸: 利用家长园地宣传、介绍,引导家长在家中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妈妈的爱。建议家长把幼儿的礼物郑重地收藏或布置在家中,给幼儿以成功的愉快体验。
案例六:花的枯萎(自然科学教育) 活动名称:花的枯萎(4-5岁 自然教育) 活动目标: 1.对花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花的枯萎这一自然现象,了解生命的自然轮回,进一步萌发对父母热爱的情感。 3.能仔细观察花的变化,积极思维和表达。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枯萎的花若干,若干放置于幼儿的四周;教师创编诗一首《花妈妈的自述》。(附后) 2.幼儿知识经验: 认识常见的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今天我们又来观又来观赏花朵了,请小朋友仔仔细细地去观察,看看花儿发生了哪些变化,待会儿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二、幼儿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三、幼儿交流刚才的发现。 刚才小朋友们有了许多新发现,你们觉得鲜花很美,但是它们都慢慢的枯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枯萎的花,看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四、幼儿观察枯萎的花。
五、幼儿、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 问题一:“花为什么会枯萎?” 小结:花的枯萎是因为可能没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比如:缺乏水分或者水分浇得不合适;还有温度,光线,湿度等;另外土质不好,水太多或是太少,阳光不充足等都可能让花枯萎。 人们不爱护花朵,比如:摘花,不细心的照料,花也会枯萎,这是环境的问题。花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凋谢,这是自然规律。 问题二:“你们喜欢鲜花还是枯花?为什么?” 问题三:“如果你是一朵鲜花,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 问题四:“大家都喜欢鲜花,都愿意做鲜花,可是如果现在你是一朵枯萎的花呢?你又会怎样?” 问题五:“枯萎的花最后都去哪里了呢?”(幼儿讨论后,教师播放一段《花妈妈的自述》) 小结:枯萎的花落在泥土里变成养料。
六、通过花的枯萎这一现象,萌发热爱父母的情感。六、通过花的枯萎这一现象,萌发热爱父母的情感。 1.花枯萎了,明年再也看不见这种花了,是吗? 小结:植物开花是为了孕育果实,为了把营养全部留给果实,花开始枯萎、凋谢。最后果子长大了,里面有了新的种子,又开始新一轮的发芽、开花、结果。 2.枯萎的花美吗? 小结:“你们说的跟老师想的一样,我觉得枯萎的花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样伟大。虽然它们现在看起来是不美丽了,但老师觉得它们有另外的一种美。它们曾经也很美丽,也很年轻,可是它们为了养育它们的宝宝慢慢的老去,等宝宝长大了,他们还要到泥土里变成肥料,供给宝宝们营养。所以,我们更应该尊敬、爱护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知道生物都有生命的延续,对其繁衍方式可以做探讨。
妈妈是多么的想念你,你呢?我亲爱的孩子。 那会儿,你还小的时候,妈妈也正年轻, 你每天不停的长啊,长啊, 妈妈就不停的老去,老去。 妈妈一点儿也不后悔,因为我是那么的爱你, 妈妈愿变成泥土,变成空气, 一刻也不和你分离! 诗歌: 《花妈妈的自述》(教师自编) 亲爱的孩子,你能听见妈妈说话吗? 别,别四处张望,妈妈已经不在你身边。 妈妈在你的脚下,在黑黑在泥土里, 妈妈变成养分流淌在你在身体里, 虽然我们不能每日相见,可你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案例七:三色光(三原色) 案例八:喷喷乐 案例九:吹泡泡 案例十:健康的我(身高体重的测量) 案例十一:空中的舞蹈(自由落体) 案例十二:家族树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案例分析(规律存在于成功的案例之中) (分析案例,模块化) 比较归纳(异质同构,异中求同) 运用验证(检查有效的范围) 扩展运用(可在哪些地方做灵活的变化)
基本进程的提炼 直线结构(顺序结构) 分支结构(归纳、演绎) 循环结构(检查点——标志性行为) 明暗双线结构(明线认知、暗线情意)
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思考问题 将学习、教育、课程、学校还原到起点 怎样才能学得好而有益于长远发展 学习:观察学习、尝试学习、体验学习 巩固:单纯练习、游戏练习、运用练习 运用:简单运用、创造性运用 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表面的活动和深层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互动) (目前好,长远更好) (关于探究学习的一点思考)
二、科技教育活动的的几种基本模式 示范模仿型:操作技能的学习 逻辑归纳型:认识事物特征,建立概念 逻辑演绎型:运用己知原理解决问题 探索发现型: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活动练习型:通过运用巩固已知经验、技能 (关于模式和规律关系的说明)
示范练习型案例: 动作技能:工具使用、实验操作技能 导入活动 教师示范(总体示范,分步示范) 幼儿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游戏练习 结束整理 案例:水变清了
逻辑归纳型案例: 归纳部分特征,形成整体概念 导入活动 观察经验l:小树长高了 观察经验2:小树的叶子更多了 观察经验3:小树的树干变粗了 归纳小结:小树的成长
逻辑演绎性案例: 原理的运用(技术设计) 回顾:小车需要动力驱动 我们了解的动力有哪些? 尝试设计和制作 展示与小结 案例:各种动力小车
探索发现型案例: 案例:什么东西能吸水 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发现(提示方法) 尝试探索(自我学习) 交流讨论(分享验证) 小结 (形成概念) 发散迁移(引导应用)
操作练习性案例: 活动常规的养成(案例:整理工作服) 情景导入 示范:操作过程(模仿练习) 游戏练习、竞赛练习 小结:
三、归纳:学习过程与方式的 “树” 形结构 观察探究 示范 讲解演示 猜想验证 模仿 归纳规律 巩固 应用 创新 改进优化
后记:选择模式的依据:科技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后记:选择模式的依据:科技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 了解一种现象 探究一个原理 掌握一种方法 ———如何选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