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1.14k Views
閱讀策略. 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 文體特色與閱讀的關係.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色,例如:格式、鋪排、風格、語調、用詞、功能等等。 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內容; 更重要的是學懂藉文體的特色來找尋文章的脈絡,幫助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 常見的文體. 散文 實用文 詩歌. 散 文. 散文是一種不講究韻律的文類。 常見的散文種類有: 記敘文 說明文 議論文 描寫文 抒情文 . 記 敘 文. 要素: 時、地、人、事、因、果 功能和特色: 敘述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發生經過
E N D
閱讀策略 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
文體特色與閱讀的關係 •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色,例如:格式、鋪排、風格、語調、用詞、功能等等。 • 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內容; • 更重要的是學懂藉文體的特色來找尋文章的脈絡,幫助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
常見的文體 • 散文 • 實用文 • 詩歌
散 文 • 散文是一種不講究韻律的文類。 • 常見的散文種類有: • 記敘文 • 說明文 • 議論文 • 描寫文 • 抒情文
記 敘 文 • 要素: • 時、地、人、事、因、果 • 功能和特色: • 敘述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發生經過 • 着重記述過程,但不會平鋪直說,而是把敘事的過程鋪掛成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例子: • 宋史《岳飛之少年時代》
說 明 文 • 要素: • 說明事項:說明某一知識或事理 • 解說資料:事例、比喻、統計資料等等 • 功能和特色: • 目的是將資訊清楚和準確地傳遞給讀者。 • 鋪排簡潔,用詞直接了當,解說條理分明。 • 例子: • 電器說明書
議 論 文 • 要素: • 論點:主張 • 論據:證據 • 論證: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 • 功能和特色: • 利用有力的論據來申辯作者的主張。 • 篇章的結構嚴謹,通常運用多個段落來陳述論據,最後總結所作主張,首尾呼應,段落間的邏輯性強。 • 例子: • 蘇洵《六國論》
描 寫 文 • 要素: • 描寫對象:人物、事物、情境等。 • 功能和特色: • 將描寫的對象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讓讀者能體會描寫的事物。 • 字裏行間出現很多形容詞,有華麗的,有平實的,遣詞用字跟作者的風格有密切關係, • 例子: • 劉鶚《大明湖》
抒 情 文 • 要素: • 情感 • 功能和特色: • 著意抒發情感。 • 文章的感情色彩較為強烈,結構上常會不依常規,以顯獨特風格。 • 例子: • 杏林子《生命生命》
混 合 的 文 體 有些文章同時運用了多種文體寫作,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雖然是以記敘為主,但作者同時抒發了敬愛父親的情感,有很強烈的感情色彩。
常見的實用文種類 • 書信 • 日記、周記 • 便條 • 專題介紹 • 報告 • 電郵 *尚有其他實用文種類,不贅。
書信 • 以內容和範圍劃分可分成三個類別: • 私務書信 • 公務私信 • 專用書信 • 功能: • 傳遞訊息
日記 • 日記是記下一天中自已感受最深的事情。 • 格式: • 先記下日期、星期和天氣;例如:晴、 陰、雨等,然後是記當天發生的事情。 • 日記的正文通常是以事件分段。 • 功能: • 記錄個人生活足跡和心路歷程。
周記 • 週記和日記的本質相似,分別是週記是記錄一週內發生的特別事情。 • 格式: • 先記下一週的起訖日期,然後分日記事,如果某一天沒有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就省略不記。 • 週記的正文一般以日期分段。 • 功能: • 把個人在某年某日發生的特別事情記錄下來,作為日後的回顧。
便條 • 即簡單字條,本質上是簡化了的書信。 • 格式: • 省卻了繁文縟節,只留下明確信息,並註明留言時間(書信中通常只有日期)。 • 功能: • 用於日常生活和熟悉的人際關係中的留言。
專題介紹 • 專為某一主題而作的文章。 • 格式: • 通常以說明、敘述或描寫為主的文體,設具體和明確的標題,例如:「中國一個傳統節日--盂蘭節」。一望而知,就是介紹盂蘭節的專題文章。 • 功能: • 突出主題,集中介紹,使有關資料更有效地傳遞給讀者。
報告 • 為匯報某些資訊而編寫的文章。例如讀書報告、研究報告、天氣報告、財務報告等等。 • 格式: • 主題需要明確,使讀者容易明白報告的目的。 • 不同性質的報告有特定的鋪排和格式。 • 內容要具體和充實,例如搜集到的資料、研究過程和方法、分析結果、建議和結論等等。 • 功能: • 有系統地把某些資訊傳遞給讀者而達到匯報效果。
電郵 • 以電子媒體方式傳遞的書信 • 格式: • 內容格式沒有特定的限制,可以是嚴謹的書信或簡易的便條。 • 在「主旨」欄中應有明確的訊息,方便收件者瀏覽和決定是否閱讀電郵的詳細內容。 • 功能: • 既快捷又環保的傳遞訊息方法
詩 歌 • 詩歌是一種講究韻律的文體 • 常見的詩歌種類有: • 古體詩 • 近體詩 • 新詩
古體詩 • 沒有規定字數或句數,沒有嚴格限制平仄 、押韻,用字較為艱深,遣詞較為簡煉。 • 例子:佚名《行行重行行 》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 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近體詩 • 有嚴格規定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等。 • 例子: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新詩 • 沒有固定規格,用字較為淺白。 • 例子:潘明珠,潘金英 《別問我為甚麼》 別問我為甚麼。 為甚麼睡得這樣甜,因為我夢見高山。 山頂尖鋪滿冰淇淋,噢,真香甜! 我夢見大草原,成群白羊兒在做體操,我也來翻筋斗。 我夢見汪洋大海,五彩風帆在逐浪。 我潛進水底找珊瑚,石斑、青衣游過來。 若不是海龜把我咬一口,我還可以睡得更香甜。
總 結 • 各種文體有獨特的結構和功能。 • 認識各種文體的特色有助理解文意。 • 適當的閱讀策略,可加強閱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