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95 Views
第五讲 方言与民俗. 鼎 - 镬 - 锅. 一、从歇后语看民俗. 重庆方言: 叫化子挑醋担儿 —— 穷酸 进茅厕不带草纸 —— 想不揩 茅厕里打架 —— 往屎 ( 死 ) 里打 黑人的爸爸跳高 —— 黑老子一跳 德国的麻雀 —— 得了 麻子跳伞 —— 天花乱坠. 天津方言歇后语. 电线杆上绑鸡毛 —— 好大的掸(胆)子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 蛤蟆跳井 —— 不懂(咚) 耗子尾巴长疮 —— 没多少脓水. 二、方言和民歌研究. 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
E N D
一、从歇后语看民俗 • 重庆方言: • 叫化子挑醋担儿 • ——穷酸 • 进茅厕不带草纸 • ——想不揩 • 茅厕里打架 • ——往屎(死)里打 • 黑人的爸爸跳高 • ——黑老子一跳 • 德国的麻雀 • ——得了 • 麻子跳伞 • ——天花乱坠
天津方言歇后语 • 电线杆上绑鸡毛 • ——好大的掸(胆)子 • 擀面杖吹火 • ——一窍不通 • 蛤蟆跳井 • ——不懂(咚) • 耗子尾巴长疮 • ——没多少脓水
二、方言和民歌研究 • 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 • 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还能反映不同地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说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因此研究方言对于了解民俗往往有很大的帮助。
欣赏几首民歌 • 江苏民歌——杨柳青 • 陕北民歌——圪梁梁 • 湖南民歌——双探妹 • 山西民歌——想亲亲
三、方言和地方文化风貌 • 1.亲属称谓的差异 • 2.同物异名和同名异指所见地方文化差异 • 3.方言中忌讳词和吉利词所见心理状态 • 4.方言反映已经消失的民俗
女性称谓缺失 • 湖南岳阳临湘一带的亲属称谓缺少女性称谓。 • 爸爸-爸-大爸 • 妈妈-爸-细爸 • 叔叔-细爷 • 阿姨-细爷 • 祖父-爹-大爹 • 祖母-爹-细爹 • 哥哥-哥 • 姐姐-哥 • 弟弟-老弟 • 妹妹-老弟 这种称谓是中国古代称为的遗留。直到汉代,妹妹的称呼还没有出现,而叫女弟。更早一些的时候,姐姐叫女兄。祖父母都是祖,父母亲都是亲。 称谓分性别到汉代以后才出现。
各地方言绰号称谓 • 糍粑屁股 • 小尾巴 • 屠夫张 • 阿德田将、阿生马懿、国庆师爷、恒生木莲、道中戆头……
3.方言中忌讳词和吉利词所见心理状态 • 在各种方言中都有一批禁忌词,特别是旧时使用得更普遍。某一些禁忌词在另一地并不一定是忌讳词。这种差异反映出各地人民心理状态的差异。
骂人的话 • 十三点:上海女性喜欢用“十三点”骂人,指痴头怪脑、愚昧无知的人。“十三点”是把汉字的“痴”拆开而计的笔画数,隐指“痴”。“十三点”普遍流行后,上海又出现了许多俗语映射它,如:电话听筒(老式电话听筒有十三个孔)、福熙路(现在的延安中路,三字均为十三划)、B拆开(英文字母B拆开为13)、十二点多一点等。
能称代人的动物 • 狗:四川方言以狗命名的乳名很多,如母狗、狗屎、狗儿、狗娃等。这是因为四川人认为狗有九条命,鬼邪惧怕它,因此,常在孩子称呼后加上个“狗”字。如: • 来屎狗儿(爱尿床)、偷嘴狗儿、守嘴狗儿、好吃狗儿、逃学狗儿、屙尿狗儿、哭兮狗儿、碾路狗儿(喜欢跟在大人身后)、长眼狗儿(睡得很晚)、臊皮狗儿(调皮)。 • 东北也有“狗剩”这样的乳名。
能称代人的动物 • 驴:山东方言用“驴”指固执倔强的人或力大无比:直驴、犟驴、野驴、大叫驴、顺毛驴。
王八、乌龟:古人对龟十分敬重,用龟甲占卜,以龟祈寿。至今日本人对龟的态度依然保持中国古代人的习惯。到元末明初,民间于玄武星座的蛇龟之形产生和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龟蛇同族不同种,雄蛇常乘雄龟不在之际与雌龟交尾,但又怕雄龟及其尿液。雄龟一旦发现龟蛇交尾时即暗中爬行一周,用尿液将蛇围困,然后再与之决斗。当雄蛇无法逃走时,雌龟便用身体伏在雄龟尿液上,让蛇从自己的身上爬过去逃走。雄龟得不到雌龟的爱情,成了情场的败将,姑人们把不贞的妻子的丈夫叫做乌龟。清政府曾令妓户业主一律头戴绿帽子,与乌龟头颜色相似,姑又称妓院男性为龟公。王八、乌龟:古人对龟十分敬重,用龟甲占卜,以龟祈寿。至今日本人对龟的态度依然保持中国古代人的习惯。到元末明初,民间于玄武星座的蛇龟之形产生和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龟蛇同族不同种,雄蛇常乘雄龟不在之际与雌龟交尾,但又怕雄龟及其尿液。雄龟一旦发现龟蛇交尾时即暗中爬行一周,用尿液将蛇围困,然后再与之决斗。当雄蛇无法逃走时,雌龟便用身体伏在雄龟尿液上,让蛇从自己的身上爬过去逃走。雄龟得不到雌龟的爱情,成了情场的败将,姑人们把不贞的妻子的丈夫叫做乌龟。清政府曾令妓户业主一律头戴绿帽子,与乌龟头颜色相似,姑又称妓院男性为龟公。 • 所谓王八,本为忘八,即忘掉了“忠孝悌谊仁义廉耻”的“耻”字。现在,龟、王八、鳖在民间一般充当詈词。如:龟儿子、鳖儿、鳖日的、王八蛋、王八犊子、鳖羔子、龟儿孙、鳖儿舅子、汉奸王八、王八熊、鳖王八。
“大哥”不叫叫“二哥” • 有个山东曹州人去南方做生意,当地一客店掌柜热情地称他为“老大”,却被这个曹州人打了一个耳光。为什么?山东人心目中,“老大”这个词是损人的。因为秦琼秦二哥为天下敬重,可他哥哥秦老大却是个偷鸡摸狗的家伙。武松武二哥景阳冈打虎美名扬,而他的哥哥老大却是个戴绿帽子的主。
“二哥”不叫,叫三哥 • 在鲁东南人们的观念中,“二”含有贬义,指那些次等的、差一点的、不入正统的。例如: • 二流子,二蛋(糊涂蛋)、二道贩子、二道毛(不务正业者)、二杆子(鲁莽者)、二鬼子(汉奸)、二河水(再嫁妇女)、二混子、二马虎、二手货(再嫁妇女)、二五眼(差劲儿的人)、二把刀(半瓶醋)、二不楞(傻子)、二道神(倒爷)。 • 尊称用“三哥”。 • 在四川,“老大”可指头头,“老二”、“二娃”则多指“男阴”。以前我们一起读书的时候有个同学名字叫“吴老二”,经常闹笑话。
不可乱称“伙计” • 湖北方言里头常用“伙计”一词,一般来说,对自己的同事、同伴、陌生人表示亲昵的称呼。不过一般来说,熟悉人之间用“伙计”多一些。比如夫妻之间相互称呼“伙计”是常见的。 • 但是在山西话中,“伙计”则是姘妇姘夫之间的相互称谓。
“蛋”和“卵” • 蛋,禽类或龟、蛇等所产的卵。 • 卵,凡物無乳者卵生。象形。 • 北京旧时口语忌用“蛋”,在以下几个词中都避用“蛋”字:鸡子儿(鸡蛋)、炒黄花(炒蛋)、松花(皮蛋)、木樨汤(打蛋汤)。 • 上海口语不忌“蛋”,而忌用“卵”,因为“卵”在上海话中指私处。
请说出带“蛋”的词语 • 混蛋 • 坏蛋 • 捣蛋 • 滚蛋 • 狗蛋 • 完蛋 • 傻蛋 • 操蛋 • 蠢蛋 • 王八蛋
“先施公司” • 广东人到上海开了一家百货公司,取名叫“先施公司”,结果发现那些老上海都不愿意到他那里买东西,后来才知道,原来上海话“先施公司”与“先死公司”读起来是一样的。 • 苏沪一带忌“死”,所以把“死”读成“喜”这个音。又由于“洗衣服”的“洗”和“喜”(死)同音,所以就把“洗衣服”说成“da衣服”。
吉利词枚举 • 谐音吉利:北方民间结婚的时候,习惯在新婚夫妇的洞房里撒上枣子、栗子,并唱《撒帐歌》: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撒上花生讨“生”之意。 • 浙北平民旧婚礼风俗,在接新娘子进家门的时候,要在家门口接连铺上几个麻袋,让新娘子踩着麻袋进门。这里是用“接袋”谐音“传宗接代”之意。 • 年糕:年年高。 • 鲤鱼:年年有余。
第二次录音作业 • 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录音 • 详细要求见公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