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43 Views
遗传规律. 遗传 : 基因从亲代向子代的传递. 亲代 子代. 有性生殖 - 生殖细胞 - 双亲遗传. 无性生殖 - 体细胞 - 亲本遗传. 亲代 子代. 染色体 - 核遗传 - 分离重组. 线 , 叶 - 质遗传 - 母系遗传. 染色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 伴 X 遗传. 性染色体. 伴 Y 遗传.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1. 高茎 × 矮茎→高茎 ( 显 - 隐 ) AA×aa→Aa
E N D
遗传规律 遗传:基因从亲代向子代的传递 亲代 子代 有性生殖-生殖细胞-双亲遗传 无性生殖-体细胞-亲本遗传 亲代 子代 染色体-核遗传-分离重组 线,叶-质遗传-母系遗传 染色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 伴X遗传 性染色体 伴Y遗传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1.高茎×矮茎→高茎(显-隐) AA×aa→Aa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1:1 Aa×aa→Aa:aa=1:1 2.高茎×高茎→高茎 AA×AA→AA AA×Aa→AA:Aa=1:1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3:1(显-隐) Aa×Aa→AA:Aa:aa=1:2:1 3.矮茎×矮茎→矮茎 aa×aa→aa
应用:基因型鉴别-自交,测交,与杂合子杂交,花粉鉴定(植);遗传病概率计算;自交,自由交配应用:基因型鉴别-自交,测交,与杂合子杂交,花粉鉴定(植);遗传病概率计算;自交,自由交配 变形: 1.显性的相对性 红×白→F1 粉→F2 红:粉:白=1:2:1 AA×aa→F1Aa→F2AA:Aa:aa=1:2:1 2.复等位基因(血型) ABO血型:显性-I,隐性-i,显性有两型- 血型的基因型: Rh血型: Rh阳性是显性- 99.7% Rh抗原 Rh阴性是隐性- 能产生Rh抗体 母亲的第2个 孩子会发生溶血反应 IA,IB A型-IAIA IAi,B型-IBIB IBi, AB型- IAIB, O型- ii Rh+ Rh- Rh- Rh+
XBXb×XbY→XBXb XbXb XBY XbY=1:1:1:1 正常:显:隐= 1:1, ♀: ♂=1:1 若♀XB不育:全隐,♀: ♂=1:1 若♀Xb不育:全显,♀: ♂= 1:1 若♂Xb不育:显:隐= 1:1,全 ♂ 若♂Y不育:显:隐= 1:1,全 ♀ 3.配子不育型 4.合子不育型 Aa×Aa→AA:Aa:aa=1:2:1,显:隐=3:1 AA不育: 显:隐=2:1(无尾猫Aa,有尾猫aa) aa不育: 全显
P XBXb × XBY ↓ F1XBXB XBXb×XBY XbY ↓ F2♂XBY XbY ♀XBXB XBXb
二对及二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 表现型=2(黄,绿) ×2 (圆,皱) =4种 基因型=3(YY,Yy,yy) × 3(RR,Rr,rr) =9种 纯合子=2(YY,yy) × 2(RR,rr) =4种 杂合子=Yy(RR,Rr,rr)+Rr (YY,Yy,yy)=6-1=5种 YyRr ×Yyrr →F1黄皱中的纯合子? Yy ×Yy→F1 Rr ×rr →F1 F1中黄皱=3/4 ×1/2=3/8 F1中纯合子(YYrr)=1/4 ×1/2=1/8 F1黄皱中的纯合子占1/8÷3/8=1/3 若F1中YY不育,表现型,基因型?.若亲本的YR配子不育,F1? 黄=3/4,绿=1/4 YY=1/4,Yy=1/2,yy=1/4 圆=1/2,皱=1/2 Rr=1/2,rr=1/2
纯合子: AABB AAbb aaBB aabb 年 植株 种子 1 P AABB ×aabb F1 ↓ 2 F1 AaBb F2 ↓(自交) 3 F2 四种表现型-短抗(aaBB,aaBb) F3 ↓(株系,自交) 4 F3 不分离-纯合子,分离-杂合子 F4 例题:小麦是纯合子,用种子繁殖,若通过杂交育种选育短秆(aa)抗病(BB)的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应是__?获得完全符合要求的新品种种子,子代至少种植到__代植株?遗传图说明.
变形:基因和性状之间除线型对应外,更多的是非线型关联,并且受环境制约.变形:基因和性状之间除线型对应外,更多的是非线型关联,并且受环境制约. 基因-性状:1.基因-结构蛋白质-性状,2.基因-酶-代谢-性状. 1.基因的互补作用(二对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隐性突变) 基因A(a) 基因B(b) 物质X 物质Y 蛋白质(性状) A-B:条件,渐变 A_B_ A_bb aaB_ aabb=9:7, 9:3:4 2.基因的重叠作用(二对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隐性突变) 基因A(a) 基因B(b) 物质X 蛋白质(性状) 前体物质 蛋白质(性状)物质Y A-B:等效,不等效,相反 A_B_ A_bb aaB_ aabb=15:1,9:6:1,9:3:4,9:4:3,9:3:3:1… A(a) B(b)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b) A(a) 蛋白质m 蛋白质n C(c) 3.三对等位基因-二对相对性状,隐性突变(略) 物质X 物质Y A_(aa)B_(bb)C_(cc)=? 4.三对等位基因-三对相对性状 B_(bb) 9:7, 9:3:4… A_(aa) C_(cc) 9:7, 9:3:4… 两个体分别自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比例?
与性别的联系 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中表现型种类和比例相同,或不同表现型中♀:♂=1:1. 性染色体上非性别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 ♀、 ♂中表现型种类和比例不同,或不同表现型中♀:♂≠1:1, 也可能♀、 ♂中表现型种类和比例相同,或不同表现型中♀:♂=1:1. 1.伴性遗传-XY染色体非同源区和同源区 (1)伴X:6种杂交组合 2种特有: (XBXB,XBXb,XbXb)×(XBY,XbY)=6 XbXb×XBY→XBXb XbY XBXb×XBY→XBXB XBXb XBY XbY
(XBXB XBXb XbXb) ×(XBYB XBYb XbYB XbYb) 在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 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患病男性其母其女均为患病,正常女性其父其子均为正常. 伴X隐性遗传病特点:患病女性其父其子均为患病,正常男性其母其女均为正常. (2)伴Y:祖父→父亲→儿子 (3)伴XY:7种基因型,12种杂交组合 有的组合有性别特殊性,有的组合无 2.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联系 不同相对性状分解开:显隐性关系→遗传方式(与性别的关系) (XBXB XBXb XbXb) ×XbYB后代中♂性全为显性
甲 X X × XBHY ↓ 女正常 男XbHY XBhY
例题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例题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请回答: ⑴ 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⑵ 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灰身直毛。 ⑶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⑷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 ⑸在子代的雄果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 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方法:两对性状分解分别判断显隐关系和遗传方式,确定亲代后分别计算每对性状的子代表现型基因型概率,再组合. BbXFXf BbXfY BBXfY BbXfY bbXfY
♀:灰:黑=3/4:1/4=3:1 ♂:灰:黑=(3/8+3/8):(1/8+1/8) =3:1 灰-B,黑-b,常染色体遗传 ♀:直 ♂:直:分=(3/8+1/8):(3/8+1/8) =1:1 直-F,分-f,X染色体遗传 P Bb ×Bb→F1 BB ¼(1/3) Bb1/2 (2/3) bb¼ F1 中♀灰直纯=(1/4×1/4)=1/16 F1 中♀灰直杂=(1/4×1/4)+(1/2×1/4)+(1/2×1/4)=5/16 ♀灰直中纯 =(1/3×1/2)=1/6 ♀灰直中杂 =(1/3×1/2)+(2/3×1/2)+(2/3×1/2)=5/6 BbXF Xf ×Bb XFY XF Xf ×XFY→F1XFXF ¼ (1/2) XFXf ¼(1/2) XFY ¼XfY 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