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846 Views
超声医学总论 授课教师 王志刚. 第 一 节 诊断超声的物理特性. 超声诊断是指运用超声波原理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运动功能状态做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一、 概 论 (一)超声波定义 声源振动频率 〉2 万赫兹( Hz )的机械波为超声波。 超声诊断所用声源振动频率一般为: 1-10 兆赫( MHz ),常用为: 2.5-5.0 MHz 。. (二)超声波的主要物理量 1 、波长( λ )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距离,单位是 mm 。 2 、周期 (T) 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
E N D
超声诊断是指运用超声波原理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运动功能状态做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超声诊断是指运用超声波原理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运动功能状态做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一、 概 论(一)超声波定义声源振动频率 〉2万赫兹(Hz)的机械波为超声波。超声诊断所用声源振动频率一般为:1-10兆赫(MHz),常用为:2.5-5.0 MHz。
(二)超声波的主要物理量1、波长(λ)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距离,单位是mm。2、周期(T) 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
3、频率(f) 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一个振动过程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4、声速(C) 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 单位是m/s,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0m/s。
(三)超声波的方向性直线传播。可获定向传播的超声波束。在相同声源直径的条件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束射性或方向性越强。(三)超声波的方向性直线传播。可获定向传播的超声波束。在相同声源直径的条件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束射性或方向性越强。
(四)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1、声源 能产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组成。声源由超声换能器发出。
2、声束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一般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其中心轴线名声轴,为声束传播的主方向。声束两侧边缘间的距离名束宽。
3、近场与远场 超声束各处宽度不等。在临近探头的一段距离内,束宽几乎相等,称为近场;远方为远场。
4、分辨力分基本分辨力和图像分辨力(1)基本分辨力:1)轴向分辨力 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辨力。其优劣影响靶标在深浅方向的精细度。分辨力佳则在轴向的图像点细小、清晰。通常用3-3.5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在1mm左右。
3)横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有称厚度分辨力)。
(2)图像分辨力 指构成整幅图像的目标分辨力。有细微分辨力和对比分辨力。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一)密度(P) 组织、脏器的声学密度,单位为g/cm3。
2)侧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声束越细,侧向分辨力越好。
(二)声速(C) 单位为m/s。一般固体物含量高者声速最高,含纤维组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高者,声速较高,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声速较低,液体声速更低,含气脏器中的气体声速最低。
(三)声阻抗(Z) 各种回声图像主要由声阻抗差别造成。系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单位为g/cm2.s。
(四)界面 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时,形成一个界面。接触面大小名界面尺寸。尺寸小于波长时名小界面,反之名大界面。
(一)反射 超声波入射到比自身波长大的大界面时,入射声波的较大部分能量被该界面阻挡而返回,这种现象称之为反射。
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使入射超声能量的较大部分返回至声源。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使入射超声能量的较大部分返回至声源。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二)散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使入射超声的部分能量向各个空间方向分散辐射。返回至声源的能量甚低。散射来自脏器内的细小结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三)折射 组织、脏器声速不同,声束经过其大界面时,前进方向改变称为折射。(四)绕射 又名衍射。声束绕过物体后,又以原来的方向偏斜传播。
(五)衰减 系声波轴向振动与介质之间摩擦致能量消耗的结果,它与超声探头频率及声波运行距离有关。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组织的衰减会发生变化。
(六)多普勒效应 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的情况而发生改变,称之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1842年,奥地利数学家及天文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发现,当星球与地球近向运动时,光色向光谱的紫色端移位,表明光波频率增高;
向红色方向移位,表明光波频率降低。其差称为多普勒频移。这种物理学效应命名为多普勒效应。此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波源和接受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向红色方向移位,表明光波频率降低。其差称为多普勒频移。这种物理学效应命名为多普勒效应。此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波源和接受器之间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方程: fd =2fo×(V.cosθ÷c) fd:多普勒频移;fo:发射频率;V:血流速度;θ:声束与血流夹角;c: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际应用中fo:即为换能器(探头)频率;c: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中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40m/s。实际应用中fo:即为换能器(探头)频率;c: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中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40m/s。
多普勒频移与声速成正比。为获得最大血流信号,应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θ角尽量小)。多普勒频移与声速成正比。为获得最大血流信号,应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θ角尽量小)。
四、超声诊断原理高频脉冲发生器→换能器(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组织界面(反射)→换能器(将声能转变为电能)→接受放大装置→示波管→显示系统(显示图像)。换能器即为超声检查用的探头。四、超声诊断原理高频脉冲发生器→换能器(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组织界面(反射)→换能器(将声能转变为电能)→接受放大装置→示波管→显示系统(显示图像)。换能器即为超声检查用的探头。
五、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一)无反射型:液性组织(如:血液、尿液、心包积液、胸水、腹水、胆汁、羊水等)。五、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一)无反射型:液性组织(如:血液、尿液、心包积液、胸水、腹水、胆汁、羊水等)。
(二)少反射型:基本均质的实质性组织(如:肝脏、肾脏、脾脏、心肌、瓣膜等)。(二)少反射型:基本均质的实质性组织(如:肝脏、肾脏、脾脏、心肌、瓣膜等)。
(三)多反射型:结构较复杂、致密,排列无一定规律的实质性组织(如:乳腺、心外膜、肾包膜、骨骼等)。(三)多反射型:结构较复杂、致密,排列无一定规律的实质性组织(如:乳腺、心外膜、肾包膜、骨骼等)。
(四)全反射型:含气组织(如:肺、胃、肠等)。超声检查时使用偶合剂,就是为了防止探头与皮肤之间存在空气,影响探查。(四)全反射型:含气组织(如:肺、胃、肠等)。超声检查时使用偶合剂,就是为了防止探头与皮肤之间存在空气,影响探查。
六、超声的生物效应 产生超声生物效应的主要物理机制有:热机制、机械机制、空化机制。当超声剂量(声强)超出规定,将造成若干生物效应。
有:A型超声仪;B型超声仪;M型超声仪;频谱多普勒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仪;三维成像超声仪;超声组织定征仪等。 现多为双功或多功能超声仪。
第三节 超声治疗设备及新技术国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系统(超声聚焦刀),系世界领先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超声医疗设备,已销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