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通信制造业的机遇与 挑战

通信制造业的机遇与 挑战. 谢大雄. 主要内容. 1、中国通信运营商、市场发展回顾 2、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标准等) 3、中国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 ZXJ10、CDMA) 4、成长感悟. 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回顾(1). 1998年以前, 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由国家邮电总局独家垄断;九十年代初,国家决定把邮电行业推向市场。 1998年3月 , 信息产业部组建,邮政、电信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国近50年的邮政电信合一的经营模式终于宣告结束。 1999年初 , 中国电信按专业分成四家独立的公司:固定电话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无线寻呼公司和卫星通讯公司。

lion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通信制造业的机遇与 挑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信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谢大雄

  2. 主要内容 • 1、中国通信运营商、市场发展回顾 • 2、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标准等) • 3、中国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ZXJ10、CDMA) • 4、成长感悟

  3. 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回顾(1) 1998年以前,中国电信运营市场由国家邮电总局独家垄断;九十年代初,国家决定把邮电行业推向市场。 1998年3月,信息产业部组建,邮政、电信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中国近50年的邮政电信合一的经营模式终于宣告结束。 1999年初,中国电信按专业分成四家独立的公司:固定电话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无线寻呼公司和卫星通讯公司。 2000年5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电信重组后的四个公司将与中国联通及其它经营增值业务的公司形成平等竞争的局面。 2001年11月,中国电信再次按南北地域拆分,南方保留中国电信的品牌,北方与网通、吉通合并为新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由此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六家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

  4. 中国六大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比例(2002年) • 中国移动36.6%, • 中国电信33.8%, • 中国网通17.2%, • 中国联通11.3%, • 中国卫星及铁通公司  1.1%。

  5. 单位 2002年6月 2003年6月 同比增长 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196.5 236.6 20.4% 长途交换机容量 万路端 727.6 796 9.4% 局用交接机容量 万门 26638.9 32671 22.6% 移动交换机容量 万户 25358.6 29734 17.3% 2002年–2003年同期通信业务能力比较

  6. 结论 1.改革开放,使我国通信飞速发展.首先开放制造业,以市场换技术走引进和自主研发是正确之路; 2.运营商跑马圈地基本完成,竞争格局基本确定; 3.运营商从规模式经营转入发展式经营; 4.服务和业务是运营商竞争的制高点; 5.产业链的形成对运营商至关重要; 6.成功的制造商和方案、内容提供商将成为运营商的重要伙伴

  7. 通信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 1、中国通信运营商、市场发展回顾 • 2、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标准等) • 3、中国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 • 4、成长感悟

  8. CDMA和GSM用户发展趋势图

  9. 2000~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0.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移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TACS已于2001年12月31日全部退网,转移到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中继续使用。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GSM和CDMA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两大主流运营商。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CDMA将成为主流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属于研究、试验、测试的阶段。

  11.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通信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核心的数据通信是今后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1年,城域网建设正式启动,中国电信数据业务量已超过了长途电话业务量 --无线技术和城域网的结合也使构建无线城域网的设想成为可能。

  12.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移动商务(电子商务) --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及移动电话用户着力发展业务,比如漏话提示(和运营商合作、利润分成)、无限POS、移动收款业务、利用SIM卡进行身份验证的自动售货、定位业务、增值业务(多媒体短消息)等。 --发展与私人身份认证相结合的业务,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比如说移动支付。用手机进行银行业务比用台式机更加方便甚至更加安全,招商银行等已经开展此项业务。 面向行业的应用以及差异化的增值业务

  13. 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化及融合 --标准 --语音和视频 --通讯和家电 --固定网和无线网络 -- ……

  14. 主要内容 • 1、中国通信运营商、市场发展回顾 • 2、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标准等) • 3、中国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 • 4、成长感悟

  15. 3、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 --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回顾 --中国通信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ZXJ10和CDMA的产业化之路

  16. 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回顾(1) 国产程控交换机发展三步曲: ---即引进整机阶段 ---合资生产阶段 ---自主开发阶段 先解决系统集成问题,待实力壮大后再在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中国移动通信扬长避短的产业化之路

  17. 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回顾(2) --85年以前 程控交换机100%依赖进口 --86年至92年 国家大规模启动程控电话交换网络建设,但主要设备供应商为国外厂商且交换机价格很贵,国内企业开始生产小交换机 --92年至94年 国外通信巨头大举入侵,C4局全部被国外机型占领,以深圳中兴新ZXJ2000为代表的数字时分局用交换机开始占领乡镇级的C5端局(价格仅为国外三分之一) --94年至97年,中国民族通信“巨大中华” 群体突破,并开始与国外通信巨头在C4局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有些甚至走进了C3地市,交换机价格也跌300-500RMB/门

  18. 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回顾(3) --97年至2000年 以中兴、华为、大唐为代表的民族通信企业,基本主导了中国的交换机市场,价格下降至200-300RMB/门;同时开始介入GSM、光传输、数据等产品市场,但国际的通信豪门在上述领域仍为绝对霸主。同期中兴通讯开始CDMA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2000年2003年,以“中华”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国内GSM、光传输、数据产品市场均有突破,但仍未改变基本竞争格局;在国际市场,“中华”两家都有所建树,尤其在移动通信、交换、传输、数据方面。国际豪门开始把“中华”作为强劲的对手看待。

  19. 中国通信制造业面临的机遇(1) 中国企业已经从配角成长为竞争的主体: --从游击战到攻坚战 --从传统通信领域到新兴的数据通信、移动等领域 --从国内到国际 以最先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和国际通信豪门同台竞技,成为降低国内网络投入的价格砝码。(联通二期)

  20. 中国通信制造业面临的机遇(2) 中国民族企业的比较优势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方面 --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经验积累基本赶上了国际巨头并在知识产权开发和标准开发上频频出击 --成本控制和本地化服务有优势(通信制造业成本结构中,人力成本占60%以上)

  21. ZXJ10的产业化之路 1995年 ZXJ10程控交换机面市。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都被国际巨头所把持,价格昂贵,每线1000多元。 1995—1997年间 中兴投入全部精力对ZXJ10产品改进和完善, 1998年,ZXJ10最终的一个版本的执行文件已达到12M,与最初的执行文件相比,足足扩大了2.4倍; ZXJ10程控交换机投放市场后,由于有良好的本地化服务和性价比优势,赢得了众多客户。国际巨头独占的程控机市场被夺回来,如今,中兴、华为和上海贝尔的产品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每线价格降至200多元。 中兴通讯依靠了ZXJ10,中兴通讯顺利实施“三大转变”的战略,一路披荆斩棘,闯出民族通信制造业的一片天地。

  22. CDMA产业化之路—综述(1) --1995年中兴“一个几人小组”开始运作CDMA项目 --1998年成立了一个30多人的研发项目组,开始逐渐加大投入 当时团队面临困难: (1)CDMA项目技术复杂 (2)缺乏技术人才和大型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的经验 (3)市场形势不明朗

  23. CDMA产业化之路—综述(2) 应对策略:创造CDMA的市场需求,领引运作导向 --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CDMA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积极推动“技贸结合”的CDMA产业政策出台; --准确把握了CDMA系列产品总体方案设计和产品在研发、生产各阶段的技术路线、技术方向,正确处理了基带处理芯片等若干关键问题;(CDMA IS95是CDMA 1x的必备阶段) --通过坚持不懈地谈判,在2000年10月与高通公司签订了全球第一个R&D协议,为项目顺利运作铺平了道路; --成功地在美国圣地亚哥建立CDMA研发中心,聘请海外专家参与CDMA研发,极大地加速了CDMA产品的商用化进程。 --又参与我国与美国高通公司关于CDMA专利费的谈判,成功地将IPR商用专利许可降到较低水平。

  24. CDMA的产业化之路 研发的投入 市场、标准的引导 产品的拓展(设备、软件、解决方案、业务) 市场的拓展 核心能力的培养

  25. CDMA的产业化之路—研发 CDMA美国San Diego研究所:系统设计和最新技术跟踪研究 CDMA深圳研究所:cdma2000基站系统研发、网络规划和优化 CDMA南京研究所:交换子系统的研发、数据域产品的研发、智能网、短消息和网络管理系统的研发 CDMA韩国FutureTel公司:终端产品的研发 CDMA集讯公司:CPTT终端的研发、生产

  26. CDMA的产业化之路—标准 ---多次代表中国参加ITU、3GPP、3GPP2、CDG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积极参与国际通信标准制订和3G系列标准制订, 并成为首家获得3GPP2独立成员资格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作为中国无线标准研究组(CWTS)的发起成员,参与和完成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订 --拥有中国联通相关企业标准、信息产业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署名权,参与制定了CDMA相关标准规范(MAP和基站测试规范)

  27. CDMA的产业化之路—产品的拓展 产品业务技术创新:突破定势思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CDMA2000的发展 --CDMA2000 1X --CDMA2000 1XEV, 可分为高速分组数据服务1xEV-DO(又称为HRPD)和数据加语音1xEV-DV --CDMA2000 3X 频段的拓展:800M、450M、1.9G等 全套解决方案 业务拓展:变“产品方案引导”为“业务实现引导”

  28. 一期市场格局 中兴通讯 7.55% 朗讯科技 爱立信 27.40% 15.10% 贝尔三星 摩托罗拉 7.46% 北电网络 25.69% 16.80% CDMA的产业化之路--联通市场格局 二期市场格局 kkkkkkk

  29. 中兴通讯CDMA产品在联通现网中的应用 替换Bell+Moto 替换Lucent&Nortel 替换Nortel 替换Ericsson

  30. CDMA的产业化之路—国际市场格局

  31. 结论 --市场决定技术 --科技产业化也有高科技 --产业化的人才和体制,是拥有自主性知识产权基础所在

  32. 主要内容 • 1、中国通信运营商、市场发展回顾 • 2、中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市场、技术、标准等) • 3、中国通信制造业产业化之路 • 4、成长感悟

  33. 成长感悟 --战略与执行 --“企业家是创造游戏规则的人”(张维迎) --技术与市场的取向(研发结果必须转化为生产力,否则就没有意义) --好马(产品) 还需好鞍(业务)配 --流程与效率

  34. 谢谢大家! 谢大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