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812 Views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指导教师:张怀林 管理学教研室. 内容. 毕业论文的特点和要求 毕业论文选题 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结构 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答辩. 1.1 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1.2 毕业论文写作意义.
E N D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指导教师:张怀林 管理学教研室
内容 • 毕业论文的特点和要求 • 毕业论文选题 • 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结构 • 文献综述 • 毕业论文答辩
1.1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1.2毕业论文写作意义 •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3毕业论文撰写的特点与要求 • 学术性 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要求论文努力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并对作者的发明、发现进行科学的表述。学生应在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之上,使毕业论文的立论和论证能够尽量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尽量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1.3毕业论文撰写的特点与要求 • 实践性 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毕业论文更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 比如, 对于《××市场的营销策略》、《××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广告策略》、《××营销渠道的管理》等毕业论文选题,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理论中去,再用于指导实践。
1.3毕业论文撰写的特点与要求 • 创新性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你”的论文。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平时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的一种检验,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你才会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毕业论文才会显得有个性。创新性是毕业论文的真正价值所在,是论文的生命力所在。一篇具有原创性的毕业论文是最有价值的,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
2.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 大小适宜 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
2.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 量力而行 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2.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 现实性强 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
2.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 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 以上原则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本科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2毕业论文题目 •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3.1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本科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本科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3.2开题报告内容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论文写作思路 • 论文基本内容框架 • 论文研究方法 • 论文预期创新点 • 论文写作难点与不足 • 写作进度安排 • 初步文献准备
4.0毕业论文结构 • 目录 • 摘要(中英文) • 引言 • 本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5.1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5.2文献综述的特点 •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5.2文献综述的特点 •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5.3文献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5.4.1前言 •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5.4.2正文 • 正文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正文中心内容。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主体字数一般在2500字左右。
5.4.3总结 • 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和方向。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总结一般以100~200字为宜。
5.4.4参考文献 • 综述是以前人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撰写而成的,因此参考文献是综述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为读者检索提供了线索,也是对引用文献原作者的尊重,要注意引用顺序的编写,著录格式要规范。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5.5文献综述写作要求 •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毕业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 2. 在文献综述时,毕业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 3. 在文献综述中,毕业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 7. 文献综述不少于1500字。
5.5文献综述写作要求 • 连续出版物:作者. 文题[J].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 著: 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 译 著: 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 论文集: 作者. 文题[A]. 编者. 文集[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 年份. • 专 利: 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 •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 • 技术报告: 作者. 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 • 报纸文章: 作者. 文题[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 • 电子公告/在线文献:作者. 文题[EB/OL]. http://…, 日期. • 数据库/光盘文献:作者. 文题[DB/CD].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日期. • 其他文献: 作者. 文题[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5.6注意事项 •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5.6注意事项 •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6.1毕业论文答辩 • 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6.2.1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 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6.2.2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 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6.2.3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 语流适中、目光移动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
6.2.3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 时间控制、紧扣主题 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6.2.3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 • 人称使用、文明礼貌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文明礼貌、语言得体可以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你与他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答辩老师选择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