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88 Views
國際企業管理. SONY 個案研究 班級:四國四 A 指導老師:李麗說 老師 組員: 4950P003 黃悅霖 4950P044 劉家筠 4950P045 楊惠子 4950P051 洪淑俄. 摘要.
E N D
國際企業管理 • SONY個案研究 • 班級:四國四A 指導老師:李麗說 老師 組員:4950P003 黃悅霖 4950P044 劉家筠 4950P045 楊惠子 4950P051 洪淑俄
摘要 • 身為全球的電子領導廠商,SONY公司成立後便不斷以創新及研發,引領市場潮流,並且從1970年代開始投入高畫質(HD)相關技術的開發,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技術,並具有最完整的產品線。 SONY集團積極培養員工,用心創造一個多元且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透過企業經營對社會作出貢獻是SONY集團成立的基本精神,自SONY創立開始,便期望藉由科技的創新,讓社會與個人的生活因為我們所提供的技術、產品、服務和娛樂更加豐富。
前言 • 經營方式被看成一間公司成敗的主要關鍵,每一家公司都有他自己獨特的經營方式,且經營方式不盡相同。例如:SONY是屬於多元化,並以高科技為主力的產業,他們的產品使快速變動的,一直不斷的再進步,如果不加快進行自己的腳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公司內部必須以一種革命,自由的風氣,帶動著一股創新的精神。其經營方式也適用其他行業之上,而行業的不同,學習的方面也不盡相同。對我們而言,SONY的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
企業起源 • SONY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硬體及內容的公司,集團旗下公司跨足各種不同的領域,包括電子、遊戲、音樂、影視、網路、金融等等。 • SONY 公司成立後便不斷以創新及研發,引領市場潮流,為了充分整合集團資源, SONY 集團在2000 年四月正式成立台灣新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秉持集團創辦人盛田昭夫先生的名言「全球化思維,在地化經營」(ThinkGlobally, Act Locally),深耕台灣市場 。
創辦人介紹 • 日語原文:盛田昭夫 • 生於:1921 年1 月26 日 • 假名:もりたあきお • 羅馬字:Akio Morita
創辦人介紹(續) • 盛田昭夫(1921 年1月26日-1999年10月3日) 索尼公司創辦人之一、名譽董事長(1921 - 1999);日本著名企業家。於日本愛知縣常滑市的造酒廠出生。畢業於舊制愛知第一中學(現・愛知縣立旭丘高等学校)、第八高等学校(現・名古屋大学教養部)、大阪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1999 年10 月3 日上午10 點25 分因肺炎在東京都濟生會中央醫院逝世
公司簡介 • 公司於1946年成立注冊,名為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創辦人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前者的日本精密儀器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供應過電子裝置,後者是應用科學的教員。 • 日本SONY公司於2000年的4月1日,成立台灣新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做為SONY企業在台的統籌營運中心。
品牌由來 •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翻遍了英文字典,最後決定用拉丁文的“Souns”(聲音)、英文的“Sunney”(可愛的孩子)組合成“Sonny”意指以聲音起家的可愛頑皮孩子。但“Sonny”在日文詞彙裡的發音是不吉祥的辭彙,最後決定去掉其中一個字母“n”,“Sonny”變成了“SONY”,一個日式的英文字。
SONY產業概況 • 銷售額 7兆7300億日元;運營虧損 -2,278億日元;凈虧損 -989億日元; • 電子部門 銷售額 5兆4,880億日元;運營虧損 1,681億日元 • 遊戲部門 銷售額 1兆0,531億日元;運營虧損 585億日元
SONY產業概況 • 電影部門 銷售額 7,175億日元;運營利潤 299億日元 • 金融部門 銷售額 5,382億日元;運營虧損 312億日元 • 其他部門 銷售額 5,396億日元;運營利潤 304億日元 (截至2009年3月31日止)
競爭分析 • 一.新進入者的威脅: SONY產業跨足6大部門:電子、遊戲、音樂、電影、金融,以及其它事業部門。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強勁的競爭對對手,以遊戲部門來說,SONY本來是居於領先地位,但是只不過新的產品稍晚推出一點,市場馬上被任天堂的新遊戲機佔領,造成遊戲部門虧損,所以就是要創新,才有競爭力。
競爭分析(續) • 二、替代性產品或勞務的威脅: 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宿命就是產品生命周期大多是短暫的,因此反映在價格上時,往往就是推出時的產品價格是最貴,接下來不到一季的時間,價格就迅速崩跌,所以SONY會不斷的開發替代商品。而產品隨時都會被新的產品取代,唯有繼續不斷研發創新。
競爭分析(續) • 三、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從目前消費電子業者來看,生產品質水準均在伯仲之間,競爭之激烈可見一般,因此對客戶而言,其轉換成本相對較低。SONY因是國際大廠,故較具議價能力。然而面對激烈的競爭,唯有不斷地降低生產成本及擴大經濟規模,方有獲利的空間。
競爭分析(續) • 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由於生產高科技的產品零件,屬於比較精緻且製造技術比較高級的方法,所以供應商議價的能力會提高,另外高科技零件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做的出來的,屬不完全競爭市場,所以供應商的議價空間大,(1953年日本SONY公司曾以100000美元的高價格向美國買下電晶體的專利)。
競爭分析(續) • 五、現有廠商的競爭能力: 電子、遊戲、音樂、電影、金融,以及其它事業部門各有一堆競爭廠商,那些廠商的競爭力各個超強...。
顧客分析 • 對SONY品牌的印象:
顧客分析(續) • 若選擇SONY相機的原因:
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 1. 優良品牌及企業形象 • 2. 策略聯盟的善用 • 3. 難以模仿的核心專長 • 4. 高度技術自主 二、劣勢(Weakness) • 1. 網路服務平台不完整 • 2. 既有生產結構無法有效改善收益 • 3. 因為獲利壓縮所以Sony生產線不少從日本移到第 三世界
SWOT分析(續) 三、機會(Opportunity) • 1. 在市場的發展潛力無窮 • 2. 尋找合作對象以減少後來者進入市場的可能性 • 3. 買下其他公司以增加市占率 四、威脅(Threat) • 1. 國際類似企業之競爭 • 2. 同產業之競爭
可行策略分析 • SONY屬於多角化企業,所以競爭對象很多,因此我們以相機部份來進行策略分析。 • 競爭對象:Canon、Nikon、Olympus • Canon:成像品質細膩,但較少注重相機外在 • Nikon:成像品質較為立體感,但較少有高階DC • Olympus:成像品質細膩,近年來主打防水機種,但記憶卡價位較高
可行策略分析(續) • 所以說SONY的銷售策略就必須根據它的兢爭對象的劣勢和自我的優勢下去分析,例如相機外觀、高階DC、記憶卡價位..等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相機本身的價格高,因為Sony在台灣屬於高價位的區塊,所以針對這些提出一些策略。
執行方案的分析 • 策略一:相機外觀 相機外觀對於想購買相機的消費者來說,也是具有一些影響力。 • 策略二:高階的DC (Digital Camera) DC泛指各種數位相機,Sony可以朝更高階畫數的相機進行研究。
執行方案的分析(續) • 策略三:記憶卡價格 Olympus的記憶卡(XD卡)屬於高價位的記憶卡,同樣的Sony的記憶卡(SD卡)也是高價位,倘若SONY可以調降價格,會吸引競爭對手的消費者來購買。 • 策略四:高價位相機 高價位對於想購買的消費者來說簡直是趨之若鶩,但若是品質好、功能佳而且價位又不算高,就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調降相機價格會影響前來購買相機的意願。
結論 • 從創立之初,SONY集團便以提供客戶導向的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為基礎,並將「品質」視為企業文化,從員工行為準則、顧客服務、供應鍊管理等各方面,確保產品與服務能夠超越顧客的期待,同時符合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為了下一代)」, SONY在這個原則帶領下,積極投入教育和環境等方面的社會公益活動。也秉持深耕台灣、疼惜本土的理念,加強促進與台灣產業界的合作,並持續推廣多種社區關懷活動,以實際的行動回饋社會,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
END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