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神经阻滞在颈肩综合征 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门诊 管 昆

神经阻滞在颈肩综合征 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门诊 管 昆. 颈肩综合征大多在肩周炎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起来,好发于女性,并且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大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活动受限。中医主要采用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等治疗,西医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笔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 126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lino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神经阻滞在颈肩综合征 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门诊 管 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经阻滞在颈肩综合征 治疗中的应用疼痛门诊管 昆

  2. 颈肩综合征大多在肩周炎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起来,好发于女性,并且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大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活动受限。中医主要采用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等治疗,西医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笔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1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颈肩综合征大多在肩周炎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起来,好发于女性,并且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大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活动受限。中医主要采用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等治疗,西医多采用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笔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1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3.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2例,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临床诊治的颈肩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肩疼痛,活动功能受限,颈肩肌群压痛,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异常,颈椎曲度反弓或变直,颈椎体不稳或有骨赘形成。排除糖尿病、咽部及口腔感染、骨质疏松、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5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6例,男57例,女69例,年龄25~78岁,平均48.4岁,对照组126例,男59例,女67例,年龄23~77岁,平均4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①神经阻滞疗法:2% 利多卡因 5ml+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ug+曲安奈德2mg配好神经阻滞液,患者入治疗室,取端坐位,先选择肩胛上、下神经、臂丛神经为阻滞神经,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向每支神经的神经鞘内注入阻滞液2ml;观察15分钟,如患者无不适,则在颈肩部的痛点中选取2~3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注入阻滞液2ml;如患者有不适反应,则根据情况进行对症处理。每周2次,6次为1疗程。②手法治疗:依次点按大抒、风池、C4~6 (双)夹脊穴、头维、太阳、面会、大椎、天宗、外关、合谷等穴位,力度由轻到重,每穴点按1~2min。然后弹拨肱二头肌腱长、短头及岗上肌肌腱,最后行放松手法。每周2次,6次为1疗程。

  5. 1.3 观察指标:疼痛观察依据视觉模拟评分,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痛不可忍,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价。

  6. 1.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1]。 • 优:症状消失,无不适感; • 良:症状减轻,有不适感; • 差:症状减轻不显著,疼痛较明显; • 无效:症状无改善。 • 优、良为总有效,并计算总有效率。

  7.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 2 结果 • 2.1 疼痛评分改变: •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分别为(5.68±1.46)分和(5.59±1.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分别降至(1.36±1.71)分和(2.93±1.8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9. 2.2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8%和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0.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P<0.05,与对照组比较 (χ2检验)

  11. 3 讨论 • 神经阻滞是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一般仅需注射一处便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但由于操作不慎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求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结构,并且具有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2,3]。 • 颈肩综合征多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以颈肩部软组织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从而导致粘连、组织变性和挛缩。 • 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一方面可使局部止痛,利于患者功能锻炼,以松解粘连,令一方面可使受累区域内的血管扩张[4],可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性反应而收到明显治疗效果。 • 神经阻滞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麻药,维生素B1抗神经炎性反应、对神经起到保护作用,维生素B12可以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曲安奈德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发挥抗炎作用。

  12. 颈肩综合征属于中医“肩痹”、“骨痹肩颈痛”的范畴[5]。主要由正气不足,筋脉失养,导致颈肩部气血不足、经络阻滞。颈肩综合征属于中医“肩痹”、“骨痹肩颈痛”的范畴[5]。主要由正气不足,筋脉失养,导致颈肩部气血不足、经络阻滞。 • 夹脊穴皮下有肌肉和韧带,每个穴位下都分布有脊神经后支和伴行的动静脉丛。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还可以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降低脊神经的应急能力,加强镇痛效果。 • 大抒、风池、头维、太阳、面会、大椎、天宗、外关、合谷等穴位也与头痛、颈痛等密切相关,按压这些穴位,可以直达病患部位,疏经理气,缓解疼痛。

  13. 结果显示,采用神经阻滞+手法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临床有效率达到了89.68%,而单纯手法按摩的疼痛缓解程度不如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当颈肩综合症在采用单独手法按摩疗效不佳时,神经阻滞+手法按摩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采用神经阻滞+手法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临床有效率达到了89.68%,而单纯手法按摩的疼痛缓解程度不如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当颈肩综合症在采用单独手法按摩疗效不佳时,神经阻滞+手法按摩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14. 但由于此方法实施治疗的部位紧邻较大的血管及神经,故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严禁双侧神经同时阻滞、注药前反复回抽以确认没有误入血管及胸腔;并采用低浓度麻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分钟,备好急救器材,以防不测。但由于此方法实施治疗的部位紧邻较大的血管及神经,故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严禁双侧神经同时阻滞、注药前反复回抽以确认没有误入血管及胸腔;并采用低浓度麻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分钟,备好急救器材,以防不测。

  1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