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一 概述 —— 租界与上海 二 租界的诞生与扩张 越界筑路 三 租界土地管理中的规划思想 棋盘式道路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分区

一 概述 —— 租界与上海 二 租界的诞生与扩张 越界筑路 三 租界土地管理中的规划思想 棋盘式道路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分区 基础设施与道路照明系统 四 租界建筑高度控制 五 租界城市化的骨牌效应.

linn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 概述 —— 租界与上海 二 租界的诞生与扩张 越界筑路 三 租界土地管理中的规划思想 棋盘式道路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分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 概述——租界与上海 二 租界的诞生与扩张 越界筑路 三 租界土地管理中的规划思想 棋盘式道路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分区 基础设施与道路照明系统 四 租界建筑高度控制 五 租界城市化的骨牌效应

  2. 租界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实行“ 五口通商”而出现的,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包括天津9个、汉口5个、厦门2个、广州2个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的总面积之和,还不到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面积总和的三分之二。租界对近代上海的影响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比拟的。 上海地区六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活,在唐代以前,在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中,在形形色色的州名、府名、郡名、县名中,人们还找不到“上海”。 约战国时写成的《禹贡》中说,今上海地区所在的扬州的土壤在九州九等中列下下等,为最差的一等;而吴越人在中原人眼里,非夷即蛮。 即使到了开埠之前,虽已立县五百年,但充其量不过是东南海滨的一个三等县城。 “亦如直隶之静海,浙江之临海,广东之澄海,其名不著于中国十八行省,更何论五洲万国乎?” 但是上海在近代的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00年,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时,上海城市人口超过100万,跃居第一。通商口岸的开埠起到了决定上海发展的重要作用。

  3. 1846-1848年英国人居留地( 租界前身)

  4. 租界面积的扩张

  5. 租界的扩张方式 经过清王朝“正式”“同意”设立和扩展的租界 ——所谓“条约” 外国人与当地居民之间“商业性”地购买租界外原属上海城厢的土地或房产; ——房地产交易“道契” 越界筑路形成租界事实上的扩展 ——? 。

  6.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二·建置(上)·城池·街巷》,该志记载上海(全县)《(民国)上海县续志·卷二·建置(上)·城池·街巷》,该志记载上海(全县) 马路或街道如:

  7. 1845年 英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议定《上海土地章程》中订立了与路政相关的有关条款,规定允许西人修建道路、码头 、桥梁等。在这些条款中,不仅明确给与租地外人建设权,还规定了道路的宽度、道路修筑与其程序、种树护路等。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归于道路的规划不仅设计了道路干线,统一了道路宽度,并将道路养护问题也作了规定。 1854年 成立工部局后,颁布了一项由英领事签署的筑路计划,按这项计划,1860年代前已建成今南京路以南4条东西向干道: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及南北向干道山东路。1863年美英租界合并,道路建设统一纳入工部局规划。 1865年 由26条道路组成的公共租界干道网已具雏形,其中南北向干道13条,东西向干道13条,初步形成租界内方正、有序的棋盘式街区。同时1860~1865年法租界的马路多集中在法租界外滩一带。 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在扩展道路网络的同时,工部局开始拓展干道,规定:“今后凡工部局修筑的干道,除另有安排外,其宽度不得少于40英尺”。对于对路扩展的宽度予以了规定。

  8. 方格网式规划

  9. 构筑主干道系统的思想 福州路 南京路 广东路

  10. 静安寺路 四川北路 南京路 霞飞路

  11. 创设人行道、建设道路附属设施

  12. 有关于租界的建筑高度管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公共租界中心商务区域(今外滩至河南中路的几个街区)的建筑开始突破3~4层的高度,向高空发展,而当时大部分道路宽度都在30~40英尺不等。建筑发展的新趋势造成阳光、新鲜空气的不足,也带来交通量的集中,工部局开始着手制定建筑高度控制法规。

  13. 1906 年8 月,九江路四川路口的安利洋行申请建造9层130英尺高建筑。当时的九江路拓宽计划是40英尺,四川路30 英尺(两条道路局部地段都尚未达到)。工部局在高度限制与可从业主的出租面积获得的房捐之间做出权衡,批准高度超过了85 英尺,但比业主申请的降低了两层。

  14. 广东路上某地产打算重新开发,申请建造超过高度限制的大来大楼。业主计划让建筑退后广东路(40英尺宽)路线10 英尺,按章程建筑高度可以达到75 英尺。但最后工部局批准了9 0 英尺高度,原因是大来大楼扣除改善金的数额被提高了,这种工部局所谓的“等价交换” 在很多建筑高度或建筑容积的批准中都有应用。大来大楼案例形成了用增加扣除改善金获取超高——即购买开发权的控制手段。

  15. 地产开发权间的平衡 1919年8月,工部局收到日清轮船公司和怡和洋行的新建筑建造申请。日清轮船公司在外滩广东路口,沿外滩界面是70英尺,因此建筑可以在广东路70英尺界面上不受高度限制,而剩下的133英尺只能限制在60英尺高(广东路40英尺宽)。

  16. 南京路特别高度限制的确定 大新公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