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61 Views
华中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章 荣 德. 电 话: 027-87282104 传 真: 027-87280016 E-mail : croplab@mail.hzau.edu.cn 网 址: http://croplab.hzau.edu.cn. 二 OO 三年十月.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商讨. 实验室建设的学科基础 管理理念与思想 管理体制与模式 管理原则与办法 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 理念性管理与事务管理的关系 人文环境、学术环境、卫生环境的关系 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设的学科基础.
E N D
华中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章 荣 德 电 话:027-87282104 传 真:027-87280016 E-mail:croplab@mail.hzau.edu.cn 网 址:http://croplab.hzau.edu.cn 二OO三年十月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商讨 • 实验室建设的学科基础 • 管理理念与思想 • 管理体制与模式 • 管理原则与办法 • 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 • 理念性管理与事务管理的关系 • 人文环境、学术环境、卫生环境的关系 • 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设的学科基础 不管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按照知识不同的划分和归类可分为不同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它们中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等。一级包含二级,二级包含三级等等。按照我们建室的体会,一个研究型实验室,建在二级学科基础上较好,因为二级学科重点较突出,方向较集中,有利于资源集中和研究方向和学科优势确立。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包容整合 学科间的包容与整合 学术方向的包容与整合 资源设施的包容与整合 人员队伍的包容与整合 强调整合与优势、整合与特色 突出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学科间的包容与整合 研究型实验室都是多学科的联合体,即使一个院系建一个实验室也是多学科联合体,因为院系是学科的载体。这就必须体现出学科间的包容性、相溶性与交叉性。只有包容才能相溶,才能有交叉,才能有新兴科学的生长点。但进入实验室的学科又不能保持原貌不变,必须按照实验室研究方向的需要进行整合或者结构调整。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学科间的包容与整合 比如我们实验室是在作物育种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果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分子生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联合组建的,这三个学科属于三个学院。实验室建立后,组成分子生物学分室、细胞工程分室和资源创新与育种分室,原来三个学科的山头就不存在了。如图:
学科基础与结构 学科基础 分室设置 研究方向 科技开发与产业化 分子生物学 分 室 分子 水平 分子生物学 细胞工程 分 室 果树学 细胞水平 资源创新与育种 分 室 作物育种学 个体与群体水平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学术方向的包容与整合 学科概念与学术方向概念具有相连性,但没有相等性,前者是知识划分与归类,后者是研究工作方向和领域的划分与归类。后者的学术成就多就能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只有后者的积累深厚才能不断推动前者发展。由于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较多,方向和领域都有差异,但都必须整合到实验室所确立的主要发展方向上来,围绕主要目标开展工作。根据需要我们实验室目前确立了如下主要方向: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具体研究方向 农作物重要基因克隆 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 农作物细胞工程研究 转基因作物育种研究 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通过上述这些整合后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学校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生物信息学这些原来没有的学科发展。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资源设施的包容与整合 第一,在实验室建设中,依托单位或相关部门应当提供相对集中的科研用房,固定人员连人带物一起进入实验室,在原来院系或学科点不应再占有科研用房和设施,这一整合十分重要,这是实验室向心力的第一步。 第二,国家的公共投资和课题组自筹经费投资的资源设施,都应视为实验室的公共财产,实行投资者优先使用和共享共用原则。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资源设施的包容与整合 第三,按照研究方向的需要对资源设备进行重新分配,不按课题组或个人对资源进行分配,在实验室内部搞“大而全”的“平台”建设,不搞分室和课题的“小而全”的“平台”建设。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四,在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中,必须坚持立足当前,注重实用原则,不搞超前建设,如果研究方向需要,做一些探索性超前投资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搞花瓶效应,浪费资金投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人员队伍的包容与整合 第一,实验室本身是一个流动开放的体系,开放性也体现了包容性。人员间没有包容性的情操与意识,做到全面开放是很困难的,所以人员的包容性是开放性的需要。 第二,由于学科间的“包容与整合”,必然会带来人员队伍的“包容与整合”。但进入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可能是原有学科的全部人员,只能是其中的部分较优秀者,这些人员与原学科人员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重新整合。 第三,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必须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按照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分室设置进入相应分室,是实验室或分室的研究人员,不是原来不学科或院系的研究人员。
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人员队伍的包容与整合 第四,只有人员队伍的“包容与整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术方向上的交叉性、相溶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兴新学科点成长和优秀团队建设。 第五,所谓“包容”就是要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宽容、大度、以和为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包容”是前提,“整合”才是目的。所谓“整合”就是打破原来不适合实验室发展的学科结构,资源结构,人员结构等,进行结构调整,做到优势集成,亮点聚合,形成群体优势。一个有着优势研究群体的实验室,一定是一个有创新的实验室。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实行 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 责任到人 全面开放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统一管理的作用 按照国家和部委要求实验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有财务权和人事权,所谓统一管理,就是有独立的管理权。 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做到公共资金、资源设施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 由于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型、开放型研究平台。只有统一管理才有可能加强大型公共研究平台的建设; 只有统一管理才能更有力的做好后勤保障。 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形成合力。 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在科技攻关、课题申报、方向调整、学科建设等方面,协调关系,调整人员结构,促进发展。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分级负责与责任到人的内涵 在统一管理前提下,实行实验室负责、分室负责、课题组负责与责任人负责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主要包含设施、设备管理责任制,实验室正常运行责任制(后勤保障)。按照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具体责任人员上。 上述责任制的实施调动全体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年青人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有利于人才成长。 研究生的管理,实行导师责任制。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 “开放”主要包含资源开放、课题开放、人员开放与国内外合作,其中资源开放是核心。只有设备设施等资源做到全面开放,课题与人员开放才有可能,国内外合作才能积极开展。如果把资源据为个人所有,课题所有,要做到全面开放是困难的。
管理原则与办法 以制度管理为原则,做到依规治室 注重制度建设的民主性 执行制度的严格性 主任会议和全体会议的经常性
管理原则与办法 以制度管理为原则,做到依规治室 只有按制度管理才能“公正、公平、公开”,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人为管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面。 但制度管理的前提是制度建设必须有民主性,每一项制度的制定必须广泛征集全室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在上述基础上只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执行制度就不难。
管理原则与办法 以制度管理为原则,做到依规治室
管理原则与办法 主任会议和全体会议的经常性 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只能管方向,管原则,不能包罗万象,如人才引进,方向调整,资金使用,客座人员进室,一些事故处理,运行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等,制度中没有怎么办?实验室主任要经常开会研究,并随时通报大家,这种主任会议和全体人员会议的经常性召开,也是一种交流沟通,相互支持理解的过程。通过这些措施来理顺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增强向心力。
管理原则与办法 主任会议和全体会议的经常性
管理原则与办法 • 有关管理制度: •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 学术年会评估制度 • 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评估指导小组条例 • 学术论文奖励办法(2001年修订) • 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001年修订) • 关于损坏仪器设备、设施的赔偿办法 • 客座研究人员与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 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 工作人员条例 • 剧毒物品管理办法,防火安全规定 • 安全保卫制度,门卫制度 • 对外接待工作条例 •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规则 • 实验室台面费收取办法 • 访问学者基金管理与使用实施办法 • 关于向留学回国博士后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暂行办法
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 学科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实验室建设又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要促进新兴学科的成长,辐射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两者是良性互动关系。实验室建设不能没有学科基础,而且学科面要宽,这样有利于学科交叉,拓宽研究领域和空间。要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推动学科建设的闪光点,队伍建设的辐射源,综合办学能力提高的加油站。这样的实验室才是依托单位的财富而不是包袱,必然大力支持。
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 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多年来推动学科发展的实例 1994年底学校成立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教育部、基金委在我校建立生物学基础人才培养理科基地 1996年获分子生物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授予权(农业院校首例) 1998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2年又批准在我校建设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由于基础生物学的发展,使我校由一个以应用型为主的农科院校逐步向应用型、应用基础和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实验室作出了突出贡献。
理念性管理与事务管理的关系 理念管理和实务性管理的根本区别一个是务虚,一个是务实。前者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管理要有理性思考,形成完整的建设与管理体系,这种理性思考和管理思想体系要让全室人员知晓,经常宣传,形成共识,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做到管理工作人人有责,而不是少数人的事情。
理念性管理与事务管理的关系 后者是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好实验室的后勤保障,不停电、不缺水,不发生意外事故,不损坏东西等等问题。 只注意后者,不注重前者,会造成少数人忙忙碌碌,多数人漠不关心,不仅不能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反而会形成离心力,虽然是一个实验室也可能出现不相往来,相互排挤局面。因此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必然能做好管理工作。因此说管理工作有学问可做。
人文环境、学术环境、卫生环境的关系 人文环境主要指实验室的功能结构要实用化、人文化、人性化、舒适化,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工作和身心健康。学术环境指实验室要有学术氛围,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召开学术会议,主办学术报告等。卫生环境指一个实验室要明窗净几,整齐有序,清洁卫生。上述三者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相互升华的内在关系,其中卫生环境是基础。一个连卫生都做不好的实验室,就不可能有一个舒适的科研环境,更不会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所以环境卫生,室容、室貌很重要。
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中,实验室具备如下优势: 科研环境、条件、手段较好 科研课题较多,经费较为充足 学术氛围较浓,国际合作较多 科研团队意识较强,竞争环境激烈 后勤保障有力,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