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61 Views
哈尔滨机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观测及保障过程分析. 黑龙江空管分局袁少华. 摘要. 阐述了哈尔滨机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观测及保障过程,分析了整个大雾过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和保障过程中 观测员与 各部门、人员间的配合,并结合多年观测经验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雾;观测;保障过程. 引言. 1. 实况资料. 2. 目. 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3. 服务保障过程. 4. 录. 讨论与总结. 5. 一、引言.
E N D
哈尔滨机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观测及保障过程分析哈尔滨机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观测及保障过程分析 • 黑龙江空管分局袁少华
摘要 • 阐述了哈尔滨机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观测及保障过程,分析了整个大雾过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和保障过程中观测员与各部门、人员间的配合,并结合多年观测经验提供几点建议。 • 关键词:大雾;观测;保障过程
引言 • 1 • 实况资料 • 2 • 目 • 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3 • 服务保障过程 • 4 • 录 • 讨论与总结 • 5
一、引言 • 雾是影响能见度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对飞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天气之一。随着航班量的增加,各航空公司也越来越重视航班的正点率,而能见度的好坏对航班正点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雾现象的研究尤为重要,尤其是浓雾(即主导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
一、引言 • 2012年10月24日-26日,哈尔滨机场连续3天出现主导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雾,造成本场大面积航班延误。 • 返航1架次 • 延误106架次 26日达到 271架次 • 备降19架次 • 取消138架次 • 此次大雾也是198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大雾过程,因此,了解此次大雾天气出现前后的其它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为此类大雾天气积累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实况资料 • 24日 (1400)1652-(1600)1845-0043 0320-0533 0920-1600 FU(1100)1600- (1000)1153- 0340 0533-(1400)0653-(1200)0703-(1100)0753-(1600)1042- BR1600- (500)1230-(900)1243-(600)1303-(100)1351- FZFG(50)1451-(50)1600 FG(700)1228- -RA0540-0920 • 25日 FU1600-0053 0749-1230 FZFG(50)1600-FG(50)0055-(100)0152-(150)0255-(200)0315-300)0319-(400)0325- (900)0349- BR(1100)0412-(1600)0439- (1000)0749-FG(800)0803- (300)0809- (100)0820-(50)0826-(100)1230-(150)1245-(50)1355-(50)1600 (150)0816- • 26日 (600)1949-(800)2042-(900)2045- FG(50)1600-(100)1850-(200)1855-(300)1901-(400)1915- 0130 0940-1600 BR(1200)2120-(1600)2149- FU0520-(1300)0853-(1000)0940-(1200)1410-(1400)1452-(1600)1548-1600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此次大雾天气过程无论从发生时段、持续时间、强度以及对航班影响等方面均属罕见,在日常安全保障过程中出现频率较低,但影响较大。下面我们从风向风速、修正海平面气压、温度露点差和主导能见度变化情况来对此天气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 图1 24日00时(世界时,下同)至26日00时哈尔滨机场风向变化折线图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图2 24日00时至26日00时哈尔滨机场风速变化曲线图
图1与图2表明风向与风速变化较小,较小的风向风速符合大雾形成的层结条件,同时偏西风利于小股冷空气流入本场,为降温和水汽凝结提供有利条件。图1与图2表明风向与风速变化较小,较小的风向风速符合大雾形成的层结条件,同时偏西风利于小股冷空气流入本场,为降温和水汽凝结提供有利条件。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图3 24日00时至26日00时哈尔滨机场修正海平面气压变化折线图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图4 24日00时至26日00时哈尔滨机场温度露点差变化曲线图
图3与图4表明大雾期间气压升幅较小,气压梯度力较小,不利于空气的扩散与运动,同时由于温度露点差的骤然减小,造成水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这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图3与图4表明大雾期间气压升幅较小,气压梯度力较小,不利于空气的扩散与运动,同时由于温度露点差的骤然减小,造成水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这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图5 24日00时至26日00时哈尔滨机场主导能见度变化曲线图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综合上面5张图,可以判断出,在整个大雾期间,风向风速变化不大,且风速值均小于4米每秒,气压升降幅度小,在大雾逐渐消散时,气压逐步升高。在大雾开始之前,本场温度露点差较大,说明水汽含量不高,但13时(世界时)开始,温度露点差迅速减小,说明地面温度接近露点温度,非常有利于水汽的凝结。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现象。由上面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雾形成于稳定层结,大雾形成时风向风速变化不大,气压升幅不明显,温度露点差较小,因此,我们在日常大雾的观测中,可以密切关注上述几项气象要素的变化,当上述要素变化幅度较大时,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大雾消散即将到来,为更好的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三、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据相关资料介绍,所有影响机场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中,雾所占比例最大。 • 以哈尔滨机场为例 • 39.2 % • 29.1 % • 19.5 % • 12.2 % 占能见度小于1000米年平均日数 • 冬季 •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平均日数为5.8天 • 平均日数为4.3天 • 平均日数为2.9天 • 平均日数为1.8天
四、服务保障过程 • 本次大雾过程共发布 • 在复杂天气保障过程中观测员跟各部门、人员间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服务保障过程 • 4.1与设备室的配合 • 此次雾团从西南往东北方向移动,05端VIS、MOR、RVR各项要素值显示均低于中间和23端自动观测的数值,值班观测员人工观测到有明显的雾团从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移动,当雾团移动到23端时,23端的各项要素跟05端一样,显示较低,与主导能见度观测到的数值有一定的差距,鉴于以前出现过天气现象遮挡大气透射仪的现象,观测员立即启动RVR显示异常处置程序,与设备人员一同进场,并进行跑道能见度的观测,观测结果证实当前自动观测系统各项均正常,为未来2天的大雾天气保障带来了坚实的依据。
四、服务保障过程 • 4.2与副班的配合 • 复杂天气出现时,主副班的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从事过气象基层岗位的人都知道,气象部门在天气好的时候工作相对清闲,而天气情况复杂的时候则十分忙碌。如集体观测、通报天气情况、发布例行、特殊天气报告、填写各种记录、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接听有关部门电话等。 • 如果这些工作都由一个人来完成,则会应接不暇、分身乏术。两个人若配合不好,也会漏洞百出。由于有关单位习惯在整点即观测时段内打电话咨询天气,严重影响观测质量,所以需要正副班协调好工作任务,一个负责监测天气、对外发布天气报告,一个负责接打电话,填写各项记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错、忘、漏的发生。
四、服务保障过程 • 4.3与预报室的配合 • 此次天气来的比较突然,要想保证服务质量,观测跟预报的配合也必不可少的。 观测员 提前从预报室了解天气形势 • 发布天气报告,配合预报室发布 着陆趋势预报 预报员 预报员 • 添加着陆趋势预报,跟观测 确认趋势预报内容 • 给出复杂天气出现的时间、出现的 强度、 持续时间和消散时间 保证服 务质量 • 有了前期的沟通,值班员就可以做好观测 准备, 有针对性的对特殊天气进行观测 观测员 观测员 • 出现特殊天气时,进行观测,编辑报文, 向预报室请求趋势预报
五、讨论与总结 • 此次大雾观测与保障过程跟以往的大雾天气过程都不太一样,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足,立足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建议如下: 若想提高服务质量,就要在服务细节上下功夫,即便是信息通报,也要分轻重缓急,明确通知各单位的顺序。应首先通知塔台管制室,然后通知进近管制室,最后是预报室,建议细化相关工作制度。 当出现复杂天气时,最忙的部门要属预报室,他们在复杂天气的时候接打电话的次数是难以计数的。为避免给预报室增加不必要负担,观测员应该增加理论知识,尤其是天气雷达和卫星云图方面的相关知识,观测员在结合TAF预报和着陆趋势预报结果的情况,提前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跟预报室做好短暂有效的沟通后,尽量把电话线路留给用户。 大雾形成于稳定层结,大雾形成时风向风速变化不大,气压升幅不明显,温度露点差较小,因此,我们在日常大雾的观测中,可以密切关注上述几项气象要素的变化,当上述要素变化幅度较大时,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大雾的消散即将到来,为更好的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