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 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 1949年10月 — 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 — 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 3. 1966年 —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十年动乱 )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 准备:.

lil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 • 1949年10月—1956年底 •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3.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动乱)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一、新中国的成立 1. 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大会通过的,具有的性质。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5. 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北平 (2)内容: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定国都、国歌、国旗、纪年法

  6. 2. 成立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周恩来 “共同纲领”

  7.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

  8. 油画《开国大典》

  9. 考题直通车 (2001年广东、河南综合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C

  10.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破: 立: 推翻了…开启了… 结束了…走上了… 标志着…进入了… …站立起来 重大事件(世界)

  11. 二、主要的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13.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制定了,体现了和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14.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制定:1954年 一届人大 2)内容:(二个规定) ① 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 ② 公民权利和义务 3)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4)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二个原则) 5)意义: ① 胜利总结 ② 建设保证

  15. 人民民主 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加强我国制度,发扬,健全初步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它将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 人民代表大会

  16. 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 第一届 1954年 第二届 1959年 第三届 1964年 第三 在届人大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的宏伟目标,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四个现代化”

  18.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正式规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展完善——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19. 1949年的新政协,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和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组织存在,并发挥作用。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中国共产党是,各民主党派是。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执政党 参政党

  20.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爱国

  21.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 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基本任务(四个参与) •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2.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各民族_____________的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繁荣 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载入了1954年宪法,该制度就成为一项基本和基本制度。 区域自治 国策 政治

  24. 5 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个。最早建立的是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自治区、自治区和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 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 广西壮族 宁夏回族 西藏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 基本 根本 政治制度

  26. 练一练 1. 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 1953年 C.1954年 D. 1956年 C

  27. 2.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社会主义劳动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港、澳、台全体同胞 D

  28. 3.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3.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论十大关系》提出“党与非党的关系”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C

  29. B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策、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 5.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其根本目的是5.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D.实现“一国两制”的目标 B

  31.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于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于 A.1952年底 B.1953年 C.1954年 D. 1956年 C

  32. 思考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3.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宪法,确立了: ①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