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75 Views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 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 1949年10月 — 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 — 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 3. 1966年 —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十年动乱 )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 准备:.
E N D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四个阶段 • 1949年10月—1956年底 •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 1956年底—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3.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动乱) 4. 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 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大会通过的,具有的性质。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北平 (2)内容: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定国都、国歌、国旗、纪年法
2. 成立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周恩来 “共同纲领”
考题直通车 (2001年广东、河南综合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C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破: 立: 推翻了…开启了… 结束了…走上了… 标志着…进入了… …站立起来 重大事件(世界)
二、主要的政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制定了,体现了和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制定:1954年 一届人大 2)内容:(二个规定) ① 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 ② 公民权利和义务 3)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4)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二个原则) 5)意义: ① 胜利总结 ② 建设保证
人民民主 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加强我国制度,发扬,健全初步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它将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 1954年 第二届 1959年 第三届 1964年 第三 在届人大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的宏伟目标,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四个现代化”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正式规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展完善——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1949年的新政协,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和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组织存在,并发挥作用。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中国共产党是,各民主党派是。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执政党 参政党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 • 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基本任务(四个参与) •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各民族_____________的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繁荣 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载入了1954年宪法,该制度就成为一项基本和基本制度。 区域自治 国策 政治
5 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个。最早建立的是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自治区、自治区和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 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 广西壮族 宁夏回族 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 基本 根本 政治制度
练一练 1. 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 B. 1953年 C.1954年 D. 1956年 C
2.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社会主义劳动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港、澳、台全体同胞 D
3.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3.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事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论十大关系》提出“党与非党的关系”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C
B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策、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其根本目的是5.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D.实现“一国两制”的目标 B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于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负的历史使命完成于 A.1952年底 B.1953年 C.1954年 D. 1956年 C
思考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宪法,确立了: ①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