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57 Views
第二章 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成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经济学的成本概念: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消耗或放弃的经济资源,或者说是价值牺牲 。 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指已经耗费的需要在收入中获得补偿的那部分价值。 为了准确核算成本,了解成本的构成,财务会计中对成本主要是按经济职能进行分类。. 直接材料. 企业成本. 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非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传统的财务会计中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
E N D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 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成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 经济学的成本概念: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消耗或放弃的经济资源,或者说是价值牺牲。 • 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指已经耗费的需要在收入中获得补偿的那部分价值。 • 为了准确核算成本,了解成本的构成,财务会计中对成本主要是按经济职能进行分类。
直接材料 企业成本 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非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传统的财务会计中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
第二节 成本性态的基本分析 •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指产销量或作业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按业务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变化关系,成本分为: •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 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即相关范围内)发生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化影响的成本。 如: 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人员工资 房屋设备租金 保险费 ……
y y 成本 成本 业务量与固定成本关系图 固定成本总额(a) a/x(单位固定成本) 相关范围 相关范围 0 业务量x 0 业务量x
约束性固定成本:也称能量成本,是以前决策形成的,短期内难以作出重大改变的成本。如折旧、设备租金、管理人员工资。 • 酌量性固定成本:高管者决定的成本,决策者能够通过编制预算及采取某些行动改变其发生数额的成本。包括:研发费、广告宣传费、 职工培训费。 •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条件的,总额不变是受时间和产销量限制的。
二、变动成本 相关范围内,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 如: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特点: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 单位变动成本保持相对不变
y y 成本 成本 业务量与变动成本关系图 单位变动成本(b) 变动成本总额(bx) 相关范围 相关范围 0 业务量x 0 业务量x
三、混合成本 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化关系的成本。y = a + bx 如: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 燃料动力费 水电费等等
全部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步骤 直接可认定 的固定成本 混合成本 直接可认定 的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部分 变动成本部分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第三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一、技术估算法 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测定各种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方面的消耗量标准,再划分变动和固定的方法。 企业每天车间照明用电20元,每件产品耗电2元,则月电力成本 =
二、直接估计法 据各项目的性质,把总体上与业务量变化较紧密的项目视为变动成本,将总体上较稳定且与业务量无密切联系的项目看作固定成本。
三、合同认定法 直接据合同、既定的管理制度、核算制度和支付费用的规定来测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方法。企业租用一辆汽车月租金2400元,每公里耗油0.40元,则汽车月总费用 =?
四、历史成本分析法 据历史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划分固定与变动的方法。 据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历史成本分析法又分成: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
(一)高低点法 以历史资料中高点业务量及对应的混合成本与低点业务量及对应的成本为基本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确定变动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二)散布图法 据一系列业务量和成本资料,结合目测手段,通过作图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高低法与散布图法的比较: 1. 散布图法考虑了一系列历史数据中业务量与混合成本依存关系,高低点法只考虑高低两点。 2.散布图法以目测结合数学的方法为基础,高低点法以数学的方法为基础。
(三)回归分析法 是数理统计中“偏差平方和最小”原理在成本分解中的运用。 偏差平方和最小,即确定一条直线,使全部观测数据到该直线的偏差平方和小于其它任何一条直线,即回归直线。 平方和运算也称为“二乘”运算,回归分析法又叫最小二乘法。
回归分析法公式的基本推导: 据方程: y = a + bx (1)n个(1)式相加则有 ∑y =na + b∑x得到: a =( ∑y -b∑x) / n (2) (1)等式两边同乘x 得到: xy = xa + bx2 若干个上式相加则有 ∑x · y = a∑x + b∑x 2 (3) 把(2)代入(3)得到:n∑x y - ∑x · ∑yb = ——————————n ∑x 2 - (∑x)2
第四节 成本按性态分类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一、是变动成本法的前提二、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三、为决策分析提供有用信息(如边际贡献)四、利于弹性预算和成本控制
第五节 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掌握相关的两个指标,即: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一、边际贡献总额与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也称贡献毛益或创利额,指产品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差额。 通常有两种形式: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总额
单位边际贡献: 某产品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某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量多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单价×销量-∑单变×销量
二、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 边际贡献率指单位边际贡献与单价或边际贡献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按单位法计算: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 100% 销售单价按总额法计算: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 ——————— ×100%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率指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价或变动成本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一种比率。按单位法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率= ———————× 100% 销售单价按总额法计算: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 ——————— ×100% 销售收入总额
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两者存在如下关系:边际贡献率 + 变动成本率 = 1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变动成本———————+ ——————— = 1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
【例】一产品的销售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7元,计划期预计销售量为1000件,要求确定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 7/10 = 70%边际贡献率 = (10-7)/10 = 30%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 = 70%+3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