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480 Views
篮球运动概论. 王宝平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第一章 篮球运动概论. 目 录. 一 篮球运动起源 二 篮球运动的演进 三 篮球运动对锻炼身体的价值 四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五 现代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总 趋势 六 中国的篮球运动. 一 、 篮球运动起源. 现代篮球运动就是在人类社会劳动、生活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启示而发明创造,不断完善演进而成的,是反映时代生存形式,生活特点的一种人们生活的社会现象。
E N D
篮球运动概论 王宝平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目 录 • 一 篮球运动起源 • 二 篮球运动的演进 • 三 篮球运动对锻炼身体的价值 • 四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 五 现代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总 趋势 • 六 中国的篮球运动
一、篮球运动起源 现代篮球运动就是在人类社会劳动、生活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启示而发明创造,不断完善演进而成的,是反映时代生存形式,生活特点的一种人们生活的社会现象。 现代篮球运动源始于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即春田市),由基督教青年会的一所干部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斯密斯(见下图),他受启示于当地孩童仿效果农采桃置筐而自发耍喜的一种游戏。
现 代 篮 球 运 动 发 明 人 奈 斯 密 斯
二、篮球运动演进 篮球运动经过因地制宜、应人所需从实际出发,构思设计---初试尝戏---建章完善---推广传播---立项入世---普及提高---创新发展几个阶段,由一种民间乡土儿童游戏;到学校课间健体强心活动;到区域性社会文化现象;到体育竞技项目;到全球性跨国文化;到教育领域的课程与学科门类,到当代社会新兴产业门类的演进过程;其活动的手段、若以其活动的方法和规则完善的过程划分,演进发展的阶段和时期,可划分成以下五个时期。
创新攀登时期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全面提高时期 20世纪70-80年代 普及发展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 完善传播时期 20世纪30-40年代 初创试 行时期 19世纪9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1.初创试行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初创试行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特点: 初试无明确游戏规则和无人数、场地设备限制。 之后不久有了一定场地设备规定和人数限制与规则要求,如:筐子可设地面,也可悬于空间靠挂。场地也有了范围大小规定。耍戏时的动作行为也有了简单要求等。
2.完善传播时期(20世纪30-4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2.完善传播时期(20世纪30-4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 特点: 篮球运动向世界五大洲传播以后,逐渐被各国青年人喜爱,并于1932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初步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明确规定了上场参赛的人数与时间,进一步划分了比赛场地的不同区域,并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列为男子竞赛的正式体育竞技项目,现代篮球竞技比赛登上国际舞台。 攻守技术动作增多,基础战术配合已成雏形,集体攻守对抗的竞争形式显示出自身独特价值和体系,场地、圈筐与篮板的形式与规格有了较为统一要求。
3.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末的三十年间)3.普及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末的三十年间) 特点: 篮球运动在全球近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普及。参与活动者不仅有青少年,男女老幼皆大欢迎。各大洲国家组织了频繁的竞赛活动,男女世界篮球锦标赛始行,篮球运动逐渐家喻户晓。 篮球技、战术创新发展,规则对比赛场地设施及罚则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促进运动技术、战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科学的攻防体系。尤其是高大运动员的逐渐出现,使篮球运动不同 打法的争艳景象。
4.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8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4.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8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 特点: 世界篮球运动普遍增长运动员的自然身高及控空高度和攻守速度,篮球运动被俗谓“巨人”们的游戏。从而推动运动员个人高度、技术的有机统一和队伍整体高空战术配合的形成,地面与空间协同组合的战术配合及速度与高度的对抗日趋激烈,高智慧、高技巧、高强度、高对抗、高速度、高比分的抗争成为篮运动新时期发展的新趋势。国际强队也开始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之篮球比赛规则数次修改,增加了追加罚球,确立进攻3分球规定,调整了进攻时间,提高了攻防转换速度与重新构建了篮球技、战术新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女子篮球运动列为21届奥运会竞技项目,女子篮球全面地向男子化靠拢。
5.创新、攀登时期(20世纪90年至21世纪初期) 特点: 随着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20世纪90年代同意职业篮球队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特别美国“梦之队”参加西班牙第25届奥运会,世界最高水平球员的高超球艺,使国际篮球界关注,世界篮球运动由此跨入了向科技化、智谋化、竞技化、技艺化、凶悍化、多变化融于一体的方向发展。
三、篮球运动对锻炼身体的价值 • 篮球运动有人体基本活动跑、跳、投和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正常生长发育。
三、篮球运动对锻炼身体的价值 • 篮球运动是在团体间对抗和变化条件下进行的,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和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 从事篮球运动,有利于提高群体意识,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第一:集体性特点 篮球运动的活动形式是以两队成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竞赛过程,集整体的智慧和技能协同配合,反映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协作风格,才能获得最佳成效。 第二:对抗性特点 由于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竞争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的近身进行的,获球与反获球的追击、抢夺与限制、反限制,其拼智、拼技、拼体、拼力,必须有聪颖的智慧,还需要特殊的体能,骠悍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与必胜的精神。篮球运动竞争的过程,即是陶冶这种作风,精神的过程。
第三:转换性特点 快速转换攻守对抗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重要特点,因为篮球比赛的规则规定,以进攻得分多少分高低,而进攻又有时间规定,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又在瞬间,瞬时变化无常,使比赛始终在快速而和谐的高节奏情况下进行,给人以悬念,这不仅使观赏者增添观赏乐趣,而且给参与者增智养心。 第四:时空性特点 篮球比赛在一定的时间内围绕空间的球和篮展开攻守对抗,因此在比赛过程中的时间观念、空间意识必须强烈、并以智慧运用各种形式、方法和手段去争取时间,搏夺空间优势,从而使比赛更具有时空性要求,这也是篮球运动独异的特点。
第五:增智性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有机融合、加上自身整体的特殊活动形式产生的功效,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景观,它引发种种有趣的竞技史事和人物故事,给人以观赏赞誉,增智教育,可以成为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社会性人本教育的直观课程,能达到博知广识的目的。 第六:综合性特点 篮球运动分类属综合性体育运动,它包含着跑、跳、投等身体体能活动,从其本体运动的科学内容体系结构而言,呈现多元化趋势,涉及社会学、人文学、军事学、生物学、科技学、管理学,以及体育学、竞技学、教育学等等,从而有利于广大篮球活动者树有特殊的运动意识、气质、修养、品德、体能、技能和能力,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第七:智艺性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竞技拼争日趋凶悍激烈的基础是智慧、技艺、体能和默契配合的组合,所以具有特殊的观赏性。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除需自身的身材条件,体能素质水平,技能能力,意志作风等保障外,更需人文修养,智慧,计谋和精湛的技艺作保障,用此调动对方。因此从事篮球活动需要技艺上精益求精,使自己达到“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境地。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智能结构,使自己更聪明起来。所以篮球运动活动过程将使从事者更加聪慧、健魄起来。无智与艺者的结合不成为篮球新星和将帅已是篮球界的共识。
第八:职业性特点 自20世纪中期在美欧国家率先成立职业篮球俱乐部以后,现代篮球运动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赛制和规则的完善、创新的在全球蓬勃发展,使运动员的智能、体能和技、战术水平不断和谐提高,对推动职业化进程起了新的催化作用,至20世纪80-90年代,篮球职业化如雨后春笋在美、欧、澳、亚建立起来,特别国际奥委会同意美国NBA职业队员参加国际大赛后,全球职业化篮球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产业化趋势,优秀球队和球星效应的社会商业化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反映着新世纪篮球运动发展的又一新特点。 第九:商业性特点 篮球运动商业化的重要特征是篮球运动组织体制、竞赛赛制和训练管理机制的商业化气息的增浓,以及运动员自由人地位的确立和运动技能能力价值观的变更,俱乐部产权的明晰,独立社会法人代表的重新认识,这一系列的变革无疑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篮球运动向更高的竞技水平发展,另一方面,有力的推动了职业化篮球向商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这已成为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总的趋势,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将呈现新的景象。
五、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快”的延伸 “全”的演进 “高”的新意 “准”的发展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第一,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二、“快”的延伸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第一,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 攻击次数; 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 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 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 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三、“准”的发展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 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 准确性提高。 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 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第二,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 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 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 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 才华和综合水平。
未来世界性强队必须具备条件 •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 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 掌握绝招。 •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应 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 力的综和水平。 •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 风和看家本领。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 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 平。
现代世界篮球强国都积极从实际出发,围绕“智博谋高”、“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全面准确”的发展方向,在保持不同流派风格和多种多样打法的同时,努力追求、探索,以使篮球运动进入更高、更新的发展时期,加速推动世界篮球运动当代化的发展进程。而上述特征各具自身的内涵,又互为影响,交叉渗透,许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充满哲理,反映规律,从而在动态中把篮球运动上升到现代科技文化的更高层次,进而把篮球运动规律性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提高到篮球哲学、篮球辩证法的高度认识,它们是篮球运动的精髓。现代世界篮球强国都积极从实际出发,围绕“智博谋高”、“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全面准确”的发展方向,在保持不同流派风格和多种多样打法的同时,努力追求、探索,以使篮球运动进入更高、更新的发展时期,加速推动世界篮球运动当代化的发展进程。而上述特征各具自身的内涵,又互为影响,交叉渗透,许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充满哲理,反映规律,从而在动态中把篮球运动上升到现代科技文化的更高层次,进而把篮球运动规律性的实践和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提高到篮球哲学、篮球辩证法的高度认识,它们是篮球运动的精髓。 世界篮球强国都积极从上述特点与特征的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的总趋势,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去追求、探索和努力,以使用权现代篮球竞技运动向着更高水平、更强实力发展,进一步推动现代篮球运动当代化的进程。
六、中国的篮球运动 史料记载,我国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民间和宫廷内就有类似现代篮球运动的游戏。名称“抛球”、“手鞠”“毛弹”等,因时代的局限未能提炼创新发展。 而现代篮球运动是满清末期(1895年)由美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传入我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人为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willard.lyon) 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起源地。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一百多年来,篮球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现代篮球传入中国的传播者 莱会礼(willard.lyon)
现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篮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发展、提高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便于了解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通常可以按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的社会变迁,篮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在中国的发展和重大国内外竞赛活动、事件等综合(或分别)将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分成3个时期,7个不同阶段。
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传播缓慢普及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传播缓慢普及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 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有限推广、停滞困惑、复苏发展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
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即中国篮球运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即中国篮球运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 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时期(1895-1948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后,未能得到当局的重视和有组织地传播、普及,基本处于自流的状态。但由于篮球运动特有的趣味性和健身性仍深受青少年学生自发的喜爱。经过近十年的传播,篮球运动才逐渐成为20世纪初大、中学校的主要体育活动并从学校传入社会,如:当时天津市的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省立一中等;北京市的清华学校、汇文学校、协和书院等;上海市的圣约翰、南洋、沪江大学等;南京市的金陵、东南大学等;苏州市的东吴大学等。到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会上篮球被列为男子表演项目,1914年的第二届全运会上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竞赛项目。此后逐渐也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如在华北等地区性的运动上篮球也最先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男子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在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了一次冠军。另外,在1936年和1948年曾派队参加了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篮球赛,都未能进入决赛,但这些对外交往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并在1936年奥运会期间加入了国际篮球联合会,篮球运动再我国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篮球竞赛也较过去活跃。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边区政府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篮球运动更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的喜爱。当时特别引人注目,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是1938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和提高,而且成为当今我国部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时间保持国内榜首地位,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切相关。其中不少人员有的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部门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边区政府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篮球运动更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的喜爱。当时特别引人注目,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是1938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和提高,而且成为当今我国部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时间保持国内榜首地位,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切相关。其中不少人员有的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部门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在同一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因受政局的影响,篮球活动处于起伏停滞状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篮球运动有所活跃,特别是社会篮球竞赛活动较前频繁,天津、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涌现出不少新球队,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大普及、运动技术的迅速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时期(1949----1996) 在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举行的解放区运动会上,篮球运动就列项参赛,新中国成立后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了匈牙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获第10名。此后,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部集篮球竞赛、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学校篮球教学、篮球科研与篮球基础理论为一体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为了加速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篮球队。为了学习前苏联经验、加强国际交往,1950年12月24日,世界强队苏联队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等八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对比之下充分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态。为了摆脱这一状态,我国主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速组建专门队伍,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打法,更新束缚自己的传统观点,并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短期后成效显著,战胜了不少欧洲的强队,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技艺表演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写下了光辉记事。不久各大地区都组建了篮球集训队,篮球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至1955年举行全国篮球联赛以后,我国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分级的竞赛制度。这一期间由于当时的国际奥运会制造两个中国,导致我国退出国际篮球组织,减少了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但国内竞赛仍十分活跃。随着普及与发展的需要,1956年至1957年间又行了篮球等级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1959年举办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四川男队、北京女队获得冠军。当时我国篮球界提出了“以投为纲”,发扬狠、快、准、灵的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以小打大、积极防守的战术指导思想。经多年实践后,又在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和对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召开多次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以使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赛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之后,随着篮球运动国际交往逐步增多,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我国篮球运动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后因十年“文革”影响而停滞,从而扩大了与国际强队的距离。至1955年举行全国篮球联赛以后,我国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分级的竞赛制度。这一期间由于当时的国际奥运会制造两个中国,导致我国退出国际篮球组织,减少了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但国内竞赛仍十分活跃。随着普及与发展的需要,1956年至1957年间又行了篮球等级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1959年举办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四川男队、北京女队获得冠军。当时我国篮球界提出了“以投为纲”,发扬狠、快、准、灵的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以小打大、积极防守的战术指导思想。经多年实践后,又在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和对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召开多次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以使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赛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之后,随着篮球运动国际交往逐步增多,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我国篮球运动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后因十年“文革”影响而停滞,从而扩大了与国际强队的距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确立了赶超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在1972年12月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总结经验,把握篮球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中国实际出发,较全面完整的确定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篮球运动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上。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取得了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席位,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是全中国唯一合法组织。1979,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篮球界不负重望,深化改革,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对外加强了交流,篮球运动进人最佳发展时期,在世界级及洲际性竞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女子在1983年第9届世界锦标赛上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第3名,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一批如宋晓波、柳青等在亚洲和国际具有声誉的选手以及后来涌现的郑海霞、丛学娣等著名运动员,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又获得亚军;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冠军;1994年第12届世界锦标赛上获亚军。男子则在蝉连亚洲榜首的基础上,在1994年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第一次进入了世界前8名,表明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跨入了百年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男、女篮球队在国际大赛中成绩不尽人意,呈滑坡状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确立了赶超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在1972年12月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总结经验,把握篮球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中国实际出发,较全面完整的确定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篮球运动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上。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取得了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席位,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是全中国唯一合法组织。1979,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篮球界不负重望,深化改革,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对外加强了交流,篮球运动进人最佳发展时期,在世界级及洲际性竞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女子在1983年第9届世界锦标赛上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第3名,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一批如宋晓波、柳青等在亚洲和国际具有声誉的选手以及后来涌现的郑海霞、丛学娣等著名运动员,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又获得亚军;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冠军;1994年第12届世界锦标赛上获亚军。男子则在蝉连亚洲榜首的基础上,在1994年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第一次进入了世界前8名,表明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跨入了百年来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男、女篮球队在国际大赛中成绩不尽人意,呈滑坡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体育战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篮球运动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手。一方面进一步抓好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男、女篮先后在竞技水平上处于滑坡状态,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并从改革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依靠社会办队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如引进外资与外援,举行职业化主客场制联赛,有力促进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加快了与国际篮球运动的接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体育战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篮球运动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手。一方面进一步抓好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男、女篮先后在竞技水平上处于滑坡状态,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并从改革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依靠社会办队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如引进外资与外援,举行职业化主客场制联赛,有力促进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加快了与国际篮球运动的接轨。 1995年,篮球界在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了外商注资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在1996年在举办全国甲级队联赛的同时,举办了由前卫体协、吉林、北京体师(现首都体院)、上海交大等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当时称CNBA职业联赛,这是我国职业化联赛的开端,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不久因故暂停。此后,中国篮协决定进一步对竞赛制度进行改革,并以全国男篮甲级联赛赛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化、职业化主导向,开始加速篮球竞赛体制改革的进程。
1997年,国家体委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改为CBA职业联赛。通过至今9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CBA联赛的进行,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新秀姚明、王治郅、巴特和刘玉栋、孙军等人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社会化、人文化和科技化篮球的影响。而巨大的潜在的篮球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加快职业化、产业化的新进程,CBA甲A、甲B联赛赛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体现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众多篮球俱乐部纷纷建立,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已成雏形。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开始出现,例如,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组织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活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97年,国家体委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改为CBA职业联赛。通过至今9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CBA联赛的进行,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新秀姚明、王治郅、巴特和刘玉栋、孙军等人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社会化、人文化和科技化篮球的影响。而巨大的潜在的篮球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加快职业化、产业化的新进程,CBA甲A、甲B联赛赛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体现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众多篮球俱乐部纷纷建立,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已成雏形。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开始出现,例如,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组织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活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放映结束 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