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不寒而栗的数学考试 —— 心理咨询个案

不寒而栗的数学考试 —— 心理咨询个案. 天津三中 赵霞. 一般资料: 李某,初三年级女生, 15 岁,文静、内向,身体状况良好。作为独生子女的她,自小父母管教就很严格,对她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她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从上小学至今,在学校里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观察反映: 意识清楚,接触良好,感知和言语协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较充分的自知力,求助愿望强烈,能够坚持按照咨询老师的要求去做。.

lil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不寒而栗的数学考试 —— 心理咨询个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不寒而栗的数学考试——心理咨询个案 天津三中 赵霞

  2. 一般资料:李某,初三年级女生,15岁,文静、内向,身体状况良好。作为独生子女的她,自小父母管教就很严格,对她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她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从上小学至今,在学校里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一般资料:李某,初三年级女生,15岁,文静、内向,身体状况良好。作为独生子女的她,自小父母管教就很严格,对她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她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从上小学至今,在学校里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观察反映:意识清楚,接触良好,感知和言语协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较充分的自知力,求助愿望强烈,能够坚持按照咨询老师的要求去做。

  3. 主诉和个人陈述:上了初三以后,学习压力加大,觉得有点儿不适应。初三第一次月考,她的数学成绩出乎意料的遭,于是在接下来的历次关键考试中数学成绩均不佳,以致影响到考试中的接下来的其他科目。考试结果的屡战屡败,让她遭受到父母的批评,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觉得自己数学能力很差,大大失去了自信心。考试过程中,看到监考教师就紧张。这使她对考试产生了极强的焦虑。然而,在平时的练习中各科成绩乃至数学成绩均较好。随着中考日益临近,她对考试的恐惧感也越来越严重。主诉和个人陈述:上了初三以后,学习压力加大,觉得有点儿不适应。初三第一次月考,她的数学成绩出乎意料的遭,于是在接下来的历次关键考试中数学成绩均不佳,以致影响到考试中的接下来的其他科目。考试结果的屡战屡败,让她遭受到父母的批评,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觉得自己数学能力很差,大大失去了自信心。考试过程中,看到监考教师就紧张。这使她对考试产生了极强的焦虑。然而,在平时的练习中各科成绩乃至数学成绩均较好。随着中考日益临近,她对考试的恐惧感也越来越严重。

  4. 评估与诊断: 根据李某自述的情况,初步诊断为考试焦虑。李某在上了初三年级后,面对加大的学习强度,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适应新的学习任务时遇到了些困难。在第一次月考中,数学考试失败,于是自我归因“觉得是自己数学能力弱”造成的,在后面的数学考试中她便开始担心、害怕数学再考不好,带着这种担心、害怕,果然她的数学又考得很遭,进而验证了她的自我归因“数学能力差”这一论断。

  5. 这样她就越来越害怕考数学,越来越对数学没信心,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中无法摆脱,甚至提起数学考试就让她不寒而栗。然而,平时李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多难的题都能解出,就是一到考试时本来会做的题目都不会做了。可见,真正影响她数学成绩的并不是她的数学能力,而是对数学考试的恐惧心理。其次,由于每次数学考试都不能顺利完成,导致同一次考试接下来的其他科目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这也加重了她对数学考试的关注和恐惧。再次,家长、老师的期望值对于李某来说也是无形的压力。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针对李某的考试焦虑问题,特别是对数学考试的恐惧,决定采取认知领悟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自信训练法等多种疗法进行折衷治疗。

  7. 心理帮助阶段: 1、认知领悟疗法: 通过改变她的认知,让她了解到自己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第一,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改变认知。正确对待考试,各种大考小考,对于我们来讲,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失败中获取宝贵经验教训,不能一败涂地。

  8. 第二,明确教师监考的目的,调整认知。正式考试对一个平时学习很优秀且没有作弊念头的同学来讲,有教师监考不仅可以维持考场纪律,创造良好的答卷环境,还可以帮助你检查所填写的有关考生信息如:姓名、考号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考试进行。因此,没有必要因有监考教师而惊恐万分。第二,明确教师监考的目的,调整认知。正式考试对一个平时学习很优秀且没有作弊念头的同学来讲,有教师监考不仅可以维持考场纪律,创造良好的答卷环境,还可以帮助你检查所填写的有关考生信息如:姓名、考号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考试进行。因此,没有必要因有监考教师而惊恐万分。

  9. 第三,数学能力不会在瞬间消失。由于有过一次数学考试失败的经历,自我归因“觉得是自己数学能力弱”造成的,在后面的数学考试中她便开始担心、害怕数学再考不好,带着这种担心、害怕,果然她的数学又考得很遭,于是验证了她的自我归因“数学能力差”,这样她就越来越害怕考数学,越来越对数学没信心。然而,平时李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多难的题都能解出,就是一到考试时本来会做的题目都不会做了。可见,真正影响她数学成绩的并不是她的数学能力,而是对数学考试的恐惧心理。第三,数学能力不会在瞬间消失。由于有过一次数学考试失败的经历,自我归因“觉得是自己数学能力弱”造成的,在后面的数学考试中她便开始担心、害怕数学再考不好,带着这种担心、害怕,果然她的数学又考得很遭,于是验证了她的自我归因“数学能力差”,这样她就越来越害怕考数学,越来越对数学没信心。然而,平时李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多难的题都能解出,就是一到考试时本来会做的题目都不会做了。可见,真正影响她数学成绩的并不是她的数学能力,而是对数学考试的恐惧心理。

  10. 第四,考试中,一门考不好,怎会门门考不好。其实,各门科目之间的知识并不存在很大的联系,如:代数与英语,几何与语文等。让李某了解到真正干扰其它考试的不是上一门考试,而是上一门考试没考好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正是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其他科目考试的发挥。第四,考试中,一门考不好,怎会门门考不好。其实,各门科目之间的知识并不存在很大的联系,如:代数与英语,几何与语文等。让李某了解到真正干扰其它考试的不是上一门考试,而是上一门考试没考好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正是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其他科目考试的发挥。 第五,学习和考试究竟为了谁?现在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因此,要正确看待父母的期望值,不要过分给自己压力,做到尽力即可。

  11. 2、系统脱敏疗法: 首先,采用想象放松法进行放松。要求李某坐在椅子上感觉最舒服的位置、闭上双眼,听指导语,尽量体会放松、温暖的感觉。指导语:“我静静的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谛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

  12. 其次,按照所列出的考试焦虑等级层次(如下),由弱到强依次脱敏,对每个场景进行想象并保持30秒钟左右,直至对这一场景不再焦虑,再进行下一个等级脱敏训练,且每次不多于1-2个等级。其次,按照所列出的考试焦虑等级层次(如下),由弱到强依次脱敏,对每个场景进行想象并保持30秒钟左右,直至对这一场景不再焦虑,再进行下一个等级脱敏训练,且每次不多于1-2个等级。 事件 等级分数(SUD) (1)考试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20 (2)考试前一天晚上想到数学考试时 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0 (4)数学试卷已经发到了手里 70 (5)我被一道题难住了 80

  13. 3、放松疗法:建议在考试前采用深呼吸放松法,通过: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使自我镇静,特别是在应激紧张状态下,可进行自我调节颇为有效。3、放松疗法:建议在考试前采用深呼吸放松法,通过: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使自我镇静,特别是在应激紧张状态下,可进行自我调节颇为有效。

  14. 4、自信训练法: (1)向消极的自我暗示挑战,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考试信心。 李某在考前总是对自己进行不知不觉的消极暗示。如:“要是考糟了,我该怎么办?”“我担心这次数学考试时我又紧张怎么办?”等等。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因此,可以把一些朦胧的消极暗示语言写下来,进行自我质辩,指出这种消极暗示的不合理性,改变不合理信念。如:“考试还没有进行呢?怎么就知一定会考遭了呢?”,“我平时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我没有道理在考试时把数学能力瞬间丢失”。

  15. (2)用积极自我暗示,树立信心。 在考试前十几天中,每天要对自己反复说上几次“我相信我一定能考好!”“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一定能发挥出我的真实水平!”等等积极自我暗示的话语,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16.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两个多月七次的咨询,李某能将所学的调整方法用到实践中,说道:“我渐渐体会到,人的受挫力和自信力是多么的重要!”她的考试焦虑现象也明显好转,特别是在数学考试中不再担心害怕,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准,最终以优异成绩取得中考胜利。

  17. 请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