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k likes | 1.25k Views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及其现实启示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李海际. 党的十八大决定: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 。.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 “ 照镜子”,就是学习对照新党章,找出自身的缺点。 “ 正衣冠”,就是检讨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E N D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及其现实启示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李海际
党的十八大决定: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决定: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 。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 • “照镜子”,就是学习对照新党章,找出自身的缺点。 • “正衣冠”,就是检讨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 “洗洗澡”,就是接受同僚和下属的批判。 • “治治病”,就是给予适当处分,处理不合格党员,有的清除出党。
延安时期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成功实践和经验,对于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进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延安时期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成功实践和经验,对于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进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问题 • 一、党的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的形成 • 二、延安时期党是怎样践行群众路线的; • 三、新形势下如何贯彻执行群众路线
一、党的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的形成 • (一).群众路线的形成 • 1 .从党成立到大革命时期 • 党的二大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六大指出,革命能否取得成功,要看党是否会组织群众,领导群众。 •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1928年10月,李立三第一次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讲到筹款工作时,强调不要红军单独去干,而要通过群众路线;毛泽东在1931年至1934年间所写的文章和农村调查报告中,反复论述了在工作中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对群众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3.延安时期 1939年11月张闻天指,出没有群众的革命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党必须不断向群众学习,使党能更好的领导群众; 1942年到1944年,毛泽东为劳动模范题词;“一切为了群众”,“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边 ”等; 1943年6月,毛泽东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逐步形成; 1944年9月,毛泽东提出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 1945年,党的“七大”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关系到党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并将群众路线写入党章。 ”
(二)、党的群众观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负责与向党的机关和党的领导人负责的一致性; 5.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力量和创造力,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 6.拜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
(三) .党的群众路线 1.先锋队与群众的关系 先锋队是群众的先锋队,是起带头决定作用,有了先锋队,群众才能得到解放。 先锋队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先锋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否则就是尾巴主义,自流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 2.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五个比喻” 第一个:人民群众——“铜墙铁壁” 第二个:人民群众——“耳目” 第三个:人民群众——“水”;共产党——“鱼” 第四个:人民群众——“上帝”;共产党——“愚公” 第五个,人民群众——“土地”;共产党——“种子”
一是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沂蒙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
【小结】 • 党的群众观点,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核心是党和党的各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基本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根本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归根结底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一)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皆兵.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一)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皆兵.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
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转变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作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特区 1937年5月,颁布《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等法规:正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与特点 (1)普遍、直接、平等、自由(无计名); (2)差额选举; (3)发表竞选演说; (4)看政绩; (5)罢免制; (6)实行“三三”制; (7)参议会成为边区名副其实的民议机关; (8)党与非党合作的典范。
(三)、颁布法规政令,维护群众利益 延安时期, 在边区政府成立不久的1938 年, 就先后成立了“法令研究委员会 ”、“地方法规起草委员会”和“边区法制委员会”。 在边区存在的十多年时间里,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共制定和颁布了土地、婚姻、经济、劳资、人权等64 个类别,数量达1000件以上的法律、法规。 土地立法最有代表性。 1939年《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重点在保护农民既得利益 》 。确认农民分得地主土地的所有权。1940年7月以后, 《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 》重点转为减租减息、保障佃权和低利借贷上。 特别是在尊重人权这方面 边区政府1941年颁布并实施了《施政纲领》和《保护人民政治和财产权条例》 当时就被中外所关注
马锡五审判方式 1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一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了解案情; 二是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合理合法处理案件; 三是就地审判,不拘形式,方便群众诉讼; 四是倡导调解方式,减少争讼,增强人民团结. 2 意义: 这是把群众路线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体现了民主精神和群众观点。它的出现和推广,培养了大批优秀司法干部,解决了积年疑难案件,减少争讼,促进团结,利于生产,保证抗日,使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落到实处。
(四)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减轻群众负担(四)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减轻群众负担
(五)开展整风运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改进干部作风(五)开展整风运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改进干部作风
1、整风的原因: 党内长期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 2、整风的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学风;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纪律; 3、整风的方针: 团结——批评——团结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六).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六).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关于边区的文化教育工作,边区政府曾规定:“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以民族解放,民权自由为中心内容的普及教育。” • 边区教育的原则是:以实现三民主义和抗战建国纲领为目的。 • 边区的教育思想和方针是:启发人民的民族觉悟,开启民智,培养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发扬民主思想,扶植法制精神;主张学术思想自由,普遍地提倡科学。
毛泽东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多次表达出要以提高民族自信和自尊心教育广大的军民大众。毛泽东讲:毛泽东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多次表达出要以提高民族自信和自尊心教育广大的军民大众。毛泽东讲: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大办各类国民教育学校,扫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2、大办各类国民教育学校,扫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在党中央逐到陕北时,陕甘宁边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一个县能识字的人屈指可数,全边区文盲占99%以上。在党中央逐到陕北时,陕甘宁边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一个县能识字的人屈指可数,全边区文盲占99%以上。 小学教育:1937年初全边区仅有小学320所,学生5600人,1940年初学校增至1341所,学生增至41458人。 中等教育: 1937年初全边区仅有中学3所,1937后,边区政府初步成立了边区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等十多所学校。 社会教育:要求边区群众初步消灭文盲,破除迷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有识字组,夜校,冬学,半日学和民教馆等。把边区变成了一个大学校、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