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1st California Conference on Chinese Pedagogy July 5, 2008, Chapman University.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發表者:李正民 ( 韓籍 )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 研究目的. 結構. 語義. 語言. 語用. 認知. 篇章. 研究目的. 漢語否定詞「不」跟「沒 ( 有 ) 」習得. 結構. 語義. 時間概念. 研究動機.

lil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st California Conference on Chinese Pedagogy July 5, 2008, Chapman University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發表者:李正民 (韓籍)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

  2. 研究目的 結構 語義 語言 語用 認知 篇章

  3. 研究目的 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習得 結構 語義 時間概念

  4. 研究動機 由於漢語的否定詞「不」與「沒(有)」跟韓語否定詞之間存在著語義(semantics)與結構(syntax)上的不同,因此韓籍漢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的過程中會遇到難點。

  5. 研究動機 本文將考察韓籍漢語學習者習得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的過程中所產生偏誤的原因,且驗證其習得過程,進而將研究結果應用在對韓華語教學上。

  6. 研究假設 漢語否定詞「不」跟「沒(有)」習得 漢語 以時態(aspect)為主 韓語 以時制(tense)為主 時間概念

  7. 研究範圍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否定詞出現筆數與排序

  8. 從時間概念上分析漢語否定詞「不」與「沒」 時態 (Aspect) 鄧守信(1985) 時制 (Tense) 時段 (Period) 終點 (Termination) 起點 (Inception) 過程 (Duration) 過去 (Past) 現在 (Present) 將來 (Future) 時點 (Point)

  9. 從時間概念上分析漢語否定詞「不」與「沒」 郭銳(1997)

  10. 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語義功能 Teng(1974)

  11. 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句法結構 劉月華等(1996)

  12. 研究方法 偏誤分析(Error analysis) 對比分析(Contrasive analysis)

  13. 偏誤分析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 對偏誤的分類 各個符號代表如此:[錯誤/正確]、(填補)、{刪除}

  14. 對比分析之實驗目標 對動詞語義功能的偏誤率 對句法結構的偏誤率 對時間概念的偏誤率

  15.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 跨語言研究(crosslinguistic research)分組

  16.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韓籍受試者

  17. 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泰籍受試者

  18. 設計考卷與問卷 測驗題目分類

  19. 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

  20. 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

  21. 對於否定詞句法結構的實驗結果–正確率

  22. 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

  23. 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

  24. 中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p<0.05, DF=degrees of freedom)

  25. 高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p<0.05, DF=degrees of freedom)

  26. 研究結果 • 從對於動詞語義功能的實驗結果得知,韓泰受試者大部分都以“不”來否定狀態動詞與可能補語;以“沒(有)”來否定結果補語。故,證明了韓籍受試者對與動詞語義功能相關的否定詞偏誤極少。 • 除了對結果補語的實驗結果之外,對於其他所有的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都良於韓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這樣的結果證明韓泰語之間的型態類型差異影響到實驗結果,換言之,韓籍學習者受到了母語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影響。

  27. 研究結果 • 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實驗結果顯示了韓泰兩國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句皆有困難。因此,與時間概念有關否定詞習得可能是 與第二語言習得的普遍發展因素有關,即標的語本身的時間概念和結構複雜度便極高,因此,對任何學習者包括第一語言學習者在內而言都格外困難。 •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接受度測定結果發現,針對上述的三個領域,大部分的實驗結果都顯示了韓泰籍受試者之間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一部的研究。

  28. 研究限制與省思 • 本研究的初級受試者人數極少,即韓籍受試者1名、泰籍受試者2名,因此需要增加初級受試者,以便於維持受試者之間的均衡,同時提高研究的效度(validity)。 • 本研究以韓籍學習者為實驗組;以泰籍學習者為對照組進行了調查。但,還需要以漢語為母語的基準組,以便於獲得更有客觀的研究結果。 • 透過本實驗收集了一些受試者所修改的句子。這些資料亦是證明本研究假設的重要證據之一,因而必須加以對這些資料的後續研究,以便於考察受試者對兩個否定詞的理解方式。

  29.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 白荃(2000)。「不」、「沒(有)」教學和研究上的誤區。語言教學 與研究,3,21- 25。 •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 司。 • 鄧守信(198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語言教學與研究,4,7-17。 • 黃宣範(譯) (1982) Li, C. N., & Thompson, S. A.著。漢語語法。台 北:文鶴。 • 郭銳(1997)。過程與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 型。中國語文,3,162-175。 • 李瑛(1992)。「不」的否定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2,61-70。 • ------(2006)。否定結構的熟悉度對留學生選擇「不」和「沒」的影 響。載於周小 兵、朱其智(主編),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頁 269-28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0.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 苑。 • 呂叔湘(主編)(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 王建勤(1997)。「不」和「沒」否定結構的習得過程。 世界漢語教 學,第3期,92-100。 • 鄭恩(2004)。對韓籍學習者的漢語否定副詞教學語法。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31. 參考書目 英文文獻 • Comrie, B. (1976). Aspec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ee, K. -D. (1993). A Korean Grammar on Semantic- Pragmatic Principles. Sungdongku, Seoul: 한국문화사. • Quirk, R.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aipei: Crance. • Teng, S.-H. (1973). Negation and aspect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1), 14-37. • --------------. (1974). Verb classification and its pedagogical extens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1), 84-91. • --------------. (1975). Negation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 125-14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