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交大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概 述. 定义 : 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 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概 述. 患病率 : 患病率1%± ; 年发病率0.1/1000± 性别与患病率 国内流行学调查(1982) : 女>男,男:女=1:1.6 35岁↑年龄组较明显 家庭经济水平与患病率呈负相关 经济水平低的为10.16/1000 经济水平高的为4.75/1000. 病因和发病机理. 遗传因素:

lib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精神分裂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精神分裂症 交大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2. 概 述 定义: 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 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3. 概 述 患病率: 患病率1%±;年发病率0.1/1000± 性别与患病率 国内流行学调查(1982): 女>男,男:女=1:1.6 35岁↑年龄组较明显 家庭经济水平与患病率呈负相关 经济水平低的为10.16/1000 经济水平高的为4.75/1000

  4. 病因和发病机理 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预期发病率越高 双生子研究:MZ同病率比DZ高4~6倍 寄养子研究:S母亲的寄养子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双亲的寄养子 高危儿童研究:高危组S患病率及自杀率较对照组高

  5.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理形态学因素: CT、MRI发现部分S有脑萎缩表现,萎缩部位 DA神经元减少,抑制DA活动的神经元损害较多 DA活动过度 生理生化研究: 中脑边缘系统DA活动过度 阳性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消除阳性症状的机理为阻滞DA 受体功能 苯丙胺和其他DA释放药能使正常人产生类似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6. 病因和发病机理 生理生化研究: 随年龄增加,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前额叶及皮质下DA受体↓ 慢性S患者MAO活性低于正常人 皮质下DA亢进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为不平衡 假说:PCP模拟S症状 额叶-纹状体功能缺陷假说

  7. 病因和发病机理 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性格因素 社会应激因素

  8. 临床表现 知觉障碍 以听幻觉最常见:意识清晰时出现 幻听是 S 重要特征;内容如为命令性、评论性或争论性,有诊断意义 躯体感知障碍:皮肤幻觉

  9. 临床表现 思维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特点是结构松散、无系统性;泛化、多变;荒谬离奇 对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的妄想:主要是思维播散、插入、被夺;被控制感;被影响妄想 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联想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贫乏、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10. 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 意志障碍 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意向倒错 内向症 矛盾症状:有诊断意义

  11. 临床表现 行为动作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神运动性抑制 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 违拗症、刻板动作、作态

  12. 临床类型 (一) 单纯型: 多发病于少年期,起病隐匿,缓慢发展,以社会性退缩、情感淡 漠、意志缺乏等阴性 症状为主要 表现

  13. 临床类型 (二) 青春型: 发病于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 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相,幻觉、 妄想多为片断性

  14. 临床类型 (三) 紧张型: 现少见 多发病于青年期,急性起病,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单独或交替出现

  15. 临床类型 (四) 偏执型: 较多见 发病于青壮年或中年,缓慢起病,持久的妄想和幻听主要临床相

  16. 临床类型 (五) 其它类型: 未分化型、混合型、残留型、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17. 临床类型 (六) 其它临床分型:

  18. 病程、预后 病程: 持续发作-导致精神衰退 间断发作-精神症状急剧出现后,间隔缓解期 预后: 有诱因、病前性格无缺陷、无家族史、发病年龄较晚、阳性症状明显、治疗及时、监护好,则预后好 反之预后差

  19. 诊断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2000) 1.症状学标准: 存在下述症状中确定无疑的至少两项  联想障碍: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 不连贯,思维贫乏  被控制感,被洞悉感 思维插入,被广播,思维中断 妄想

  20. 诊断与诊断标准  逻辑障碍: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 反复出 现言语性幻听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等 意志明显减退或缺乏

  21. 诊断与诊断标准 2.严重度标准: 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一个月以上 4.排除标准: 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22. 鉴别诊断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史 智能障碍和记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 心境障碍 核心临床表现为情感症状/病程为发作性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状的典型表现,患者常有情感体验, 有自知力,常主动求治

  23. 治疗与预防 (一)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包 括:传统抗精神病药 新型抗精神病药

  24. 治疗与预防 传统抗精神病药: 药 名 效 价 常用剂量( mg/d ) 吩噻嗪类: 氯丙嗪 1 200-800 奋乃静 10 10-80 三氟拉嗪 10-20 10-60 硫杂蒽类: 泰尔登 2/3 100-600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 50 6-40

  25. 治疗与预防 新型抗精神病药: 药 名 效 价 常用剂量( mg/d ) 氯氮平 1.5 100-600利培酮 2-6 奥氮平 5-20 奎硫平 300-600

  26. 治疗与预防 (二)电抽搐治疗(ECT) 传统电抽搐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传统电抽搐治疗:强直期 阵挛期 恢复期 改良电抽搐治疗: 硫喷妥钠诱导静脉麻醉 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使得骨骼肌松弛 治疗作用在于脑内癫痫样放电 不引起肌肉痉挛,安全性好

  27. 治疗与预防 (三)心理治疗 一般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森田治疗

  28. 治疗与预防 (四)预防 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29. 社会康复 目标: 恢复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稳定人际关系,达到全面社会康复 方法: 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与职业劳动训练 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 患者的早期干预与全病程管理

  30. 偏执性精神障碍

  31. 概 述 (一)定义 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这是一组不能归类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障碍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妄想具有逻辑性,有系统化的特点 有的可伴有幻觉,意识清楚,智能良好 病程演进较慢,但人格仍保持完整

  32. 概 述 (二)分类 在ICD-10中,偏执性精神障碍包括偏执狂、偏执性精神病、偏执状态

  33. 概 述 (三)患病率 1974年 M.Bleuler 占住院患者的 1% lowa大学精神病院 0.4% 1959年 南京 占住院患者的 0.13% 1978年 上海 占住院患者的 0.80% 1979年 上海 占住院患者的 0.65% 1980年 上海 占住院患者的 1.19%

  34. 临床表现 (一)偏执狂 出现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 妄想内容变异很大,常为被害、疑病和夸大,也可与诉讼或嫉妒有关;或表现为坚信其身体畸形,坚信他人认为自己有异味,或是同性恋者 妄想往往持久,有时持续终生 妄想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调查,难辩是非 本病常起病于中年,男性较多

  35. 临床表现 (二)偏执状态 又称偏执性精神病,是指类似于偏执狂的一种状态,亦以妄想为主要特征,但系统性及牢固性不如偏执狂严重 病前人格特征不甚突出,多在生活事件后发病,预后较好 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约1/3有心理因素

  36. 临床表现 (三)妄想痴呆 Kraepelin将其从早发性痴呆中分出,认为它是介于偏执狂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之间 部分学者认为妄想痴呆应作为一综合征,不是独立疾病单元 临床上以妄想为主要特征,但往往建筑在虚构的基础上,内容夸大、荒诞,较固定,结构严谨而系统,常伴有幻觉 好发于30-35岁

  37. 诊 断 诊断标准: 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钟情等内容 没有或偶然有与妄想内容相应的听幻觉 妄想必须存在至少3个月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38. 治 疗 治疗原则: 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环境治疗 偏执狂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兴奋激动时可用小剂量的抗精神 病药

  39.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