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66 Views
æ ¡åœ’å¸¸è¦‹çš„ç²¾ç¥žç–¾ç—…. 財團法人為æç´€å¿µé†«é™¢ 精神科 毛昶驊 醫師. 精神疾病的分類. 一ã€å¬°å…’期 , 兒童期 , é’æ˜¥æœŸä¹‹ç–¾æ‚£ 二ã€å™¨è³ªæ€§ç²¾ç¥žç—… 三ã€ç²¾ç¥žç—… : 精神分裂症ã€å¦„æƒ³ç—‡ã€æƒ…感性精神病 , å…¶ä»– å››ã€ç²¾ç¥žå®˜èƒ½ç—‡ :Ë™ 焦慮性疾患˙身體性疾病 五ã€äººæ ¼é•常 å…ã€å¿ƒèº«ç—‡Ë™æ€§ç–¾æ‚£Ë™ç¡çœ 性疾患˙è¡å‹•æŽ§åˆ¶ç–¾æ‚£Ë™é©æ‡‰æ€§ç–¾æ‚£. åŸºå› ç¥žç¶“ç™¼å±• 神經傳導介質. æ€§æ ¼ å› æ‡‰æ–¹å¼. 壓力事件 支æŒç³»çµ±. åŽé£Ÿç—‡. æ‹’çµ•ç¶æŒé«”釿–¼å°±å…¶å¹´é½¡å’Œèº«é«˜æ‰€æ‡‰æœ‰çš„æœ€ä½Žæ£å¸¸é«”釿°´æº–或以上 (85%) 縱使已經體é‡éŽè¼•,ä»å¼·çƒˆå®³æ€•é«”é‡å¢žåŠ æˆ–è®Šè‚¥èƒ–
E N D
校園常見的精神疾病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精神科 毛昶驊 醫師
精神疾病的分類 • 一、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之疾患 • 二、器質性精神病 • 三、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情感性精神病,其他 • 四、精神官能症:˙焦慮性疾患˙身體性疾病 • 五、人格違常 • 六、心身症˙性疾患˙睡眠性疾患˙衝動控制疾患˙適應性疾患
基因 神經發展 神經傳導介質 性格 因應方式 壓力事件 支持系統
厭食症 • 拒絕維持體重於就其年齡和身高所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水準或以上(85%) • 縱使已經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胖 • 對自己的體重、身材之經驗方式有障礙,體重、身材對自我評價有不當的影響,或否認目前過低體重的嚴重性 • 在初經已開始的女性病人發生無月經症 • 禁食型 • 暴食型/清除型 (影片)
厭食症 • 流行率:0.5-1%的青少女,5%有部分症狀 • 90%-95%為女性,女性為男性的10-20倍 • 好發年齡:10-30歲,17-18歲為高峰期 • 治療: • 住院治療 • 家族治療 • 個人治療 • 藥物治療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 約翰奈許於1947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研究所就讀,但這名絕頂聰明但是個性偏激的傑出青年不但和同學無法相處,而且還從不上課,他心中只有發明出一個原創理論的念頭,他深信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終於他發現一個突破性的理論,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一百五十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從些改變了他的一生,奈許也因此得到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計劃及教職.. • 但同時,奈許不知道,從研究所起,一直陪伴他的室友,原來是他的幻覺,現在情況更嚴重,包括有情治人員….
精神分裂病:診斷準則 DSM-IV A. 症狀:至少下列兩個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 • 妄想 • 幻覺 • 無組織言論 • 無組識行為或僵直行為 • 負向病徵 B. 時間:症狀持續至少六個月,包括至少一個月以上A症狀發作期 C. 社交,職業功能等退化 D. 排除藥物、物質及其他疾病引起之精神病
精神分裂病:病程發展及分類 • 病程發展: • 前驅期 • 發病期 • 殘留期 • 分類-五種亞型: • 錯亂型 • 僵直型 • 妄想型 • 未分類型 • 殘留型
精神分裂症 與 電影美麗境界 • 症狀之真實 • 治療之困難 • 治療方式 • 藥物副作用 • 病人或家屬無病識感 • 家屬之辛苦
妄想症 • 非怪異性妄想 • 可能出現與妄想有關的幻覺,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診斷 • 除了妄想,病人的行為並不會明顯的古怪或怪異,功能也不會有明顯退化 • 可能伴隨和妄想相關的情緒症狀,但持續時間比妄想短的多 • 排除由物質,藥品或其他疾病所引起
妄想症分類 • Erotomanic type:性愛型 • Grandiose type:誇大型 • Jealous type:嫉妒型 • Persecutory type:被害型 • Somatic type:身体型 • Mixed:混合型 • Unspecified type:未特別型
一本好書-躁鬱之心 • 她似乎比別人多了一副靈魂,有時如春天般明朗亮麗而充滿夢想;有時又似墜日地獄,抑鬱恐慌而寧願結束自己的生命。她聰明﹑美麗﹑深具智慧,她是臨床心理博士,是躁鬱症權威,就在擔任大學教授三個月後,她,瘋狂了…… 身為國際知名躁鬱症專家,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的凱‧傑米森博士,在本書中揭露自己從少女時代便與躁鬱症搏鬥的心路歷程。
躁 症 躁 鬱 症 正常情緒 憂 鬱 症 鬱 症
情感性精神病-躁鬱症 • 躁症: • 在清楚的一段時間內,異常且持續地具有高昂的,開闊的,或易怒的心情,延續至少一星期 • 下列症狀中三項持續存在,且達顯著程度: • 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狂 • 睡眠需求減少 • 比平時多話或不能克制地說個不停 • 意念飛躍或主觀經驗到思緒在奔馳 • 注意力分散 • 增加目的取向之活動 • 過份參與極可能帶來痛苦後果的娛人活動
梵谷之死 • 一八八九年,畫家梵谷畫下一朵朵看似憤怒卻又像在微笑的鳶尾花;同一年,他與友人高更大吵一架後,割下自己的右耳相送。不久,梵谷被送進精神病院,最後,他在麥田裡舉槍自殺。
警訊 • 突然變得暴躁易怒 • 學業突然退步 • 人際關係改變( 突然不和朋友聯絡) • 經常頂嘴,覺得全世界只有自己最大 • 經常往外跑 • 花錢如流水,且買很多無用的小裝飾品 • 性慾望比平常高
網路成癮 • 每次上網要有理由,包括上網的目的、所需時間,絕不能固定時間 • 電腦置於公共空間 • 切忌有網路假期 • 每日上網2小時以上,往後半年內網路上癮比例會大幅上升 • 安排戶外活動(看職棒、職籃、各種休閒活動…)
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鬱症 • 至少兩週內,同時出現下列症狀五項,且呈現由原先功能的改變,且必須至少含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或喜樂其中之一 • 憂鬱心情 • 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喜樂都有顯著減少 • 体重明顯增加或明顯減少 • 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 • 幾乎每日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 • 幾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 • 幾乎每日有無價值感或過份不合宜的罪惡感 • 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或無決斷力 • 反覆想到死亡 B…..
青少年的憂鬱與自殺 • 歐美國家,15%憂鬱青少年有自殺意念,5%有自殺行為 • 行政院衛生署2001年統計,自殺為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佔所有死亡人數之7.18%;其中男生112人,佔男生死因之6.36%, 女生68人,佔女生死因9.1% • 早期發現及治療,超過80%以上可痊癒
自殺青少年常見的臨床心理特質 • 情感上:自覺有強烈的心理與情感上的痛苦,缺乏安全感與成就感,感到無助與孤立無援。 • 氣質上:易焦躁不安、衝動個性、容易發怒(對刺激過度敏感)、追求完美、退縮且少與人互動。 • 認知上:常以極端的二分法看事情、矛盾的心態、錯誤的觀念、認同自殺行為。 • 不良的解決問題技巧:逃避 、壓抑、取代或否認(不成熟的方式)。 • 發展上衝突: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任務“獨立與分離”的衝突。
自殺死亡(suicide) • 在青春期前發生率極低,之後逐步上升到青春期中期達到最高,美國每年約有2000位青少年自殺死亡,與認知發育的成熟、組織計畫的能力與取得藥物與武器的方便性有關。 • 其中90%以上在自殺當時已有合併精神科疾病,半數以上患病的時間已超過兩年。 • 社會壓力常是促成青少年自殺的促發因素:戀愛關係的破滅、觸犯校規或法律的問題、學校或家庭的適應困難。 • 這些壓力可能由於本身的精神疾病,也可能是對無法預期或控制事件的自然反應(親人的死亡或觸犯法律)
自殺死亡 • 自殺死亡的比例男性比女性高(從prepubertal 的3:1到15-24y/o的5.5:1),即使兩者的危險因子相同如情感型疾病、不良的親子溝通與先前的自殺企圖等,先前的自殺企圖較能預測男性的自殺死亡。 • 藥物與酒精濫用、家族精神疾病與自殺行為也會明顯增加青少年的自殺危險。 • 文化(種族)背景也會有明顯影響如非裔比白人美國人低,美國原住民有較高的自殺率,台灣原住民也有類似發現。 • 企圖自殺與自殺死亡的比例18:1
何時需要治療? • 自已的不舒服已經超過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 想到自殺 • 心情低落導致工作,家庭,學業和職業功能的退步,超過二個月
意外的人生 • 本片敘述一位精明幹練、無往不利、為贏得官司一向不擇手段的成功律師亨利巴爾,在一次意外的槍傷之後,因喪失記憶,從事業的顛峰重挫,卻得以重新檢視以前的自己,是如何的漠視生活中的一切,如何對待自己、妻女及別人。 • 這意外的災禍也促使亨利的太太莎拉面對兩人貌合神離的婚姻,並選擇了接納與陪伴看似沒有復原希望的亨利。亨利在最無助的黑暗時期,黑人復健師布萊不僅以其幽默、樂觀的精神打開了亨利心中的禁錮,並以真摯的友誼幫助亨利重新回到莎拉與女兒的生活中。藉著新的眼光,他看到了生活中,以前自己不能也不願看到的東西,感受到以前從不感受到的良心的聲音。也讓他從「不會愛人的人」,在災難之後重新出發,就如同一個稚子一般,從生活中最簡單、平凡的事物中開始,學習如何「做人」、如何付出並擁有真愛。正如劇中「重新做人」的亨利說:「我不喜歡以前的我。我不喜歡以前的我所過的生活。我甚至不喜歡以前的我所穿的衣服。」那是因為他看見了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不可愛」、「不會愛」。
器質性精神症 • 譫妄症 • 痴呆症 • 失憶症 • 器質性妄想症 • 器質性幻覺症 • 器質性情感性障礙 • 器質性人格障礙…. Question?器質性原因 易使個性變好或變壞
人格違常 • C群 • 畏避性 • 依賴性 • 強迫性 • A群 • 妄想性 • 類分裂性 • 分裂性 B群 • 反社會性 • 邊緣性 • 做作性 • 自戀性
強迫性人格違常 • 專注於節、規則、表格、次序、組織或時間表,反而失去了活動的重點 • 做事要求完美,甚至妨礙工作的完成 • 過度獻身於工作和生產事業,因而放棄休閒活動及友誼 • 對道德、倫理或價值觀的事物,表現過份誠實、一絲不苟及無彈性 • 即使已無感情上的價值,仍不願拋棄舊物或無價值品 • 除非他人完全遵照自已的方式做事,否則拒絕將工作授權或與別人共事 • 對自已及他人的花錢風格十分吝嗇;金錢被當作為了將來可能的災難而需囤積之物 • 處世僵化而頑固
認識邊緣人格-親友觀點 • 案例一: • 就算我事事依她,她還是會生我的氣。有一天,她命令我把孩子帶開,因為她想一個人靜靜。當我們正要出門時,她把鑰匙扔到我頭上,厲聲說我就是討厭她,連跟她待在家裏都不肯。等我和孩子看完電影回家,她卻一副沒事樣,看我仍悶悶不樂,她表示不解,說我不懂如何釋放怒氣…. • 我一直想達成她的期望,一旦達到了,她的期望又變了….
認識邊緣人格-親友觀點 • 案例二: • 我們的兒子操縱他的老師、家人、甚至警察。他可以表現的聰敏伶俐,用他的小聰明、好看的外表和幽默感,博取別人的歡心-他奶奶說他是天生的政客。每位諮商專家都被他說服,相信他之所以行為不檢,全是我們的錯,一旦他們認清他的真面目,他便拒絕再去諮商….
認識邊緣人格-親友觀點 • 案例三: • 撫育我那十八歲的邊緣人格女兒,是天天二十四小時都得待命的差事。她憂鬱,需要人安慰,連日常生活的小事,都需要別人幫她拿主意。她半夜哭著到我房中,渾身是血,傷口是自已割的。我很愛她,可是這一切會像會沒完沒了,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把所有的時間和力氣全花在她身上,讓其他的孩子很不高興….
認識邊緣人格-個案觀點 • 案例一: • 我並不是包藏禍心、愛操縱別人的人,並不是閒閒沒事做,光會害人。在那整個過程中,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幹嘛,這種情形已經很久了。如今,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我覺得一切很不真實,自覺像個騙子。要是我真能控制狀況,一旦感覺受到威脅時,只消回到真正的自己就行了,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邊緣性人格違常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中的被放棄 • 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 • 認同障礙:自體形象或自體感受不穩定 • 至少兩方面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花錢、性、物質濫用…) • 一再自殺的行為、姿態、或威脅、或自傷行為 • 由於心情過度易於反應而情感表現不穩定 • 長期感到空虛 • 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 暫時性與壓力相關聯的妄想意念或嚴重的解離症狀
邊緣人格可能的有的想法 • 一下子認為某人十全十美,一下子又認為他十惡不赦 • 一會兒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完美無缺 • 對事情的看法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 某人不在身旁時,就記不得這個人對她的關愛 • 自己的想法會因跟不同的人在一起而改變 • 認為自己之所以採取某些行為,責任全在別人身上 • 想法是根據感覺,而不是根據事實 • 完全不能体會自己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邊緣人格可能有的感覺 • 只要一點點剌激就覺得自己被遺棄了 • 心情常在短時間內有巨大的起伏 • 情緒激烈到很難考慮別人的需求,即使是親生骨肉的需求也不例外 • 常常疑神疑鬼,不相信別人 • 易焦慮或易怒 • 常常覺得空虛,沒有自我 • 不是別人矚目的焦點時,便有被忽視的感覺 • 不當地宣洩或根本無法宣洩奴氣 • 覺得自己得到的關愛或注意永遠都不夠 • 覺得一切都不大真實,茫茫然….
邊緣人格可能有的行為 • 不太注意別人的個人界限、分寸 • 不太能確立自己的個人界限、分寸 • 行事衝動 • 自傷 • 揚言要自殺 • 貿然投入所有的感情 • 反覆無常,令人覺得怎麼做都不對 • 無事生波,或把日子過的一團混亂 • 翻臉如翻書 • 指責別人做了他們根本沒做的事或感覺
邊緣人格者自傷的原因 • 感覺自己活著,較不麻木、空虛 • 表達憤怒 • 懲罰自己或表達對自我的憎恨 • 減緩壓力或焦慮 • 感覺可以控制痛苦 • 喚回真實感,感到真實 • 專注於肉体的痛苦而減少心中的痛苦 • 向人傳達痛苦心情或求助…. --對患者而言,它們不只是行為而已,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邊緣性人格疾患 • ”邊緣”由來:二十世紀上半葉時,認為這些患者處於精神官能症和精神病的邊界地帶 • 常見的防衛機轉:分裂 • 盛行率:1-2%,女性為男性的2到3倍 • 治療: • 住院治療 • 心理治療 • 藥物治療
如何面對邊緣人格? • 了解對方,改變內在自我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了解自己處境及責任,設定個人界限 --(燈塔) • 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不作沈默的羔羊 • 擬定好具体計畫,關愛但保持超然(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面對怒氣、自傷….) • 保護孩子、同學、朋友不受影響及傷害…. • 分擔壓力、尋求協助
一家六口全起乩 醫師說是集体催眠 •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廣新聞洪珍瑩報導)高雄市有一家六口自稱神明附身,還全家集体起乩。精神專科醫師說,這應該是一種集体催眠,因家人分享,而更加深妄想行為。 高雄市發生一家六口集体起乩,還因此造成一人離奇死亡。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周煌智說,這可以說是一種集体催眠的歇斯底里症,並因家人的分享,而更加深集体的妄想行為。 • 至於說,因為深信神明附身,全家起乩,甚至不吃不睡而吃屎吃尿。醫師說,應該是一種在催眠狀態下的退化行為,因此而出現小孩子把屎把尿的情形。而這類案例,在精神科經常見到,多發生在社經地位低,少與外界接觸的家庭。
尖叫不止 彰化6高職生送醫 • 【大紀元12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我從來不曾這樣,頭突然很痛,只想大聲尖叫!」彰化縣私立達德商工餐飲科學生昨天在校慶前夕進行雞尾酒調酒測試時,可能因過於亢奮,有六名學生突然全身抽搐、手腳抖動、尖叫不止,其中一名學生經施打鎮定劑,情緒恢復穩定後,如此解釋。 • 六人在注射鎮定劑後,慢慢恢復正常。處理的醫師謝明憲表示,這是情緒失控導致「歇斯底里」現象,但六人同時發生的集體現象,相當少見;事發後,校方安撫該六名學生,並進行心理輔導。 • 當事人之一的許姓女同學說,昨天該班正準備校慶園遊會的雞尾酒攤位,同學們圍在一起調製各種雞尾酒,原本現場氣氛非常輕鬆,但大家求好心切,一杯接著一杯試調,情緒也越來越亢奮,部分同學的情緒竟然失控,她也被感染,頭痛欲裂,大聲尖叫才能舒緩。
在場目擊的同學表示,先是一名同學出現恍神、兩眼呆滯的模樣,接著其他五名同學像「中邪」似地大聲尖叫,大家試圖拍醒六位同學,但沒有任何幫助,趕緊叫校護來幫忙。在場目擊的同學表示,先是一名同學出現恍神、兩眼呆滯的模樣,接著其他五名同學像「中邪」似地大聲尖叫,大家試圖拍醒六位同學,但沒有任何幫助,趕緊叫校護來幫忙。 同儕起哄 情緒失控 校方將六名學生送往田中鎮仁和醫院急救,並由校護安撫。學生經施打鎮定劑後,情緒經過半小時到一小時才漸漸緩和下來,休息後已出院。 校方表示,今天是該校四十一週年校慶,學校擴大舉辦園遊會,該班學生對於雞尾酒調製非常專精,可能得失心太重,想調製出最佳的雞尾酒,在同儕間互相起哄下,團體情緒升高,導致部分同學情緒失控,將安排心輔師進行心理輔導。 校方強調,六名學生過去並無類似症狀,成長背景也都很正常。
小辭典/歇斯底里症 • 原因:歇斯底里(hysteria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因思想、感情的矛盾、衝突經由轉化作用表現於身體。容易焦慮或憂鬱的人較易出現此症狀,且依個人的心理狀態會間歇性持續發作,應求助精神科醫師進行長期的心理治療。 • 外在表現:抽搐、麻木、嘔吐等機能障礙。 • 注意事項:患者受到重大刺激時,通常會狂叫、摔東西,旁人應注意其是否持刀、鈍器等危險物品,並儘速協助就醫,通常施打鎮定劑後,情緒便能舒緩下來。 • (資料來源:精神科醫師徐長庚,整理:記者顏宏駿 )
THE EN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