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 第 九章 内分泌. 目录. 内分泌. 内分泌概述. 下丘脑与垂体. 4. 1. 甲状腺. 3. 2. 肾上腺. 胰岛. 5. 调节钙 / 磷代谢的激素. 6.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一 . 内分泌系统. 二 . 激素. -1*. 内分泌系统. 1 .定义: 指内分泌腺及体内散在内分泌细胞所组成的系统. 2 . 主要内分泌腺: ( F ).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甲状旁腺. 3 . 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心、肾、消化系统、下丘脑等. 一 . 激素.

libb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内分泌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 第 九章内分泌

  2. 目录 内分泌 内分泌概述 下丘脑与垂体 4 1 甲状腺 3 2 肾上腺 胰岛 5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6

  3. 第一节内分泌概述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一.内分泌系统 二.激素

  4. -1* 内分泌系统 1.定义:指内分泌腺及体内散在内分泌细胞所组成的系统 2.主要内分泌腺:(F)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甲状旁腺

  5. 3.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心、肾、消化系统、下丘脑等 一. 激素 (一)激素定义及作用的对象 1.激素: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2.靶:即激素作用的对象,eg: 靶细胞、器官、靶组织等 (二)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含氮激素 1)特点:占多数,为水溶性H

  6. -1-2 第一信使 包括:cAMP、 cGMP、 Ca、 IP3、 DG 2)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F) H细胞膜R G蛋白第二信使PK靶细胞 2.类固醇类与甲状腺激素 1)特点:脂溶性,占少数 2)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F) H 通过细胞膜H-核R活化特定基因产生生理反应

  7. -3 (三)激素运输的途径(F) 1.内分泌(远距分泌):H-血液-靶细胞 2.旁分泌:H-弥散至临近细胞 3.神经分泌:由神经细胞分泌激素 4.自分泌

  8.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特异性、高效性、信息传递作用 2.激素间相互作用 1)协同与拮抗 2)允许作用: 激素本身不能对某器官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种激素能产生作用的必备条件

  9.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垂体的结构与联系 二.下丘脑-腺垂体轴 三.下丘脑-神经垂体轴 四.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有靶腺)

  10. -4 腺垂体:本质为内分泌腺,分泌7种激素 神经垂体:贮存、释放ADH和OXT的部位 一. 下丘脑、垂体的结构与联系 (一)下丘脑、垂体的结构 1.下丘脑:位于前脑基底部(F) 2.垂体:位于颅底蝶鞍垂体窝内,分泌H最多的内分泌腺 3.垂体分

  11. -5 (二)下丘脑-垂体的联系 1.下丘脑-腺垂体系统(F) 下丘脑促垂体区(调节性多肽)腺垂体垂体门脉系统(特殊血管系统)腺垂体(分泌7种促H) 2.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ADH、OXT)下丘脑垂体束(N纤维)神经垂体(储存、释放ADH、OXT)

  12. -5* 作用:促生长、代谢还需生长介素(SM)的参与 幼年:GH巨人症,GH侏儒症;成年:肢端肥大症(F) 二. 下丘脑-腺垂体轴 (一)下丘脑:分泌9种调节性多肽/ 腺垂体H的释放 (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1.无靶腺的激素:GH、PRL、MSH 1)GH(生长素) 2)PRL(催乳素):作用很广

  13. 乳腺 :引起并维持泌乳 性腺:与LH共同维持黄体分泌孕激素 在应激反应中PRL与ACTH、GH一同增加 3)MSH(促黑激素):促黑素细胞分黑色素 2.有靶腺的激素:TSH、ACTH、LH、FSH 1)TSH(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分泌T3、T4 2)ACTH(促肾上腺皮质H)—促肾上腺皮质分泌3种H 3)LH(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促性腺分泌性H

  14. 三. 下丘脑-神经垂体轴 (一)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1.ADH(抗利尿激素):略 2.OXT(催产素):乳腺泌乳(排乳反射)、子宫收缩(妊娠) (二)神经垂体: 下丘脑分泌的ADH和OXT送到神经垂体贮存、释放

  15. 腺垂体(分泌7种促H) 甲状腺(T3、T4) 靶腺 四. 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有靶腺)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下丘脑(分泌调节性多肽)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 性腺(雌、雄激素)

  16. 第三节甲状腺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素的合成 二.甲状腺素的作用 三.甲状腺素分泌的调节 四.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有靶腺)

  17. -6 来源于食物 MIT+DIT T3 由碘泵主动摄取 DIT+DIT T4 一. 甲状腺素的合成 (一)甲状腺素 1.指T3、T4,二者数量比:120,活性比:51 2.T合成原料为I和TG ,合成部位在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 (F) (二)甲状腺素的合成(四部) 腺泡聚I  I- 的活化 酪AA碘化(MIT、DIT)  缩合 甲状腺过氧化酶(TPO):促进I的活化、酪氨酸的碘化及缩合

  18. P6

  19. -7 二. 甲状腺素的作用(F)

  20. P7

  21. 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TSH) 促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促甲状腺细胞增生、腺体增大 甲状腺(T3、T4) 三.甲状腺素分泌的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TRH)

  22. (二)自身调节: 甲状腺具有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而调节自身对碘的摄取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 碘缺乏T3、T4TSH、TRH单纯性甲状腺肿 碘过多则甲状腺聚碘作用减弱或消失,称为Wolff-Chaidoff效应 (三)自主神经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交感(+),副交感(-)

  23. 第四节肾上腺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髓质

  24. 一. 肾上腺皮质 (一)肾上腺皮质结构 1.球状带(15%):分泌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2.束状带(78%):分泌皮质醇(糖皮质激素) 3.网状带(7%):分泌性激素(雌、雄H) (二)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生理作用(见下页) 2)药理作用(4抗) 抗炎、抗毒、抗休克、、抗过敏、免疫抑制

  25. 2.应激反应 1)定义: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活动 ,ACTH及糖皮质激素分泌 2)意义:增强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度难关) 3.分泌调节 1)糖皮质激素的节律性分泌:午夜最低,清晨最高

  26. -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糖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腺垂体(ACTH) 刺激发育生长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 2)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F) 下丘脑(CRH)

  27. (三)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昼夜节律

  28. 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醛固酮)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循环血量降低时,可以增强肾球旁细胞释放肾素,从而提高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水平,所以把这种系列作用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称RAA系统或RAAS)。 ①循环血量下降,交感神经兴奋,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②循环血量降低,刺激肾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引起球旁细胞肾素释放增多 ③循环血量减少,流动到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Na+、Cl-降低,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多 肾素释放到血液中,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Ⅱ 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 促进醛固酮的生成与释放 2、血K+和血Na+浓度

  29. 二. 肾上腺髓质 (一)嗜络细胞分泌的激素 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二者比例:4 1 (二)应急反应 1.定义:交感N-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 ,E和NE分泌增加 2.意义:调动人体的储备力 3.与应激反应刺激相同,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人体抗病力

  30. 第五节胰岛 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结构和功能 二.胰岛素 三.胰高血糖素

  31. P8

  32. -8 一. 胰岛结构和功能 (一)胰岛的外分泌腺:胰液小肠消化 (二)胰岛的内分泌腺:H血液调节 1.A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 2.B细胞(70%):分泌胰岛素 (F) 3.D细胞(7-8%):生长抑素抑制A、B细胞分泌激素

  33. 二. 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F)

  34. 激动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应急反应) 安静时:迷走-胰岛素系统兴奋 1)交感神经: 胰岛素分泌(受体) 2.激素 胃肠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 2)迷走神经: 胰岛素分泌(M受体) NE、E、生长抑素:抑制分泌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 直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

  35. 三.胰高血糖素 作用:促分解代谢和能量的动员,血糖、脂 、蛋

  36. 第七节 松果体的激素和前列腺素 • 褪黑激素 • 前列腺素

  37. 生殖 第 八 节性腺与胎盘

  38. 目录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1 2

  39. -1 雄(精子)、雌(卵子)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 着床(受精卵胚泡植入子宫) 妊娠(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分娩 (F) 生殖细胞形成 生殖:

  40. 第一节男性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一.男性生殖器官 二.睾丸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41. -2 一.男性生殖器官 1.主性器官:睾丸 2.附性器官: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精囊、阴茎(F)

  42. -3 曲细精管 生精细胞:产生精子 (F) 支持细胞:支持、营养生精细胞 间质细胞 二. 睾丸 (一)睾丸的结构 :内分泌功能 分泌 雄激素 (二)睾丸的功能:生精作用、内分泌功能

  43. (三)雄激素(主要为睾酮)的作用 1.维持生精 2.刺激生殖器官生长发育,促男性副性征出现 3.维持正常性欲 4.促蛋白质合成和红细胞的生成

  44. (四)抑制素的作用 • 抑制FSH的合成分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