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老师欢迎各位新同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老师欢迎各位新同学!.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我校材料科学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 陆 兴 2010 年 9 月 6 日. 内 容 提 要. 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材料科学的内涵 我校材料科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我校材料科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讲教授介绍 材料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结束语. 1. 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新石器时代 一万年前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 3000 年

libb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老师欢迎各位新同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老师欢迎各位新同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全体老师欢迎各位新同学!

  2.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我校材料科学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 陆 兴 2010年9月6日

  3. 内 容 提 要 • 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 材料科学的内涵 • 我校材料科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 我校材料科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 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讲教授介绍 • 材料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 结束语

  4. 1. 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 新石器时代 一万年前 •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 • 铁器时代 公元前1300年

  5. F-14 • 上世纪七十年代,信息、材料和能源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 新的世纪,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其重要标志。 CRH3动车组

  6. 2. 材料科学的内涵 从宏观物体到原子的尺度变化

  7. 原子是如何排列形成我们看到的物体的? • 绝大多数材料中原子周期性排列成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结构。这种规则排列的结构统称为晶体。 • 只有极少数材料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或者说是无序的,称为非晶体。如玻璃等。

  8. 元素周期表-所有材料的基础

  9. 材料的性质 力学性质:硬度,耐磨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疲劳强度,抗蠕变强度等。 物理性质:电阻率,磁性,热传导,热膨胀系数,熔点,热电性,磁阻,内耗,光学性质 化学性质:耐腐蚀性质,抗高温氧化性,催化性质,储氢性质

  10. 材料科学研究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材料科学研究化学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 Hardness (BHN) 中碳钢从高温以不同冷速冷却后的硬度

  11. 现代材料发展简史 • 18世纪蒸汽机 19世纪电动机。 • 1850年钢产量6万吨,1854年发明转炉炼钢,1864年发明平炉炼钢,1890年2800万吨。电炉炼钢:1887年高锰钢,1900年W18Cr4V高速钢,1903年硅钢,1910年镍铬不锈钢。铝、铜、镁、钛有色金属。 • 有机化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19世纪末人造丝,1909年酚醛树脂,1920年聚苯乙烯,1931年聚氯乙烯,1941年尼龙。大量进入金属材料的传统领域。 • 陶瓷材料-建筑材料、容器或装饰品。各种先进陶瓷的发展。但还没有发展到金属与高分子的程度。 • 复合材料-天然材料大多是复合材料。金属基与树脂基复合材料。

  12.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组成的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不同类型组成的复合材料; • 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 • 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主)与功能材料(以物理和化学性能为主)。

  13. 材料科学的发展 材料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先进材料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 传统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玻璃、木材、合成纤维、树脂、橡胶、塑料等传统材料,其特点是量大面广、矿产资源消耗大户、环境污染大户。 • Metallurgy-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y- Material • 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发展 •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 各种材料性能的相互补充与竞争

  14. 材料科学发展的方向 • 材料制备工艺与技术的开发——传统制备工艺的节能减排问题。绿色加工!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问题——强磁场、强冲击波、超高压、空间失重、超高真空、强制快速冷却;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原子或分子加工-芯片、光刻机、FIB • 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现有材料扩大应用范围(不同环境介质、受力方式和大小),失效分析,可回收材料的推广 • 开发先进材料,发展高技术产业——信息功能材料将得到更高的重视;先进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永恒的主题;能源材料的开发有广阔的前景;有机高分子材料将有更大发展;生物材料将受更大重视;纳米材料及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迫在眉睫 • 材料设计——量子设计(Quantum design),电子运动;原子设计(Atomic design),nm,原子排列;微观设计(Micro-design),m,相变、晶界控制; 宏观设计(Macro-design),mm,铸造时的结构与偏析,锻造时流线变化。 • 科学仪器与检测装置——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镜(HREM)-扫描透射电镜(S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15. 3. 我校材料科学专业发展简史 1975年 热处理本科专业招生 1987年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9年 铁道部重点专业(当时我校唯一的部重点专业) 2000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招生 200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8年 辽宁省重点学科 戚正风:我国热处理行业知名学者,中国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我校热处理专业主要创办人。 张彦生: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多项国家教委科学奖。是颇具中国特色的铁-锰-铝系低温钢、无磁钢、耐热钢和功能合金的主要开拓者。 王传雅:我国热处理行业知名学者,亚温淬火工艺的发明者,获多项国家和省市科学进步奖。 徐萃章: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所时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中国电子探针领域的开拓者。

  16. 基础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大学化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化学,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学。 专业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表面工程,热处理设备与炉温仪表,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功能陶瓷,粉体加工与制备,特种无机材料。 4. 材料科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17. 5. 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讲教授介绍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物理,力学,化学则是材料科学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则是在这些基础学科上,对组成材料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的空间堆垛方式(晶体学)、晶体的塑性形变、相图及扩散等材料基础知识的全面阐述。《物理化学》是本课程最主要的基础课程。主讲教授:王德庆教授,章为夷教授,权高峰教授,刘德义副教授。

  18. 《材料概论》主要概述材料领域所涉及的基础材料及先进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研究状况。本课程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前期入门课程。主讲教授:高宏教授。《材料概论》主要概述材料领域所涉及的基础材料及先进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研究状况。本课程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前期入门课程。主讲教授:高宏教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主要讲述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基础无机材料的工艺过程和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材料科学基础》是本课程最主要的基础课程。主讲教授:王晶教授,于洪波讲师。 《粉体加工与制备》主要概述无机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无机化学》《材料工程基础》是本课程的主要基础课程。主讲教授:王修慧副教授。

  19.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热加工的概括。 材料的制备方法 1,冶炼铸造锻压或轧钢焊接 2,粉末冶金 主讲教授:高飞、许鸿吉教授,王大勇、杨军副教授 《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是研究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获得不同组织,以得到理想使用性能的科学。成分-组织-性能关系这一材料科学的主线在本课程得到最充分体现,本课程提供从事机械工厂热处理技术工作最直接和主要的知识。 主讲教授:覃作祥教授

  20. 《材料力学性能》是阐述材料在各种力学载荷条件下微观和宏观行为的科学,是《工程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延伸和深化。主讲教授:丁志敏教授、严峰副教授;《材料力学性能》是阐述材料在各种力学载荷条件下微观和宏观行为的科学,是《工程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延伸和深化。主讲教授:丁志敏教授、严峰副教授;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磁学、电学、光学、热学、弹性(声学)等性能,是功能材料的基础。主讲教授:陆兴教授; 《材料腐蚀与防护》包括高温氧化和电化学腐蚀,从中可了解到材料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破坏的规律,并找到相应的防护方法。主讲教授:朱雪梅教授、沈长斌副教授、刘芳博士。

  21. 《金属材料学》是讲述各种金属材料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各种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它涵盖各种复杂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在《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后开设。主讲教授:朱雪梅教授,张勇博士《金属材料学》是讲述各种金属材料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各种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它涵盖各种复杂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在《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后开设。主讲教授:朱雪梅教授,张勇博士 《表面工程》是材料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基础是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本课程介绍材料科学中的各种表面方法。主讲教授:赵秀娟教授、任瑞铭教授

  22. 《热处理设备与炉温仪表》讲述热处理过程所需的各种高温炉和控温仪表知识,是走进实验室和热处理车间进行各种材料科学实验的前提。主讲教授:王德庆教授。《热处理设备与炉温仪表》讲述热处理过程所需的各种高温炉和控温仪表知识,是走进实验室和热处理车间进行各种材料科学实验的前提。主讲教授:王德庆教授。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是检验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主要课程,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重点是X射线结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学。主讲教授:薛玉芝教授,张志华教授,严峰副教授

  23. 刘德义副教授 1987年 本科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0年 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 1997年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98年起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5年起 任金属材料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 承担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大连市攻关项目、大连市计划项目、铁道部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从事金属复合材料、钢铁热处理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2项、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主要论文: 1、Annealing twin boundary cracking in the low-temperature brittle fracture of a high-nitrogen bearing austenitic steel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4, (39): 2841-2848. 2、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mperature Brittle Fracture Surface of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eel [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24-325: 447-450. 3、铜/钢扩散复合双金属界面组织与性能.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 28 (1): 110-113. 4、钛-钢扩散复合界面组织与结合强度[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 28: 239-242. 5、白铜/钢双金属管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J].焊接学报,2007, 28 (1): 21-24. 6、高氮奥氏体钢低温断面的晶体学分析[J].金属学报,2007, 43 (12): 1233-1238. 7、碳钢黄铜中间层不锈钢液固相扩散结合区组织[J].焊接学报,2009, 30 (4): 61-64. 8、碳钢-Cu箔中间层-304不锈钢瞬间液相扩散结合区组织与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 31 (1): 126-131.

  24. 1987年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 精细陶瓷研究中心主任 材料学院院长 省高校无机超细粉体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际机械化学理论与应用学会理事 国务院及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高宏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化学法超纯无机粉体”及“机械化学法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共主持国家、省、市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各类横向课题30余项,特别在超纯氧化铝粉体制备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订国家军用标准1项,并先后指导博士后3人、博士生15人、硕士生26人 。

  25. 198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有色冶金系 1991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有色系 1998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99年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系讲师 2000年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系副教授 2005年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王晶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无机粉体材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大连市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主持横向课题两项。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

  26. 张俊计教授 2000.03-2003.06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3.07-2005.06 中科院上海光学机械所,博士后 2008.06-2008.1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5.07-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 •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7项。 • Synthesis of ultrafine YAG:Tb phosphor by nitrate-citrate sol-gel combustion process, Mater. Res. Bull., 38(2003)1249-1256 •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single-phase nanocrystalline YAG:Eu phosphor, J. Mater. Sci. Lett., 22(2003)13-14. • A novel synthesis of phase - pure ultrafine YAG :Tb phosphor with different Tb concentration,Mater. Lett., 57(2003)3077-3081. • Nd:YAG透明陶瓷的烧成及其显微结构研究,硅酸盐学报,2005,33(6):14-18 •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反应机理,陶瓷学报,2010,31(1)

  27. 1984年 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材料工程系 1987年 硕士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金属材料专业 2005年 博士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1996.11-1997.12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金属学及金属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2.11-2003.4 德国得累斯顿 固体及金属材料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葛继平教授 校长、博导 • 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耐磨合金材料和金属基功能材料等。承担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多项科技开发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 J.P.Ge,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5(1996)146-148. • J-P Ge, R-X Che & X-Z Wang,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10(1998)69-73 . • Ge Jiping,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5(1999)223-229. • 葛继平,陈美玲,刘书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4(2003) 22-28. • 葛继平, 姚再起, 刘书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1(2005)1-5.

  28. 国 军教授 1994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专业 1998年4月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专业 2001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1.07-2003.04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博士后 2003.04-2004.06  大连铁道学院副教授   2004.06-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2007.9-2008.10 日本东北大学 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超细粉体、陶瓷涂料/涂层、多孔功能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共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1. Guo-jun Li, Rong Tu, Takashi Goto,Preparation of polycrystalline BaTi2O5 erroelectric ceramics,Materials Letters,2009,63(27):2280-2282 2. Guo-jun Li, Rong Tu, Takashi Goto, Preparation of BaTi2O5 by pressureless sintering,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9,44(2) :468-471; 3. Guo-jun Li, Li-bin Fu Chun-huan Chen Xue-jun Cui Rui-ming Ren, A Novel Chemical Route for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Al2O3 Powder, 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2008, 195: 35-42;(SCI、Ei) 4. Guo-jun Li, Zhan-ru Sun, Chun-huan Chen, Xue-jun Cui and Rui-ming Ren,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line MgAl2O4 spinel powders by a novel chemical method,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17): 3585-3588; (SCI、Ei) 5.李国军 等,一种纳米金属氧化物或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126625.3。2008.2.13

  29. 章为夷教授 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冶金系 1985年8月获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硕士学位 2009年6月获得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85年9月到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工作 先后主持参加过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科委“九五”期间20 个重大投产资助项目;铁道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大连市科委项目等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研究利用废玻璃制备玻璃陶瓷技术,其中利用废玻璃制备可加工玻璃陶瓷和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板材两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Weiyi Zhang and Hong Gao. Preparation of Machinable Fluoramphibole Glass–Ceramics from Soda-Lime Glass and Fluormica, Int. J. Appl. Ceram. Technol., 2008 5 (4): 412–418 Weiyi Zhang, Hong Gao, Buoyu Li and Qibin Jiao. A novel route for fabrication of machinable fluoramphibole glass-ceramic, Scripta Material, 2006, 55 (3): 275-278  章为夷, 高宏. 氟云母加入量对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反应析晶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07, 35 (10): 1396-1400 章为夷,高宏. 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的制备,人工晶体学报,2006,35(6):1392-1396

  30. 王德庆教授、博导 • 1982.2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 • 1984.9 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1991.8-1992.8 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 1992.8-1994.6 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 博士后 • 1997.9-1998.3 比利时陶瓷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 1999.4-1999.9 比利时鲁汶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以新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工艺、组织与性能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攻关计划、铁道部科技基金等科技项目。自主开发了闭孔泡沫铝、全开孔泡沫铝、铜、镍,钢铁表面自生陶瓷化等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为SCI收录。代表性论文: 1,Wang Deqing等,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9 (2004) 5, 1-5. 2,Wang Deqing等,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361 (2003) 1-2, pp. 45. 3,Wang Deqing等,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34A (2003) 6, pp. 1357. 4,Wang Deqing等, Journal of Advanced Materials, 34 (2002) 1, pp. 27. 5, Wang Deqing等, Journal of Advanced Material,36 (2004) 2, 56-58

  31. 赵秀娟教授 1983年 本科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热处理专业 1983.8至1988.3 机械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1988.3至1999.3 大连交通大学 工程师、副教授 1999.4至2000.3 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 留学 2004年 获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以表面工程、焊接组织与性能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基金、国防科工委、铁道部基金、大连市计划等共15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31篇。代表性论文有: 1,赵秀娟等,日本金属学会誌,2004,68(2)  2,Zhao Xiujuan ,CHINA WELDING.2004,13(1) 3,赵秀娟等,焊接学报,2003,24(3) 4,赵秀娟等,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增刊 5,Yang Dexin, Zhao Xiujuan et al, China Welding,1996.5(1)

  32. 丁志敏教授、博导 1982年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热处理专业 1984年硕士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 2000年晋升为教授 2009年获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 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及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大连市首届十大青年科技标兵,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班导师等。在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领域有诸多建树。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鞍山市科技进步奖及大连市技术发明奖各一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六项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33. 沈长斌副教授 1994年7月 本科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 1997年6月 硕士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材料专业 1997年7月至2001年11月在大连交通大学科研处工作,副主任科员。 2001年11月调入金属材料教学与研究中心 • 以金属材料腐蚀科学与缓蚀剂防护技术、第三代太阳能光伏电池为主要研究方向,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中澳科技合作项目、辽宁省基金项目等共4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 C.B Shen ,S.G Wang, H.Y. Yang, K.Long, and F.H.Wang, Corrosion Science (accepted) • C.B.Shen, D.Y.Han and H.Y.Ya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uppl.(2003) P1-4 • C.B Shen ,S.G Wang, H.Y. Yang, K.Long, and F.H.Wang,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aca ,20(6),P664-667 • S.G.Wang, C.B.Shen etc,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in press) • D.Y.Han, H.Y.Yang, C.B.Shen, powder technology,147(2004),P113-116

  34. 严峰副教授 • 以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组织与性能、高温变形为主要研究方向,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天工业部科技创新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3项。代表性论文有: • F. Yan, K. Wu. Scripta Materialia. 2005,vol53:361-365 • F. Yan, K. Wu.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2003, Vol.16, No.3: 217-220. • F. Yan, K. Wu. Materials Letters. 2003, vol57:1992-1996. • F. Yan, K. Wu.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03,Vol.13, Special • 1:195-197.

  35. 1984年 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金属材料专业 1987年 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2000年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3-2004年 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8-2009年 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陆兴教授、博导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和大连市优秀人才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现从事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马氏体相变、多孔材料的研究。代表性论文: LU Xing et al J. Mater. Sci. & Tech, 19(2003), No.4 269 LU Xing et 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347 (2003) 258 LU Xing et al, J. Mater. Res. 15(2000),No.2, 329. LU Xing et al, Scripta Materialia, 42(2000) 433. LU Xing et al, J. Phys. D: Appl. Phys., 31 (1998) 884

  36. 1982年 获沈阳工业大学学士学位 1984年 获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2000年 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1996年~1998年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2005年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0年7月~8月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7年~2008年 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任瑞铭教授 博导、副校长 以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表面工程、工模具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计划等项目20多项。曾获国家发明奖,被评为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辽宁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入选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内外专利8项。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焊接分会理事长、热处理分会副理事长、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Industrial Heating》杂志编委、《金属热处理》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R. -M. Ren, J. Phys. Chem. B, 2006, 110(21), 10567-10575 R. -M. Ren, et al, J. Am. Ceram. Soc. 2002,85(4) P819 R. -M. Ren, et 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0, 286A, 65 R. -M. Ren, et al,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0, 35(23), 6015 R. -M. Ren, et al, Scripta Materialia, 1998, 38[5] 735

  37. 朱雪梅教授 1987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1990年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990年分配到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工作。 1992年任讲师,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 以腐蚀科学与工程、材料表面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共8项科研项目。曾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共发表论文32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1. X.M.ZHU, M.K .LEI,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13(2005) 331-334. 2. X.M.ZHU, M.K .LEI,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31(2000)400-403 3. X.M.ZHU, Y.S.ZHANG, Corrosion, 54(1998) 3-12 4. X.M.ZHU, Y.S.ZHAN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25(1998) 11-16 5. X.M.ZHU, Y.S.ZHANG, British Corrosion Journal, 32(1997) 127-131

  38. 196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本科毕业 1982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 1989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 1992-1993年荷兰FOM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0年、2004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1982-至今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1994-1998兼研究生部主任 《电子材料与器件》教学及研究中心主任 薛钰芝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新技术、电子显微学、现代测试技术、第三代太阳能光伏电池。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中澳(大利亚)科技合作特别资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教委留学基金项、铁道部目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 Yuzhi Xue,Changbin Shen,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hermal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s, IEEE, RTP2000,Gathersburg, Maryland, US. (2000)P310 • Yuzhi Xue, J.Appl.Phys., 80(4), 1996, P2121 • Yuzhi Xue,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1994,P395 • Yuzhi Xue,Appl. Phys. Lett.,63(24), 1993, P3297 • Yuzhi Xue,SCANNING-PROBE MICROSCOPY OF THE NEVAC, Amsterdam, May, 1993

  39. 覃作祥教授 1986年 本科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热处理专业 1989年 硕士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热处理专业 1996-2004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2004-200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块状金属玻璃、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课题,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Zuoxiang Qin等,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s & Technology,2009 Vol. 25 (06): 853-856 覃作祥等, 金属学报. 2009, (05), 620-624. 覃作祥等,金属学报,37(2001), No.2,   127 Zuoxiang Qin 等, Hyperfine Interactions, 116 (1998), 225. Qin Zuoxiang等, J. Mater. Sci., 31(1996),2311.  

  40. 权高峰教授、博导 2006年被聘为大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硕士学位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 • 02.2006— “交通运输装备轻量化研究所”所长。主持铁道部、教育部、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各1项,省政府项目3项,其他5项。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授权2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EI-ISTP收录33篇,SCI他引20多篇次 • 01. 2001—01.2006:高级研究员,德国GKSS研究中心材料研究所。承担德国SFB371(B8)研究项目,进行高强度铝合金,以及DFG 项目 。02. 1999—04. 2001:研究教授,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机器制造与电器工程系。承担BMBF项目1项,BMW项目1项02. 1995—12. 1998: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4项 • 06. 1994—02. 1995:项目官员,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04. 1988—05. 1994:讲师/研究工程师,承担各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03. 1986—03. 1988:助教,西安交通大学参加3项企业和国家研究计划

  41. 张志华教授 2001年 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专业 2004年 硕士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专业 2007年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7-2008年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2008-至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主要研究方向为透射电子显微学在材料中应用,主要包括能量损失谱,会聚束电子衍射,以及原位透射电镜等。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 Z. H. Zhang, X. F. Wang, J. B. Xu, S. Muller, C. Ronning and Q. Li. Nature Nanotechnology, 4, 523 (2009). • Z. H. Zhang, J. J. Yang, Ming He, X. F. Wang, and Q. Li. • Appl. Phys. Lett., 92, 171903 (2008). • 3. Z. H. Zhang, X. Y. Qi, and X. F. Duan. • Appl. Phys. Lett., 89, 242905 (2006). • 4. Z. H. Zhang, H. H. Liu, J. K. Jian, K. Zou and X. F. Duan. • Appl. Phys. Lett., 88,193101(2006).

  42. 材料科学专业教师的一些统计数据

  43. 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

  44. 7. 结 束 语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没有一切。中国的进步需要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能够脚踏实地为国效力的材料科学工作者。因为这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材料学科——严谨治学、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基本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学术环境;一支具有国际水准,在我校首屈一指的师资队伍。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大四 专业课 毕业论文 大三 专业基础 课,部分专业课 大二 基础课 大一 基础课 高中 一流人才?

  45. 祝愿每个学生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成绩斐然!祝愿每个学生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成绩斐然! http://www.whystudymaterials.ac.uk/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