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865 Views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主讲人: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 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一、教材研究与编写的基本原则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三、各单元教材的分析.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材研究与编写的基本原则.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发展性 。.
E N D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主讲人: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 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 一、教材研究与编写的基本原则 •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 三、各单元教材的分析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材研究与编写的基本原则 •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 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发展性。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创新 、实用、开放 • 创新:以《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 实用: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 开放: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基础性、发展性、发展性 • 基础性: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 • 丰富性:教材内容同时是丰富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是丰富的。 • 发展性:教材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 (一)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 (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 (三)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 (四)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 (五)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 (六)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 (七)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八)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 增加了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 “位置”; • “图形的拼组”; • “认识时间”; • “探索规律”; • “统计”;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第10页“20以内退位减法”主题图,第88页“找规律”主题图 (2)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第61页“发新书”,第72页“作业评比”“生活中的数学”(第6、37、85页) (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例如:引进“小精灵”──聪聪、明明。 第25页“小松鼠”,第41页“小熊一家” 设计了活动(第9页“听反话”、30页“教你折飞机”页)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 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统计”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第27、73页) •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第36页“百球图”第29页的“拼一拼”)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五)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第19页“放学以后”第2页“公共汽车站”)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六)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第31、40页) •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第12、15、62页) •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七)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1)安排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位置”“图形的拼组”) • (2)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八)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 (1)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 (2)结合计算教学进行解决问题教学,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3)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各单元教材的分析 • 第一单元 位 置 •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减法 •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 第八单元 找规律 • 第九单元 统计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一单元 位 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编排特点 • 教材说明 • 教学建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课标》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按照四条线索展开的──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在第一学段,对“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位置”──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 使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编排特点 • 1.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 ① 先“上、下” →再“前、后” →最后是“左、右”。 ② 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 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 区分方位。 所以教材的编排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教材说明 1、“上、下”:(1)两两比 (2) 三者比 (3)下面有什么 2、“前、后”:(1)排队上车图 (2)站牌图 3、“左、右”:(分三个层次):(1)建立左、右标准(2)相对性(3)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 4、“位 置”: 作用:实际生活需要─学生座位、影院、梯形票价。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编排:① 从座位引入;② 确定动物卡片的活动。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五)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具体编排 教学建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用数学。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教材说明 • 知识结构表: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具体编排: • 1.计算 (1)引入—主题图 让学生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决。 (2)十几减9──例1 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方法。 (3)十几减几──例2 借助十几减9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十几减8、7、6、5、4、3、2)。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具体编排 • 2.用数学──例3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特点:要求的问题结果,不能数出来,要通过 分析计算出来。 • 3.整理和复习 (1)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 (2)引导找规律; (3)重新排减法表。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五)教学建议 •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具体编排 教学建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 • 1.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 2.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1.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知识点) •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的平面图形之间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具体编排 • 1.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例1 • 2.平面图形的关系──例2 • 3.立体图形的关系──例3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教学建议 • 把握好教学要求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编排特点 具体编排 教学建议 探索活动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1. 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 2.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 4. 结合具体事物,感受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编排特点 • 1.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 2.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具体编排 整十数加一位数 和相应的减法 读数、 写数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数 数 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 各种实物 小 棒 百 数 图 直观→数位表 数 位 表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五)教学建议 • 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 练习中的好的素材──p36百球图、p37第5题、p42第1题、 p43第4题等。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数学探索活动) • 作用:1、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位值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 资料──1、位值原则: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含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2、数位:应用位值原则计数,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 • 探索收获── 1、所摆数的个数比用·的个数多1。 2、不遗漏、不重复的摆数法是:先把全部·放在个位或十位上,再逐一向另一个数位移动。 3、不遗漏、不重复的写数法是:数的组成(※按数的大小排列;※每写一个数,就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得到另一个数。)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编排特点 教学建议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 • 人民币的认识。 •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 2. 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简单的计算。 • 3.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教排特点 • 1.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从情景中引入(主题图) (2)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都让学生认识一下。 (3)出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价格(用小数)表示法。 • 2.通过操作认识人民币。(例2、例3、例5)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四)教学建议 • 1. 注意通过摆、换等活动认识人民币。 •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1)小数只是表示物品的价格,不是教学小数的认识。 (2)大面额的人民币只是让学生见一见,不一定非得掌握。 (3)人民币的计算只是简单的,一般是相同单元的相加减。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1 教学教学 目标内容 编排特点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一)教学内容 •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 4.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二)教学目标 • 1.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
新 课 程 培 训 小学数学 (三)编排特点 • 1. 调整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九义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了5个小节的教学内容,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分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或不退位)” 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传统的编排目的在于:教学的步子小,分散难点,增加计算训练的时间,便于熟练计算技能。 ※《课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的要求降低,只要求“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材结构要发生变化。 2. 创设情景,提出计算问题,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课件制作: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陈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