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非选择题试题类型 及解题注意点

非选择题试题类型 及解题注意点. 学生答题中常见的错误 答题时没有思维的过程,拿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 不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审题不清,随意性大。 不能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分析材料。 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一般解题步骤 1 . 审题、破题:找出问的关键词,明确指向 2 . 看材料:结合问看材料,找出 “ 有用 ” 材料 3 . 寻找对应的书本知识 ( 多角度 ) 4 . 表述答案 ( 书写 ) ① 分点

lexi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非选择题试题类型 及解题注意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非选择题试题类型 及解题注意点

  2. 学生答题中常见的错误 • 答题时没有思维的过程,拿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 • 不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审题不清,随意性大。 • 不能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分析材料。 • 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3. 一般解题步骤 1 .审题、破题:找出问的关键词,明确指向 2 .看材料:结合问看材料,找出“有用”材料 3 .寻找对应的书本知识 (多角度) 4 .表述答案(书写) ①分点 ②材料+书本知识有机结合 ③表达的完整性

  4. 题型一:直问直答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一般以设置情境材料的方式出现,考察的对象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设问比较明确、直接,答案来自课本。近几年试卷中类似试题出现的比较多。

  5. 【典型题例】 (2010年 福州中考)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政府在全面考 虑国情的基础上,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罔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40%—5%。 某校开展了“人人都做减碳志愿者”的宣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知识竞赛 (1)请回答。我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 【答题常见错误】 ①答题角度偏差,如例题中把基本国情答成具体国情; ②答案不够完整,如教材中有四个要点,只回答其中三个。

  7. 题型二:演绎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设问通常是两类型,也是两个层次: • 第一类,比较简单的:“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 或者是“材料说明了什么”。 • 第二类,稍微有点难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或者是“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去说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即“怎么说明”

  8. 第一类:设问一般用“上述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体现了什么?”第一类:设问一般用“上述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体现了什么?” • 【答题思路】 认真阅读材料,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一定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9. 【典型题例】 • (2009年 福州 中考)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6月1日起实施。《食品安全法》在制订过程中,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了1 万余条意见和建议,做到“开门立法”,并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4次审议,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审议。这部法律的出台,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综合管理和分段管理中的责任,加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们所学教材知识的哪些观点?(写出两条)(6分)

  10. 【参考答案】 ①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④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⑤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等 【答题常见错误】 ①观点与材料不对应。 ②答题要点遗漏。

  11. 【典型题例】 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对比 表格说明了什么?

  12. 【参考答案】 •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显著增长。(或1952年到2008年,我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 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

  13. ②第二类 一般是“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材料?”如:a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冯艾为何在艰辛中依然感到快乐?b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 【答题思路】 一是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结合, 二是要多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14. 【典型题例】 • 今天是小明15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小明期盼着父亲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给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今天的主角,不料父亲却把第一块蛋糕递给了请来的张阿姨,小明为此很不高兴。这时猛然听见父亲说:“小明,站起来,给张阿姨行礼。”小明有点茫然,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角。父亲接着说:“十五年前,生你的那天,是张阿姨送你妈妈去医院的。”张阿姨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妈妈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妈妈自豪,她很坚强,让你来到了世上。”母亲有些激动,站起来,双眼含泪目不转睛地望着小明,看了十五年,好像仍没看够小明望着母亲眼角日益加深的皱纹,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为自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场景,而自己却常埋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想到这些,小明感到非常惭愧。 …… • 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

  15. 【参考答案】 • (1) 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 (2) 小明之所以感到惭愧,是因为他过去没有认识到父母为抚养、教育和保护自己所作的巨大付出,而自己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却没有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16. 题型三:意义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这类试题一般是针对某一“做法”或者“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为什么要……”,“……有什么积极意义”等。 解答这类试题,思维要开阔,思维要发散, 角度要多样,答题时尽可能采用主体定位法,根据材料中的不同行为主体选取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全方位分析。

  17. 【典型题例】 (2009年 福州 中考)2008年3月起,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联合主办,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正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 …… • 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18. 【参考答案】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分但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 ②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或者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

  19. 【答题常见错误】 ①抓不住试题设问的特点,套题。 ②角度单一,不完整。如例题中只从国家角度或者从未成年角度分析。 ③答案没有组织,集中表现为整段照抄教材,抄到哪里是哪里,这是极不可取的。

  20. 题型四:措施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这类试题考试中较经常出现的。常见的设问如“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有哪些办法”、“你应该怎么做”等。如果设问中没有出现主体的限制词,答题时就应该分别从个人、单位、国家三个主体去思考和作答

  21. 题型五:评析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 以社会热点为依托, 对某些社会现象、行为或者某一观点,能运用所学的思品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 • 常见设问如:“请结合材料对上述做法加以评析”、或直接点明“请你评析”。

  22. 应对策略是要遵循“一评二析三结论”的原则走。应对策略是要遵循“一评二析三结论”的原则走。 • 第一步:评——评正误。即分析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是部分正确还是部分错误(片面)等等。 • 第二步:析——分析事理。运用课本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从“为什么?”或“怎样做?”角度去答。 • 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正确的观点,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目的。

  23. 【典型题例】 (2009.南通中考)近来,“三轮博士”蔡伟的故事成为美谈。蔡伟1991年高考落榜后靠蹬三轮谋生,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业余时间潜心钻研,十几年如一日。他发表了多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复旦大学破格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机会,并成功考取。 有人说:“有了人生的理想就有了理想的人生。” 请结合材料对这种说法加以评析。

  24. 参考答案 • 第一步:评正误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 第二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事理。 题中观点看到了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但是没有看到理想的实现还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蔡伟的成功正是坚持理想,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结果。 • 第三步:总结评价。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而理想的实现更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努力,去践行。

  25. 【典型题例】 • (06年南京中考)南京某十字路口,警察在进行社会治安检查时,发现张某所骑自行车是赃车,要依法扣押该车。张某说:“我家庭困难,这辆车是我花不少钱买来的,就算了吧。”围观市民也纷纷表示同情,请求警察不要处罚张某。 •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人物进行评析?

  26. 【参考答案 】 • ①张某购买赃车的行为,不仅为违法犯罪分子大开了方便之门,而且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危害,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只要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张某既然违法,就应受到法律制裁,不能算了。 • ②围观市民替张某说情,体现了这些市民能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具有团结友善的品质。围观市民请求警察不要处罚张某,说明这些市民的法制观念淡薄,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 ③警察应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依法扣押张某购买的赃车。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

  27. 【答题常见错误】 该类试题由于设问的提示信息少,大部分同学感觉无从下手。 常见错误表现为①不能运用课本语言答题,写了一堆大白话。②答题方法欠缺,不能运用“一评二析三结论”的方法题。③步骤单一。该类试题的答题跨度大,含有三个步骤,但有些同学答题就围绕某一步骤浪费大量答题空间和时间,结果因答案不完整而扣分。

  28. 题型六:认识类 【特点及应对策略】 • 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②“谈谈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 ……”“如何看待……” • 例如: A、请从下列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谈谈对零花钱问题的认识。 B、大家就材料一中留学生行为的意义展开了交流,我认为:

  29. 第一步,说明“是什么”,用一、二句话概括材料中描述的现象。第一步,说明“是什么”,用一、二句话概括材料中描述的现象。 •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设问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原因、影响、意义等。 • 第三步,分析针对这一现象应当“怎么做”,可以从公民个人、企业、国家等不同角度提出具体的措施。

  30. 【典型题例】 • (2010年 福州中考 改编) 冯思广——空军驻某航空兵师的一名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遭遇发动机骤停,为避免飞机坠落在人口稠密地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果断选择改变飞行轨迹,最后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冯思广的选择的认识。

  31. 参考答案 • 第一步是什么:冯思广的行为是珍爱生命的表现。 • 第二步为什么:因为尊重他人的生命也是珍爱生命。生命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冯思广的选择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其生命的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体现。 • 第三步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32. 【典型题例】 • 2006年8月8日,西安市文艺路临时劳务市场内,有几名男子正在盗窃电动自行车,这时,河南人郑卫东挺身而出,他抽出一把菜刀,把其中的一名盗车贼砍成重伤。当警察来带他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做错,我不后悔!”围观的市民也纷纷对他说:“你做得对,我们支持你!” •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

  33. 三个主体:歹徒 郑卫东 围观市民 • 对每一个人物,我们可以从“是什么”(对/错/片面);“为什么”(依据或者理由);“怎么样”(正确的做法) 分析

  34. 【参考答案】 • (1)郑卫东具有正义感,他敢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正确的。但是,他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手段是错误的。因为他对别人构成了伤害,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围观的市民支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应该肯定的,说明他们具有正义感,敢于弘扬正气。但是这些市民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 (3)郑卫东在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时候,应该注意手段和方式的合法性,不能“以暴治暴”,作出违法的事情。一方面要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自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