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 附 181 例报告

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 附 181 例报告. 天津医院 孔令震. 肘尺管 62 腕管 58 后骨间神经 27 前骨间神经 15 腕尺骨 12 挠管 4 旋前园 3. 手术. 全部病历病变切除松解神经束间神经松解 48 神经变性病变切除吻合神经 5. 复查 131 例 完全恢复 102 例 77.86% 部分恢复 18 例 13.74%

lex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 附 181 例报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肢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附181例报告 天津医院 孔令震

  2. 肘尺管 62 • 腕管 58 • 后骨间神经 27 • 前骨间神经 15 • 腕尺骨 12 • 挠管 4 • 旋前园 3

  3. 手术 • 全部病历病变切除松解神经束间神经松解 48 • 神经变性病变切除吻合神经 5

  4. 复查 131例 • 完全恢复 102例 77.86% • 部分恢复 18例 13.74% • 不恢复 11例 8.4%

  5. 挠管综合征 • 1972年ROLES等提出不伴有骨间背侧神经麻痹的挠管综合征 • 症状与体征:肘外侧,伸肌群近端疼痛,劳累后加重,夜间偶痛,可于肘关节远近端放射。挠神经浅支偶有麻木感。握力减弱,旋后肌附近有压痛,伸肘位抗伸中指,抗前臂旋前、旋后疼痛。

  6. 治疗 • 保守治疗,早期,局部封闭、理疗、按摩等。手术治疗保守不见效或病期较长可考虑手术探查,神经松解术。 • 挠管综合征 4例 • 男性年龄34-35岁 • 病期3-9个月,腕下垂,伸姆伸指功能丧失

  7. 例1为肱三肌肌束 • 例2为肱深动脉 • 例3为挠神经变性 • 例4挠神经干有三个线结样变性

  8. 结果 • 例1术后半年恢复 • 例2失访 • 例3术后1.5年恢复正常 • 例4术后10个月感觉恢复,运动尚未恢复 • 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挠神经伸肢受压综合征、骨间背侧神经麻痹

  9. 解剖 • 挠神经与肘平面分为深浅两支,深支即骨间背侧神经通过Frohse腱弓进入旋后肌深浅两层之间,并发出肌支,支配旋后肌。 • 骨间背侧神经出旋后肌分为两支:一支为支配尺侧伸腕肌、深肢总肌、固有伸小指肌。另一支支配外展姆长肌、深姆长、短肌、固有深食指肌。

  10. 病因 • 旋后肌浅层束状变性,囊肿,血管瘤类风湿病变,反复创伤等。 • 症状与体征:发病缓慢,前臂近端疼痛,劳累加重,伸指肌群力弱、无力、丧失伸指功能,感觉无障碍。

  11. 腕背伸正常,轻度挠偏(因尺侧伸腕肌无力),伸姆长肌、伸指总肌功能丧失。虎口区感觉正常。伸肌群起始附近偶有压痛前臂轻度萎缩,旋后抗阻力有压痛。腕背伸正常,轻度挠偏(因尺侧伸腕肌无力),伸姆长肌、伸指总肌功能丧失。虎口区感觉正常。伸肌群起始附近偶有压痛前臂轻度萎缩,旋后抗阻力有压痛。

  12. 后骨间神经综合征27例 • 男13例 • 女14例 • 年龄4至67岁 • 病期2-7个月

  13. 病因 • 孟氏骨折8例,神经变性3例,Frohse增厚,纤维束囊肿,血管变异。

  14. 治疗 • 切除病变,神经周围松解3例切除神经变性段,外膜缝合。

  15. 结果 • 复查22例,其中19例术后3至6个月恢复正常。神经缝合3例,术后1-1.5年伸指肌群恢复正常。

  16. 讨论 • 挠管综合征与后骨间神经综合征 • 1972年Roles提出 • 1990年Posner提出 • 本文4例挠管综合症:神经完全麻痹27例后骨间神经综合征伸指肌群麻痹。 • 后骨间神经综合征与旋后肌综合征区别主要依据病变部位而命名。

  17. 肘尺管综合征

  18. 迟发性尺神经类,外伤性尺神经类,尺神经麻痹迟发性尺神经类,外伤性尺神经类,尺神经麻痹 • 1958年FENDEL正式命名肘尺管综合征

  19. 解剖: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窄而深的沟,骨性纤维鞘管,肘尺管,管长8.5-23mm,矢径3-5.5mm,横径5.5-8.5mm。解剖: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窄而深的沟,骨性纤维鞘管,肘尺管,管长8.5-23mm,矢径3-5.5mm,横径5.5-8.5mm。 • 病因:肘部陈旧性骨折(畸形或骨痂),骨关节炎屈肌群起始部异常,局部腱鞘囊肿,脂肪瘤等。

  20. 症状与体征:还小指麻木或感觉异常,手指不灵活,手指尺侧麻木感,内在肌无力或萎缩严重时呈爪之畸形。Froment征(+)扣击肘部尺神经有触电感,局部压痛串嘛和神经增粗。症状与体征:还小指麻木或感觉异常,手指不灵活,手指尺侧麻木感,内在肌无力或萎缩严重时呈爪之畸形。Froment征(+)扣击肘部尺神经有触电感,局部压痛串嘛和神经增粗。

  21. 肘尺管综合征62例 • 男52例 • 女10例 • 年龄15-63岁 • 病期2个月-7年

  22. 体征分三级: • 1级小、环指尺半感觉迟钝或减退11例 • 2级除手指麻木外肌力减弱轻肌萎缩23例 • 3级感觉减退肌理萎缩爪指畸形28例

  23. 治疗 • 尺神经浅层前移 56例 • 神经束间松解 21例 • 伸层前移 6例

  24. 结果: • 复查48例 • 1级8例完全恢复 • 2级15例。9例正常,6例改善1级

  25. 三级17例 • 5例正常 • 6例改善2级 • 6例未恢复

  26. 腕尺管综合征 • 1861年GUYON研究腕尺侧解剖,对尺神经有发生嵌压可能。1965年DUPONT命名。

  27. 解剖: • 腕尺管起于豆状骨近端,止于钩骨钩远端,其底为屈肌支持带及小鱼际肌起始部,顶的近端为腕掌侧韧带,远端为掌短肌与掌筋膜纤维。

  28. 腕尺管内尺动静脉及尺神经通过。尺神经于豆状骨远端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支配掌短肌,手掌尺侧,小指及环指半感觉。深支为运动支支配小鱼际肌,3,4蚓状肌。腕尺管内尺动静脉及尺神经通过。尺神经于豆状骨远端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支配掌短肌,手掌尺侧,小指及环指半感觉。深支为运动支支配小鱼际肌,3,4蚓状肌。

  29. 病因:钩骨钩骨折,类风湿病变,囊肿,血管瘤,豆钩韧带增厚,血管畸形掌长肌腱变异。病因:钩骨钩骨折,类风湿病变,囊肿,血管瘤,豆钩韧带增厚,血管畸形掌长肌腱变异。

  30. 症状与体征:于豆状骨平面施压表现手指麻木,刺痛,可向前臂、肘部放射。手内在肌萎缩无力,典型爪指畸形。于钩骨钩部施压,表现手肌乏力,无力,萎缩,爪指畸形,无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于豆状骨平面施压表现手指麻木,刺痛,可向前臂、肘部放射。手内在肌萎缩无力,典型爪指畸形。于钩骨钩部施压,表现手肌乏力,无力,萎缩,爪指畸形,无感觉障碍。

  31. Froment征+,Phalan征+,Tlnel征+,豆状骨有压痛,环小指感觉减退或丧失。手背尺侧感觉无异常.Froment征+,Phalan征+,Tlnel征+,豆状骨有压痛,环小指感觉减退或丧失。手背尺侧感觉无异常.

  32. 腕尺管综合征12例 • 男9例女3例 • 年龄23-58岁 • 病期1.5月2年9个月 • 体征:环半、小指感觉减退麻木12例。骨间肌萎缩10例,指畸形7例。

  33. 肌电图检查5例 • 显示第一背侧骨间肌及外层小指肌有损伤性电位。 • 治疗: • 11例作尺神经松解术(其中一例同时行腱移植术) • 1例切开复位万贯接触合术

  34. 结果:复查7例恢复(其中1例行腱移位术后骨间肌自行恢复2例未恢复)结果:复查7例恢复(其中1例行腱移位术后骨间肌自行恢复2例未恢复)

  35. 肘尺管综合征6例 • 腕尺管综合征2例 • 未恢复 • 原因:病程超过1年以上神经终板变性 • 提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6. 1例腕尺管综合征:病程在半年术中未发现明显卡压,同时给腱移位术。1例腕尺管综合征:病程在半年术中未发现明显卡压,同时给腱移位术。 • 术后1年恢复,第一背侧骨间肌自行恢复,因此提出术后至少观察1年,为恢复者再考虑行功能重建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