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918 Views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時間 : 西元 15~16 世紀 . 突破腐敗之 宗教束縛 , 表現 世俗 的力 量 , 結合 力道與自然 優雅 , 再生 希臘羅馬古典 精神 . 特徵 :1. 柱式標準化 , 演變成六柱式 : Greek Doric , Roman Doric , Tuscan , Ionic Order , Corinthian Order , Composite Order . 2. 作品注重 個人風格 , 各樹一幟 , 藝術家與
E N D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時間: 西元15~16世紀.突破腐敗之宗教束縛,表現世俗的力 量,結合力道與自然優雅,再生希臘羅馬古典精神. 特徵:1.柱式標準化,演變成六柱式: Greek Doric, Roman Doric, Tuscan, Ionic Order, Corinthian Order, Composite Order. 2.作品注重個人風格,各樹一幟,藝術家與 建築家二位一體. 3.平面對稱,喜於中殿加作圓頂;外觀加單塔 或雙塔樓,重造型較不重機能.
4.承羅馬式遺風,採大塊石料,門窗左右對 稱或上下重疊,常冠以半圓法圈或楣樑, 山牆坡度較緩. 5.屋頂用半圓拱頂或交叉拱頂,不作拱筋 而繪以濕壁畫裝飾.內部繪畫是文藝復 興特有的 “透視圖”. 6.文藝復興因阿伯提對簡單比率的喜歡, 很注重比率,立面之尺寸很嚴謹.
代表作 法國:香波古堡,楓丹白露. 巴黎軍事學校. 英國:倫敦聖保羅教堂. 西班牙:馬德里Escorial. 義大利:聖方濟各教堂, 百花聖母教堂, 聖彼得教堂.
聖方濟各教堂 阿西西是西元前十世紀的城市,13世紀Francesco教派發源之地. 文藝復興的早期發源地. 教堂分上教堂&下教堂.上教堂有早期文藝復興代表作家喬托繪畫的28幅聖方濟各生平的濕壁畫,其中以 “對小鳥傳福音”最動人. 上教堂建築是哥德式晚期及文藝復興早期作品;下教堂是仿羅馬式作品, 有文藝復興的大門,聖方濟聖人員埋葬於此.
玫瑰花窗 文藝復興大門 上教堂~喬托的28幅聖方濟各生平濕壁畫
曼賈塔88m Plazzo Pubblico 14式紀中期哥德式 貝殼廣場
文藝復興的單塔樓 內部地板有"細鑲嵌畫" 文藝復興的頂 文藝復興的花窗 三座13世紀羅馬式拱門 聖瑪利亞阿斯塔主教堂 13世紀後半 "喬凡尼"設計,採 "羅馬及哥德式",用 "綠,白,紅"三色大理石建成
"歐洲最美的戶外藝術館" 佛羅倫斯 文藝復興發展的重鎮
維奇歐老橋~1345年喬托弟子哥第 瓦薩利走廊(1km)~連絡比提宮&維奇歐宮
人民 宗教
米開蘭基羅26歲完成後立在市政廳門前 巴洛克式風格 大衛與哥力亞開戰前蓄勢待發最美的雄姿,也暗示勝利是空虛的.
西元1296~1462年.1912年正式命名: “Duomo Santa Maria del Fiore” 聖壇和中殿,翼殿,祭壇連成一個大空間.上頭屋頂有40m直徑一直難以解決,一直到1419年才由布魯涅內斯基用磚塊一塊塊疊成內外雙層拱頂的方法加以解決,大拱頂共花了14年才完工,共464階.如今是佛羅倫斯的一個象徵. 大教堂博物館藏有:天堂門,米開蘭基羅的第二件Pieta. 聖母百花大教堂
仿羅馬式 筋拱
喬托鐘樓 粉紅,綠,白色組合 內有290階 第一,二層是喬托所建
最標準的仿羅馬式連續性拱門 南側門 東側門 聖喬凡尼洗禮堂
梵 蒂 崗 聖彼得大教堂:西元315年由君士坦丁下令建造,教堂長194M正面114.7M高45.5M. 教堂1506年開始計畫重建,1547年由米開蘭基羅接手設計,圓頂於1626年11月18日完成,經歷100多年,高132.5M,直徑42M,有537級至屋頂.可先搭電梯或爬樓梯. 聖彼得廣場:貝里尼花11年(1656~67年)完成,兩邊長廊有84根柱子,88片壁牆,142尊聖人像,中間立著埃及方尖碑25.5m高.
教堂內主祭壇的“捲形柱”是巴洛克式作品.聖彼得青銅椅寶座. “預知受孕壁畫”主祭壇的右邊.教堂內收集米開蘭基羅的第一件 “Pieta”,也是唯一刻有他的名字的作品,聖母哀痛的表情及生動的衣物是欣賞的重點. 教堂內有11個chapel,45個祭壇. 梵諦岡於1929年2月11日獨立,面積0.44平方公里,有870人.只有神父,修女及著米開蘭基羅設計的制服的瑞士傭兵.
25.5M 1585年遷移至此
矯飾主義 時間:西元:1520-1600年.容易被忽略的流派. 特徵:1.雖尊古法,但造型突破古典的模仿. 2.探索未知之事物,賦與古典新詮釋,呈 多樣化發展. 3.打破古典的穩定性,稍許解放的自由 律動,誇張造型,特別是在義大利,藝術 家反應個人及時代精神.
4.矯飾(manner)被形容成文藝復興盛 期藝術家過度模仿米開蘭基羅而產 生,米開蘭基羅中年後也對文藝復興 太過均衡與和諧的風格也不滿意.所 以米開蘭基羅對肢體的動作變化及 律動感,表情誇大改變使得他的晚期 作品即有矯飾傾向.
梵蒂崗博物館—以雕刻為主.收藏1508年拉菲爾濕畫作品的拉菲爾陳列室.有拉菲爾25歲的天花板壁畫“雅典學園”以及“聖體爭論”,“三大德性”,“伯納索斯山”.梵蒂崗博物館—以雕刻為主.收藏1508年拉菲爾濕畫作品的拉菲爾陳列室.有拉菲爾25歲的天花板壁畫“雅典學園”以及“聖體爭論”,“三大德性”,“伯納索斯山”. 西斯汀教堂—米開蘭基羅畫的28.8m高的“創世紀”及充滿誇張肉體表現&激烈表情“最後的審判”. “創世紀”以描述上帝創造世界的七天過程,其中的“上帝創造亞當”代表“文藝復興”全盛期對理想人物的期待.左側6幅是描述摩西的生平;右邊是描述耶穌的生平. 米開蘭基羅的畫風以男人的肌肉表現,所以連聖母的雕刻也都會表現誇張的肌肉,具矯飾主義.
米開蘭基羅33歲以四年時間完成的濕壁畫,肢體誇張;也意味著對達文西超越的表達.米開蘭基羅33歲以四年時間完成的濕壁畫,肢體誇張;也意味著對達文西超越的表達.
具"浪漫主義"風格 上帝創造亞當~上帝以手指將生命的愛傳遞給亞當
米開蘭基羅66歲開始畫(1536~1541)畫中有400多人. 畫中 "被剝皮的聖人"是米開蘭基羅的自畫像
巴洛克(Baroque) 時間:西元1600~1750年.路易十四(太陽王)是全盛 期. 特徵:巴洛克源自於義大利文 “barocca” “奇怪”的意思,原意是:一種變形的珍珠.是文藝復興延伸. 它的風格是:不喜歡單調平板的水平垂直,喜愛用扭曲多變的纏繞線條,創造出繁複的裝飾,以追求強烈的律動感.強調的是堆砌之美,經常使人目眩.此乃因歐洲追求科學新知,哥白尼等宇宙天體的研究,理性主意抬頭,思想自由起來,教會神學系統鬆動. 宗教建築,王室宮殿,豪華民宅均受其影響.
義大利巴洛克以羅馬為中心於1580年開始發展;佛羅倫斯其次.最後遍及全歐洲.歐洲王室貴族反應權力及財富,也受冶金技術的發展,更重視內裝,內裝大量用金飾.建築代表作:凡爾賽宮,羅浮宮.義大利巴洛克以羅馬為中心於1580年開始發展;佛羅倫斯其次.最後遍及全歐洲.歐洲王室貴族反應權力及財富,也受冶金技術的發展,更重視內裝,內裝大量用金飾.建築代表作:凡爾賽宮,羅浮宮. 義大利巴洛克分三個階段:初期1600~25年, 1625~85年為盛期,1685~1750為後期. 雕刻代表作:貝尼尼1651年的 “四河噴泉”,西班牙台階前 “破船”&1645-52年聖泰瑞莎Saint Therese的“狂喜”雕像.
達文西~文藝復興興盛期 米開蘭基羅~奴隸
許願池~海神 普賽頓(Naptune) 羅馬最後巴洛克式 1762年Pope Clemens XII命Nicola Solvi建造
背向許願池右手持銅板往左肩丟,第一個願望:回到羅馬.背向許願池右手持銅板往左肩丟,第一個願望:回到羅馬.
四河噴泉 1648-51年 貝尼尼 "尼羅河,多瑙河,恒河,拉布拉他河"
洛可可(Rococo) 時間:西元18世紀末期(法王路易十五全盛時期) 特徵:洛可可又稱(rocaille),是指左右不均衡 的裝飾,保有巴洛克風格但去除宗教性. 代之以訴諸官能享樂的更華麗輕快空間. 強調柔美的氣氛並大量使用光線,裝飾 採用動感的曲面和曲線.因此圓形和橢 圓形屋極為流行.洛可可的繪畫以風俗畫 為主,較為親切.運用較巴洛克更細緻的花 紋,是巴洛克的變體.
新古典主義(式樣建築) 時間:西元1750~1900年.拿破崙時代. 特徵:啟蒙運動時期的知識份子,對洛可可藝術和當時路易皇朝頹廢的生活極度不滿,而主張邏輯,清晰,單純與道德.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緬懷復古之情,仿效古典美感上的本質,強調復古精神而非直接模仿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