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61 Views
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從兒童期經驗的關鍵性影響談起. 南台科技大學 張治遙博士 幼保系副教授、 諮商輔導組組長 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99-12-08. 關係:人生最重要課題與學習. 人生最需要看重的是關係,最需要學習的功課是如何去愛人,尤其是與重要他人建立與維繫親密的關係 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家庭關係,包括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手足關係 現代人親密關係的經營面臨極大的困境. 一個研究的啓示 . 研究 : 比較兩位母親的後裔
E N D
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從兒童期經驗的關鍵性影響談起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從兒童期經驗的關鍵性影響談起 南台科技大學 張治遙博士 幼保系副教授、 諮商輔導組組長 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99-12-08
關係:人生最重要課題與學習 • 人生最需要看重的是關係,最需要學習的功課是如何去愛人,尤其是與重要他人建立與維繫親密的關係 • 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家庭關係,包括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手足關係 • 現代人親密關係的經營面臨極大的困境
一個研究的啓示 • 研究:比較兩位母親的後裔 • 18世紀愛德華太太,牧師太太,11個子女。記錄中有1400後裔,14大學校長、100牧師、65大學教授、100律師、1法學院長、30大法官、66醫生、1醫學院長、80政府要員。 • 1740年愛達.底女士,自由放縱,死於酒精中毒。紀錄中700名後裔,100個私生子、181妓女、142乞丐、46勞改犯、76罪犯 • 親職教育.教養子女是千秋萬世的神聖職責
你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 你希望要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教養兒童的目標為何? •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迷思!父母急於給孩子最好的,社會太競爭了,要贏在起跑線上,提早學英文,雙語教學,學才藝,出國遊學、電腦、、(偏認知.技能.才藝) • 人生馬拉松的長程競賽在於耐力續航力,即品格(品德)。
親職教育的目標 1.教養孩子有健康的品格 • 責任感 • 關懷、體恤、愛心 • 自信樂觀 • 主動積極、熱忱 • 自我管理 • 誠實、真誠 • 勤勞肯吃苦 2.成人後,與孩子成為好朋友
如何教育孩子有健康的品格 • 愛與榜樣:這是父母及教師最大的挑戰 • 管教與紀律: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 看重心的受教與訓練,而非外在行為的服從 • 孩子成長歷程即是與父母逐漸分離的歷程,教育是為孩子能夠離開父母臍帶、獨立自主做準備 • 父母必須捨得「放手」、學會把孩子「推出去」
早期經驗是教養關鍵期 • 生命早期經驗是人格塑造及親子關係的關鍵期。 • 佛洛伊德的重要發現。 • 三歲或六歲決定一生?越早期經驗影響越大。 • 小樹苗容易矯正的比喻。 • 聖經箴言:教導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 把握二個黃金教養期 ,父母保固期10年。
青少年問題的根源探討 • 瞭解兒童期教養對青少年期有關鍵性影響 • 青少年期是過去教養正確與否的驗收期 • 青少年問題非一夕造成,是過去教養錯誤長期累積的結果,難以立即解決 • 青少年問題經常是親子關係不佳的結果,叛逆是因為孩子拒絕讓他痛苦的親子關係 • 青少年問題是給父母的一項警告 • 青少年問題有解,孩子的每個問題都有解。越早察覺及面對越好
兒童期不當教養問題不易覺察 • 父母多可以壓制住兒童階段呈現的問題 • 父母可以掌控兒童的生活世界(包括學校生活、交友狀況、學習狀況):家庭聯絡簿、班親會、 • 兒童問題的嚴重性表面看似較輕微。 • 青少年是測試親子教養成敗期,因為早期不當管教的後果到青少年期才逐漸浮現。
Bowlby依附理論 • 人與生俱有追求關係的天生傾向,愛及關係的渴求是主導人的最大行為動力。 • Bowlby依附理論:嬰幼兒有和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尤其是母親)建立強烈情感聯結的需求,嬰幼兒的情緒起伏多半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有很大關係。嬰兒幼會透過不同的依附行為,如哭、叫、跟隨、擁抱來親近主要照顧者,藉以得到保護而成長。
依附情感聯結具有永久性 • 依附是指嬰幼兒與父母之間所建立的情感聯結,此情感聯結具有永久性,而且依附對象是重要、獨特、不可取代的。雖然逐漸長大之後,此情感聯結關係可能變弱,或由其他的人取代(如密親伴侶),但早期所建立的依附關係不容易抛棄,通常會一直持續。因此,與嬰幼兒階段互動頻繁的照顧者,往往成為主要的依附對象,與嬰兒的關係與影響最為深遠。
孩子的心理需求1 • 孩童最基本的發展動機是建立與維持和父母的安全依附關係和情感聯結 • 生命早期最大的焦慮和擔心害怕是被父母貶損、拒絕、遺棄 • 分離焦慮:當親子情感聯結到受威脅破壞,或與父母分開時,會產生強烈情緒反應 • 孩子發展來的人格和行為特質是為了迎合適應父母的期待與要求,獲得父母肯定與關愛下所所發展出來的。
孩子的心理需求2 • 孩子對父母的話幾乎全盤接受,形成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 孩子為適應及迎合父母所發展出來的行為特質、價值觀念、自我看法,往往會一直持續到成人 • 安全關愛的依附關係是孩子健康人格成長的必要條件 • 生命早期是發展孩子安全信任感的關鍵期,培養孩子內在的安全信任感是人格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孩子的情緒發展 • 若父母有足夠能力滿足孩子依附需求,便會形成安全依附。這樣的孩子會逐漸內化父母的滋養能力,內在有安全保壘,而能自行滋養自己。 • 安全信任感足夠的孩子,對人際知覺傾向正向解讀,情緒較穩定。 • 24小時托嬰的危機。 • 只要安全依附關係建立,給孩子關愛照顧的環境,孩子遭遇的挫折是小事一件(Bowlby, 1979)
心理健康指標:勇於表達 • 心理健康的指標:自主自發,勇於表達 • 安全信任,沒有焦慮緊張害怕,就可以自在的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與感受 • 完全順從、乖乖牌、沒有自己意見的孩子,不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我表達的內在基本需求
權威管教的不利影響 • 打罵:短期看似有效,日後付出代價高 • 傷害關係、關係疏離 • 引起孩子的恐懼害怕 • 打擊自尊自信 • 觀察學習後遺症 • 負面的遷移類化效應(恨屋及屋) • 外表行為順從,內心未受教 • 不快樂
為何權威管教揮之不去 • 短期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 生命早期觀察學習潛移默化 • 維護權威尊嚴 • 有助發洩情緒
親子關係的威脅因素1 • 偏心(手足競爭議題):1.重要的是孩子的主觀感受,不是父母的 主觀認定,父母通常沒有覺察 。2.重男輕女、寵愛老么、大的要讓小的3.排行中間的常被忽略,會想辦法被看 見,為自己發聲
親子關係的威脅因素2 • 比較:1.嚴重傷害自尊及安全依附2.手足之間的比較、與親友或同學鄰居孩 子之比較3.功課差的孩子活得辛苦,越需要關愛與 肯定4.不要比較:出父母對孩子的接納,孩子 的自尊會提升
親子關係的威脅因素3 • 責打、肢體暴力 • 辱罵、數落 • 言語威脅、言語暴力 • 情緒失控
你對孩子經常說的話是什麼 • 你對孩子常說的話、經常表情姿態是什麼ex:功課寫好沒有、考試考幾分、考第幾名、房間怎麼那麼亂、衣服穿那麼少、不要看電視、聲音小一點、讀書不要聽音樂、、、好像警察監督、盯犯人挑錯誤 • 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傷害自尊
生命的榜樣 • 不宜要求孩子你做不到的事:否則孩子心裡不服氣ex:起床折棉被、隨手關灯、做家事、考試名列前茅、洗碗、擺餐桌、出門前告之去那裡+幾點回來、洗衣服、倒圾垃、偏食挑嘴、、、可以排輪值,全家人參與。 • 父母必須同步學習與成長,這是親職教育最大的挑戰
挖掘學生優點、啟發正向資源 • 多看學生的優點、能力、成就、成功的經驗、做的不錯的地方, 而非缺點、失敗、錯誤, 儘力發掘當事人的優點能力 • 太極圖的啟示:諮商輔導的重要發展趨勢 • 垃圾裡找黃金: • 自我預言應驗效果/比馬龍效應:智慧開花實驗
謹守口舌,多給鼓勵與肯定 • 多說鼓勵的話、多說造就人的好話:提升自尊自信及建立良好關係的有效方法 • 言語力量驚人,聖經: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心ex:爸爸看見你就很高興、來一個抱抱、媽媽親一下、笑笑說我的寶貝、今天過得快樂嗎、看爸爸買什麼好吃的給你、送你一個玩具、你看起很開心-告訴我發生什麼事-讓我也開心一下、、
青少年期:靠愛的關係來影響 • 越小兒童,可以權威,養成好習慣,隨著成長,越來越鬆越放 • 青少年期,孩子越大越應給予自主自主自我決定空間。預備大學成人獨立自主 • 要靠愛的關係來影響,要尊重,要有愛心與耐心,不能權威,心不服,不會順從。 • 叛逆源自心理不服,累積憤怒,有力量就敢反抗 • 現代父母常相反,小時鬆,不要緊,習慣養成,調不回來,開始責罵,青少年關係緊張
願意花時間陪伴 • 最能表達關愛的方式是付出時間,人際關係與溝通一定要花時間 • 願意付出時間,願花時間陪伴是你給對方最大的禮物 • 由一個人時間的安排次序和重點可以了解他看重的是什麼,當人說我沒空或沒有時間陪伴,其實是反映出其他事情比較優先及重要
親子教育二條軸線 • 愛與榜樣 • 管教與紀律 • 在愛的基石上進行管教與放手 • 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他
管教與紀律 • 溺愛世代:物質富裕、少子化、揚棄權威 • 直升機父母 • 閙鐘父母 • 過度保護、過度安排,直到有一天,父母認為時候到了,孩子該獨立了,才驀然發現孩子沒有能力獨立 • little-bird-fly • 蝴蝶的故事
閙鐘父母 • ex:「我剛上大學時,媽媽問我要不要她打電話叫醒我,我說不用。但她還是根據我的選課表,在每天早上第一堂課的前一小時打來,」中正大學一位大四學生坦承,但她並不覺得困擾。她和媽媽的感情很好,而且,從高中到大學,早上靠父母叫醒起床的青少年,多的是。 • ex:訓練承自己起床上學。
訓練孩子做家事 • 做家事的品格相關:勤勞肯吃苦、盡自己的一份責任、體貼關愛家人的具體表現、不依賴他人、、 • 不要給錢:淪於為錢才做家事,未內化成性格一部份,若沒有錢就不做家事了。訂定家事價目表不可取。 • 越小訓練效果越好:青少年才訓練太遲了 • 給予鼓勵及肯定:不要吝惜稱讚孩子
溺愛案例1 • 鴻海郭台銘有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 •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溺愛案例2 (上海地鐵父母) • 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 • 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女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只要讀書不用做家事)
溺愛:只要愛不要管教的偏頗 • 孩子自己能夠做得到的,由他自己來。傳遞出的訊息是:我信任你的能力,我信任你可以自己做好,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價值感,覺得我是不錯的,有能力,被信任。同時,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和自我負責。 • 孩子自己能夠做得到的,父母幫他做。掌控,怕孩子做不好,偷懶不認真。傳遞出的訊息是:我不信任你,不信任你可以自己做好,我擔心你出差錯,這折損孩子自尊心、價值感,自覺得我沒有能力,不被信任。剝奪培養的獨立自主和自我負責的機會
改善親子關係應有的認識 • 欲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我功能下的代罪羔羊,因此,是整個家庭系統需要調整 • 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影響孩子至為深遠 • 孩子在愛中才會改變,傾聽接納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 透過良好的關係來影響孩子。
結語 • 把握生命早期的黃金教養期 • 父母的身教重要: 一個被尊重的孩子,他學會尊重人;一個被肯定的孩子,他學會肯定人;一個被關愛的孩子,他學會關愛人; • 愛與榜樣,管教與紀律,是教育不可偏廢的二條最重要軸線 • 聖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重新思考生命中的優先次序。 • 改變孩子的最有效方式是從改變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