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整体把握教材及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互动) 北京教育学院 胡玉华 靳 飞. 本专题内容. 怎样依据课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怎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怎样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一、对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朱正威教授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物科学素养 (学科功底) 其二:教育素养 (教育学、心理学功底) 其三:人文素养 (人文功底).

lev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生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生物 整体把握教材及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互动) 北京教育学院 胡玉华 靳 飞

  2. 本专题内容 • 怎样依据课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 怎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 怎样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3. 一、对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朱正威教授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物科学素养(学科功底) 其二:教育素养(教育学、心理学功底) 其三:人文素养 (人文功底)

  4. 我认为: 理解生物学科、理解学生心理和理解教学规律是搞好生物教学的三大基石。其中,理解生物学科应当是首要的。生物学知识多的人不一定能教好生物学,但优秀生物教师一定有好的生物学功底。在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第一要素是“生物学科素养”。

  5. 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10 个 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6. 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7. 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认识 任何一个层次的结构都是一个系统,在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使系统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介绍任何一个结构,先分清它的层次,区分它的构成要素。

  8. 对生物的特征的认识 •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 严整有序的结构 • 新陈代谢 • 应激性 • 稳态 • 生长发育 • 适应

  9. 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 • 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而言的。 • 中心的一切外部空间就是它的环境. • 生态诉求的是平衡, 但变化是绝对的, 这是变化中的平衡,它的实质是生命间与环境间的变化与平衡. • 要清晰的是两个事: • 环境中的生物状态 • 生物间的互为环境.

  10. 对生物的延续和发展的认识 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都不能长期存在,他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生命得以延续。在延续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得以发展。

  11.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张图,谈谈你的认识

  12.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以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核心内容,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四个视角组织生物课程。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以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核心内容,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四个视角组织生物课程。

  13.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是要把课教得本质、精确、简明扼要、平易近人,这也与教师的生物学整体理解水平紧密相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是要把课教得本质、精确、简明扼要、平易近人,这也与教师的生物学整体理解水平紧密相关。 对课堂的效果的提前计划就是教学设计。没有提前良好的计划想要有效的组织课堂是不可能的。教学设计的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因为我们说有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我们的教学活动达成目标的程度,如果没有或较少达成目标,那么这个教学就是低效率的。如果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就称这节课是有效或高效的课堂。

  14. 二、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二、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把教学目标装在心里——用“心”教学 ——朱正威 用“心”首先是对课标的透彻理解和把握 用“心”还表现在对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 用“心”还表现在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统一

  15.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以下标准: ⑴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纲领,是课程标准的细化; 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直接指向重要概念的建构; 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承载着重要概念建构的途径; 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须考虑重要概念自主建构的意义和价值。

  16. 【 案例】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课标中的重要概念 微生物单元属于课标中生物多样性主题,该主题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 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

  17. 【 案例】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课标对微生物单元目标的描述: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 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作用 。 •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

  18. 【 案例】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⑴能描述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面(制作食物、制药、参与物质循环) ⑵能描述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害面(使食物腐败变质、致病性)。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制作馒头实践活动,发展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发酵食品的制作和食品保鲜方法的探究,从而深刻理解发酵的过程和生物学原理;通过资料研读探究,发展对资料信息的占有、重组、内化来解决问题、建构新知的能力; ⑵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进行简单的生命科学探究实践。

  19. 【 案例】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辨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益、害两方面的关系 ; ⑵体验生物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感悟生物学的学科价值: ⑶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20.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 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一切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 “导教、导学、导测量”——导向、指引、调控; • 怎样表述教学目标?

  21.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 服务 依据 教学目标确定 依据 评价 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评价设计 生物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过程

  22.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 教学目标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或束之高阁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笼统、不具体; 3)其表述沿用习惯方式;主体不是学生; 4)目标陈述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讲授的内容

  23. 主要问题一 • 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目标表述的主语混乱; 使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状况,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分布图,培养读图能力,并理解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主要问题二 • 行为动词不够具体明确,笼统模糊。以往教学大纲常采用“知道”或“了解”、“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行为动词等术语比较笼统、模糊。导致可测性与可比性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运用。

  25. 目标的陈述方式 • 我们在实际操作时,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规范体现学生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26. 目标的陈述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运用人口增长曲线图估算人口增长趋势” • “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和表现等。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生物问题”、“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27. 主要问题三 • 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或形同虚设。

  28. 分析下列案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表述有什么问题?分析下列案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表述有什么问题? •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醒并坚定学生关心环境的信念; •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9. 主要问题四 • 表述“正确的废话”,似有实无,无法监测评估;教学法的话语。

  30. 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如: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31. 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 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标准中的实例有: ★初步形成对生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生物国情。

  32. 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标准中的实例有: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生物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3.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描述: • 学生是行为主体, • 行为动词外显化,具体、可测性; • 行为条件情境化; • 明确行为表现程度 如:(学生)能在3分钟内在细胞模式图上准确指出主要结构。

  34. 规范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 • 准确性:符合课标某一学段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不拔高,不降低要求; • 全面性;能根据《生物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 • 主体性; • 可测性:明确具体,教师或他人能够依据目标去观察和检测学生的行为状态。

  35. 存在问题 把课堂教学目标仅仅作为一种写在纸上、供听课教师或领导看的摆设 重新认识生物教学目标 不能随机调整预设目标 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 太高太多的目标 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烦杂而不集中

  36. 案例一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种子萌发的实验归纳种子萌发的条件,师生合作总结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 3.能够根据已有资料分析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关于生物教学目标

  37. 案例一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辩证地看待种子萌发的条件。 2. 感知种子萌发条件的复杂性进而感悟探究过程的复杂性。 3.初步体验简单的生物建模方法 关于生物教学目标

  38. 案例二 过难的教学目标: 掌握人类活动与资源问题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于生物教学目标

  39. 案例三 随意地使用有关述语: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分析……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 (将学生分为两组) 关于生物教学目标

  40. 正确看待教学目标的作用 • 不能夸大; • 不能教条化、机械化;

  41. 谢谢聆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