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82 Views
青少年 憂鬱症與自殺. Photo by Charles Chang. 何謂憂鬱症 ?. 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會讓人長時間身陷在一種憂傷的情緒當中,因而降低了對日常生活的興致,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 這是由於腦中的化學訊息物質的濃度發生改變所造成(多巴胺不足)。 這些化學訊息物質的改變會對人類的情緒、行為、思考等身心的症狀造成影響。. 青少年憂鬱症. 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和成人有所不同,特別容易被忽略,當青少年表現出情緒低落、情緒變化大、憤怒等情況,都有可能是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症有時並不是以憂鬱心情來表現,而是以易怒情緒來呈現,大約佔了總數八成以上。.
E N D
青少年 憂鬱症與自殺 Photo by Charles Chang
何謂憂鬱症? • 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會讓人長時間身陷在一種憂傷的情緒當中,因而降低了對日常生活的興致,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 • 這是由於腦中的化學訊息物質的濃度發生改變所造成(多巴胺不足)。 • 這些化學訊息物質的改變會對人類的情緒、行為、思考等身心的症狀造成影響。
青少年憂鬱症 • 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和成人有所不同,特別容易被忽略,當青少年表現出情緒低落、情緒變化大、憤怒等情況,都有可能是憂鬱症。 • 青少年憂鬱症有時並不是以憂鬱心情來表現,而是以易怒情緒來呈現,大約佔了總數八成以上。
青少年憂鬱症的主要特徵4-1 1.情緒 (1) 青少年發現自己的情緒低落或是煩躁,不論在強度或是時間,都比以前曾經經歷過的情緒還要嚴重,維持的時間還要更久。 (2) 當然還包括了易怒、罪惡感、羞恥感種種的情緒,而且超過一般壓力應該有的強度。
青少年憂鬱症的主要特徵4-2 2.行為 (1) 因情緒低落而不想參加活動、說話變慢、看起來相當退縮。 (2) 另外一類屬於坐立不安、躁動、常常會想哭。對於人際接觸會覺得十分煩躁,常常覺得想大叫或者是破壞東西。如果在這個階段接觸到非法的藥物或則是酒精,常常被青少年拿來做為安撫自己情緒的方法。
青少年憂鬱症的主要特徵4-3 3.思考 (1) 腦子裏面充滿了負面想法 (2) 對於自己十分的自責和挑惕 (3) 個案的想法會變得遲緩,反應速度會變慢 (4) 無用感(Worthless)、無望感(Hopeless)、無助感(Helpless) (5) 猶豫不決
青少年憂鬱症的主要特徵4-4 4. 生理的變化 (1) 失去興趣 (2) 食慾減低 (3) 體重下降 (4) 對於平常有興趣的活動提不起勁 (5) 看到喜歡的人也高興不太起來 (6) 可能會伴隨生理上的不舒服,包括頭痛、噁心等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1 1.自我傷害行為 • 許多憂鬱的青少年有過自我傷害的想法,其中大約有一成半到三成左右曾經嘗試過真正傷害自己的行為。 • 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最常使用割腕和藥物過量的方式。雖然其他疾病或壓力也可能造成自殺的行為,但是八到九成以上嘗試自殺的個案,都是和精神疾病和情緒低落相關的疾病有關。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2 2.合併其他精神疾病 • 嚴重憂鬱症的個案大約有兩成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最常見的是焦慮疾患、以及物質濫用疾患。 • 發現青少年大約有六成合併人格疾患,最常見的是邊緣性人格疾患。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3 3.學業功能和智能的變化 • 憂鬱症狀嚴重度會和學業成績的下降有關。由於思緒變慢、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對課程感到厭煩並且易和他人起爭執等等不利的因素會造成學業成績表現下降。 • 在憂鬱的症狀恢復之後,學業的成績就能夠逐漸恢復水準,不過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4 4.認知功能的下降 • 憂鬱症的個案容易有無用感(Worthless)、無望感(Hopeless)、無助感(Helpless),最後成為自我挫敗的負向思考,對於他人及未來抱持著極度悲觀的預期。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5 5.人際關係的問題 • 憂鬱的個案通常希望自己有朋友,但是又保持相當的被動,希望別人來接近他們,影響憂鬱症個案恢復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際關係。 • 進入治療時如果個案帶著不良的同儕關係,憂鬱症治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常和憂鬱症共同伴隨的問題6-6 6. 家庭問題 • 最常看到憂鬱症的個案和家人關係出現疏離,不喜歡和家人互動。
南投校園傳出國中生集體自殘5-1 • 聯合晚報記者謝瓊雲、張家樂(2010/12/ 28)報導:南投縣某國中近來接連發生學生疑因失戀和成績不佳割腕自殘,其中一名男學生甚至從小六起,只要失戀就割腕「紓壓」,整個手臂割了21刀,還將汨汨冒血手臂給同學看,讓同學大吃一驚。 • 校方表示,初步清查全校一至三年級學生,在這學期曾有八人自殘、一人有此想法;一年級四人、二年級三人、三年級兩人。
南投校園傳出國中生集體自殘5-2 • 今天上午,南投媒體接獲疑似家長爆料,指稱某國中學生出現大量「自殘風」。媒體們趕到學校才發現這學期確有學生自殘,但人數並沒有爆料的那麼誇張。 • 校方說,九二一地震後,曾有過6、70位學生面對地震過後抗壓不足自殘,但最近這幾起學生自殘,原因多為課業壓力、感情因素,都屬「個案」,沒有相互影響、模仿,也會配合教育處、諮商師,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暫不追查是哪位家長爆料。
南投校園傳出國中生集體自殘5-3 • 校方也說,初步統計的八名曾自殘者中,一年級四人發生時間多在剛開學的九月,研判是新生適應不良,其中一人因導師及時發現開導而未有實際行動。二年級及三年級學生多為一個月前,當時正值期中考後,可能因課業壓力或成績不理想引起。
南投校園傳出國中生集體自殘5-4 • 三年級兩名曾自殘女學生讀同班,自殘行為發生在二年級,她們表示「當時在家很無聊、覺得好玩」,左手腕上出現十幾道疤痕,有以美工刀劃傷、或以菸頭燙傷左手背。另名二年級男生,上周因失戀太難承受,一口氣在左手劃21刀,血液緩緩滲出畫面還大方讓鄰座同學「觀賞」,當場被學務主任發現帶到輔導室諮商。男學生告訴記者,小學五年級就曾目睹同學以美工刀自殘,小六那年首次失戀就曾有自殘紀錄。
南投校園傳出國中生集體自殘5-5 • 校方強調,校內僅一女學生因課業壓力太大有自殺行為,需長期藉藥物控制並至草屯療養院就診,其餘個案經輔導多已逐漸恢復正常,從未出現集體同時自殘狀況。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1 •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洪美秀(2007/12/ 5)報導:新竹市世界高中16歲林姓高二女學生,前天放學後未返家,昨天被發現在一處市場公廁上吊身亡;林母說,女兒身上的2000多元是她給的,但前天卻被學校老師懷疑偷竊同學的2000元,她認為老師未通知家長即做處理,很不妥當。校方則說,老師只是針對有學生掉錢一事做處理,並未懷疑或是認定任何人偷錢。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2 • 警方調查,林姓女學生前天下午近4時放學後與姊姊搭校車返家,卻在途中竹北市博愛國小附近下車;在車上睡著的姊姊醒來後發現妹妹留下書包人卻不見了。父母獲報後,通知老師、同學並四處尋找,但皆無下文。 • 警方昨天上午10時許接獲市場人員報案,發現林女以制服領帶繫住馬桶上方的水管上吊,已死亡多時。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3 • 警方調查,從林女遺留的手機發現,林女在前天下午4時多,先後傳多通簡訊給要好的同學:「你也懷疑我,那我不如死了算了!」及「算了,不管只(指)印如何…很多人都碰過。」 • 林母說,前天中午她接獲女兒導師電話通知,詢問是否知道要繳交2000元丙級證照考試費用一事,下午她到學校後,得知班上有同學掉錢,而女兒有被導師找去詢問。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4 • 林母說,2日她給女兒2000元買東西,另外再給500元餐費,所以她身上會有2300多元。此外,女兒有打工,身上會帶錢很正常,但老師不能因此就懷疑她,命令她把身上的錢掏出來。當時她只跟女兒說「有什麼事,回家再談」。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5 • 昨天,班導師和校方人員趕到殯儀館向林家說明原委,林母哭說,同學曾傳簡訊給女兒,指班導師要將這2000元送去化驗指紋,因此家屬當面詢問班導師,導師說是同學提議的,但後又沈默不語,她希望校方給個交代。對此憾事,校方說,該班一名女同學前天帶2000元要繳交丙級證照考試費用,將2000元與學生證一起放在外套口袋內,然後前往實習教室準備材料,接著就聽到該學生向老師反映學生證與2000元不見了。
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6-6 • 校方表示,學校確認學生真的掉錢後,因進實習教室僅有幾名同學,才會請這些同學利用午休到教室外,並在徵求同學同意後檢查錢包,當發現林女錢包有2300多元後,導師僅提醒林女尚未繳交2000元證照費,可以先繳交。 • 校方強調,在過程中林女向老師說,會跟媽媽再要2000元,而身上的零用錢準備購買MP3。
被取笑娘娘腔,國一生墜樓亡4-1 • 新北市蘆洲卅日晚間驚傳國中生墜樓死亡案,一名國一楊姓男學生疑因遭親友指責是「娘娘腔」憤而尋短,從自家七樓窗戶跳樓,送醫急救不治,師長及家屬都哭紅了眼。 • 新北市消防局昨晚間九時接獲民眾報案有墜樓意外,消防人員趕往現場,發現目前就讀蘆洲某國中一年級的楊姓學生(13歲)倒在長安街的路面,左手骨折、意識昏迷,立即將他送往臺北市新光醫院急救。
被取笑娘娘腔,國一生墜樓亡4-2 • 警方調查,楊生身材瘦弱矮小,平時在校多和女生玩在一起,加上話又不多疑似因此遭人誤解,且他在部分男同學眼中性向較為傾向中性,在國小時曾有遭同學霸凌的紀錄,為此導師不僅對他加強輔導,還和家長商量後建議楊姓學生加入籃球校隊。
被取笑娘娘腔,國一生墜樓亡4-3 • 警方表示,外傳楊生還未入隊,就被同學嘲笑個子太小,以及「娘娘腔」,才在昨日返家後趁家人不注意,在晚間九時許打開家中走廊窗戶,自七樓一躍而下。
被取笑娘娘腔,國一生墜樓亡4-4 • 楊生就讀學校的校長指出,據導師敘述,楊生平時在校作息正常,但較為內向,沒有發現任何異狀,也未曾向師長表示曾受到同學欺負。不過,教育決局表示,楊姓學生可能是與家人溝通不良而尋短,教育局方面也將針對家屬啟動悲傷輔導。
自殺的三種定義 • 宮城音彌(みやぎ おとや)於1977年提出自殺的三種定義: 1. 觀念上的自殺:是指有實現傾向的自殺,自殺者仔細構思 了斷自己的方式,對死的方法感覺魅力,但未必有清晰之死亡慾望,而觀念的實現在意志減弱狀態中完成,死的觀念有時無法為其他觀念所制止。 2. 感情上的自殺:發生於「任何事都無聊,自己無價值,沒有活下去意義的」想法時,源自心情、體驗失敗而喪失自信、內心深處的情結。 3. 意志上的自殺: 討於他人之手,而欲以自己之手奪取 自我的生命。
影響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因素 • 影響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家庭壓力、親子關係極不和諧、家庭氣氛不好、缺乏家庭支持及家庭問題,如暴力、酗酒、吸毒、自殺;以及學校壓力如課業學習、同儕相處及異性交往,也會影響青少年自殺的意念。
青少年自殺之高危險群3-1 • 第一高危險群是具有家庭問題與學校適應問題的青少年,現存憂鬱、缺乏問題解決力、酗酒與藥物濫用的身心問題。
青少年自殺之高危險群3-2 • 第二高危險群是在學校適應不錯的青少年,卻面臨一些家庭問題及個人身心問題、或是家庭生活正常但有現存身心問題的青少年,正面臨一些學校適應或是異性交往問題。父母的離異與分居不一定會導致青少年自殺,卻會增加青少年負向情緒反應或對外在所有人事皆採負向詮釋,這些無效因應行為會使這個青少年成為自殺高危險群。
青少年自殺之高危險群3-3 • 第三高危險群是目前無面臨任何家庭及學校壓力,但有現存身心問題的青少年,其本身是屬於憂鬱、缺乏自信、問題解決能力差、或有酗酒、濫用藥物等問題的青少年,或許他們目前可能沒有自殺的意念,但是任何生活壓力事件極易使他們有輕生之舉。
防治青少年自殺的措施 • 防治青少年自殺最佳的措施,是給予青少年一些防衛自殺的武器,例如,教他們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提高他們的自我價值。如果能在事發前採行必要之防治措施,許多的自殺是可以避免的。遇到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時,最佳且最簡單的評估方式是直接詢問他是否有自殺的意念。如發現此人已有明確的自殺計劃或準備,絕不可忽視或置之不理,須立即探取危機處置措施。
青少年自殺前的警訊 1. 行為的改變 • 若成績滑落、很難專心、飲食與睡眠的習慣變動(過量或不足),對嗜好失去興趣,把心愛或貴重的東西送給別人、妥善處理個人的事、物,從已經是很小的朋友圈中撤離,孤立自己,尤其當抑鬱伴隨著這些明顯行為的改變持續長過一個星期時,當予以特別注意。
青少年自殺前的警訊 2. 口語的線索 • 當聽到青少年提及:「我覺得生命很沒有意義。」「我厭倦透了生活,活著很沒有意思。」「我好希望我死了。」「你會為今天所做的後悔。」「你不會再看到我在這兒打轉了。」「沒有我,大家會更快樂些。」以及一些其他類似的口吻。或是看到青少年撰寫與死亡有關的詩、散文或小語時都應特別注意,探索其是否有自殺意圖的揭露。
青少年自殺前的警訊 3. 思想的重點 • 當青少年出現下列想法,如:極度想逃避他們無法忍受的情境,如學業上的失敗、家中的困境、沒有朋友;想終止一無法解決的衝突;或是想加入一位已經去世的家人或朋友的行列;想要被懲罰、避免被懲罰、報復、控制;潛意識地想成為一位受難者時均有可能採取自殺的舉動。
青少年自殺前的警訊 4. 外表上的線索 • 體重減輕、表情平淡、疲倦、眉頭深鎖、垂頭喪氣、憂鬱、悲傷、退縮、不想動、儀表不整、注意力不集中、有時顯得激動及坐立不安。當情緒由悲哀轉變成正常或高昂時須特別小心,此為高度危險期。
青少年自殺前的警訊 5. 環境上的線索 (1) 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 (2) 家庭發生大變動,如財務困難、搬家。 (3) 顯示出對環境的不良因應,並因而失去信心。
參考資料2-1 • 張學岑(2008)。青少年自殺。2009年1月2日,取自http://www.cgmh.com.tw/intr/intr2/c3360/E_CHL(Suicide).htm • 唐嘉邦、陳俊雄(2011,10月31日)。被取笑娘娘腔,國一生墜樓亡。中時電子報。2011年10月31日取自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103100061,00.html •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R. F. Philip著。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學富。
參考資料2-2 • 廖雪茹、洪美秀(2007 ,12月 5日)。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年1月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5/today-so1.htm • 顏嘉男(2008)。少年不識愁滋味:談青少年憂鬱症。2009年1月2日,取自web4.fssh.khc.edu.tw/department/consult/life/ • 謝瓊雲、張家樂(2010 ,12月 28日)。被疑偷錢,高中女含怨上吊。聯合新聞網。2011年1月5日取自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60602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