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18 Views
人文科技合一 雲科世界一同 雲科大校長候選人辦學理念. 楊永斌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 終身職 ) 97 年 12 月 17 日. 新世紀、新大學. 傳統大學:「傳道、授業、解惑」,學術空間,自由自在 現代大學:須起而行,能掌握社會脈動、有經營管理的理念、並且擔負一定的社會功能和責任 歐美說法就是負責性 (Accountability) ,應把此一理念落實在大學經營的每一層面. 對學生而言. 大學乃是人格定型、知識累積,體能與思想均臻成熟,漸具自主思維,踏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驛站 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我們無法提供他們進入社會的所有知識 我們能做的,就是:
E N D
人文科技合一 雲科世界一同雲科大校長候選人辦學理念 楊永斌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終身職) 97年12月17日
新世紀、新大學 • 傳統大學:「傳道、授業、解惑」,學術空間,自由自在 • 現代大學:須起而行,能掌握社會脈動、有經營管理的理念、並且擔負一定的社會功能和責任 • 歐美說法就是負責性(Accountability),應把此一理念落實在大學經營的每一層面
對學生而言 • 大學乃是人格定型、知識累積,體能與思想均臻成熟,漸具自主思維,踏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驛站 • 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我們無法提供他們進入社會的所有知識 • 我們能做的,就是: • 建立其基本「核心能力」 • 建立其正確「生活態度」和「道德觀念」 • 建立其「終身學習」的習慣 • 具備一定韌性和溝通能力,知道力求精進,能適應職場的變化
對社會而言 • 大學乃是人才的搖籃,引領社會價值走向,帶動科技發展的火車頭 • 大學是社會資產,不能自困於學術象牙塔 • 當今產業瞬息萬變、生命週期日益趨短、競爭日益尖銳 • 大學須從「產學合作、產學一體」角度,提供新策略、新技術、新管理方法,協助企業脫離困境 • 未來大學經費仰賴於業界服務的比例,必會逐年提高
對學校同仁而言 • 大學乃是終身志業所在和生活場所,多數同仁以校為家 • 期待的不僅是安定,也要有成長、領先,能夠與時俱進的校園 • 過去兩任校長的卓越領導,基礎紮實、士氣旺盛,各項表現有目共睹 • 可以說:一所精緻型大學已在台灣中部成型 • 未來應是如何發揮既有能量,再接再厲,眾志一心,以更快的腳步向國際一流科技大學理想邁進
辦學理念 理論與實務互為表裏 人文與科技相得益彰
辦學目標 領航技職、步入國際
SWOT分析(I) • 優點(Strengths): • 兩任校長領導有方,各項表現有口皆碑 • 國內外評比、競賽屢次獲獎 • 產業化、e化、國際化:三化基礎良好 • 小而美、效能高;校齡淺、包袱輕 • 師資素質整齊、年輕 • 弱點(Weaknesses): • 國內教育資源緊迫,科技大學較一般大學所獲補助偏低甚多 • 尚無高鐵站,短期內粗看似「不便」,實為台灣地理中心,今日的缺點,可能是明日的優勢
SWOT分析(II) • 機會(Opportunities): • 發揮「產學合作、設計領域」優勢 • 體質良好,成長動能大 • 發揮精緻型大學效能,走入國際領先社群 • 威脅(Threats): • 政府高教資源緊繃 • 少子化影響生源 • 各校競爭激烈
1. 學生教育方面 • 人格養成: • 對於生命、倫理和社會的認知 • 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 • 加強學生人文內涵,自制、溝通及管理能力 • 專業知識: • 掌握「核心能力」、立於不敗之地 • 逐步採取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建立持續改善機制 • 納入實作和設計單元,著重創意之發揮,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 • 1(D學位)+4(P專業/L語言/I資訊/S社團)
2. 教師工作方面 • 除傳統「教學、研究、服務」外,應逐步納入「產學合作」和「國際表現」二項 • 提供同仁更多選項,可擇其所最擅長,各自發揮 • 教學:需要老師的點子和創意,以改變傳統教學的氛圍 • 「教學成敗」影響「未來校友」的向心力 • 要有用心的教學,才會有忠心耿耿的校友 • 研究:選定幾個擅長領域,凸顯其卓越性和領先性,推進至世界水平 • 現行方案:3(服務滿3年)+1(業界或國際1年),應予擴大
3. 產學合作方面 • 以產學合作為主軸,掌握產業脈動,調整研究和教學策略,展現雲科自我特色 • 在課程中納入實作與設計單元,及Capstone Project,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方向 • 由區域產業/校友服務開始,以雲科為平台,建立產業諮詢中心 • 發揮創意、設計能力之優勢,提升雲科為生活產業的Power House • 中部及兩岸樞紐學校 • 六輕、麥寮深水港,中科、台灣重心所在 • 台海兩邊黃金海岸的中點
4. 國際接軌方面 • 對內,營造出多元文化學習環境,積極招收外籍/大陸生 • 對外,擴大與國外/大陸名校結合和結盟,進行師生交換和互訪,及課程資源分享 • 學生、教師皆須走出去,實際體驗多元文化 • 與外國先進大學「實質同步」 • 以外籍人士角度設計英文網頁,使之表層化 • 網頁重要訊息,應逐步中英並列,以利外籍生及外國人士搜尋 • 提供生活、文化資訊 • 積極參與國際競賽,主辦國際學術活動
5. 財務籌措方面 • 擴大既有產學合作規模,發揮原有設計能量,增加智財收入 • 擴大各中心服務功能,以產業諮詢平台開始,與地區企業、各界保持互動 • 廣拓財源,鼓勵企業家、校友、或家長捐獻助學 • 尋求國際企業合作與捐獻 • 認養學校實驗室/設施/圖書等,或建立協同實驗室、大樓等
6. 生源掌握方面 • 少子化造成生源不足 • 將影響學校永續發展與生源品質 • 宜採取睦鄰政策,對鄰近地區高中職校提供必要協助,輔導參與各項競賽,讓他們從中了解雲科、嚮往雲科 • 招收東南亞、大陸內陸地區之學生 • 對貧困學生伸出援手 • 貧困學生受制於物質條件不足,起步較晚,但只要給予機會,則鬥志往往會更為高昂,持續力更為久遠,成果也會更為豐碩
7. 校園經營方面 • 充分利用e化及IT優點,建立一具國際水準的多元文化學習環境 • 卓越的雲科應是地區的驕傲,而完整校園,應是雲科成為卓越大學的起碼條件 • 願意以此理念與地區父老溝通,讓鄉親們了解,雲科是大家共同的資產,雲科的茁壯,是大家的榮耀,但也需要大家支持 • 應以更開放的胸襟,提供適當校園設施,或藝文音樂活動,分享社區鄰里
個人學經歷(I) • 1954:出生在偏遠鄉下 • 1972:建國中學畢業 • 1976:台大土木系畢業 • 1984:Cornell University畢業、台大土木系副教授 • 1987:推動臺、韓、日、星、泰五國名校KKCNNAnnual Conference,至今二十餘屆 • 1988:台大土木系教授、國科會傑出獎(五次) • 1988:東京大學訪問三個月 • 1994:英文書籍問世:Theory & Analysis of Nonlinear Framed Structures, Prentice Hall, 612 pages • 1995:台大土木系主任 • 1998: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理事長
個人學經歷(II) • 1999:工學院院長(兩任) • 2000:ASCEFellow • 2001:Chief Editor, Int. J. Struct. Stability & Dynamics (SCI) • 2002:國科會土木學門召集人 • 2002:IASS Executive Council (理事) • 2003:雲林縣「一府三校」推動者之一 • 2003:Munro Priz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2003:擔任IEET秘書長/執行長 • 2005:IEET成為Washington Accord准會員 • 2007:IEET成為Washington Accord正式會員 • 2004:英文書籍問世: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Dynamics, World Scientific, 530 pages
個人學經歷(III) • 2005: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兩任) • 2006:Best Paper Award,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2006:台大終身特聘教授 • 2006: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訪問教授 • 2007: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外籍院士 • 2007:台大工學院「宗倬章先生講座」 • 2008:Chair Professor, 香港城市大學 • 2008:Tsuboi Aw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hell & Spatial Structures • 2009:英文書籍問世:Wave Propagation for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World Scientific, 471 pages
國內行政經驗 • 台大土木系系主任、工學院院長(兩任) • 國科會土木學門召集人 • 結構學會、土木學會理事長 •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秘書長/執行長 • 深知國內一般大學和科技大學之差異,以及科技大學之難處 • 國內科技大學競爭激烈,辦學壓力日增 • 未來將參酌國內外現況,以務實可行、前瞻創新的作法,發揮雲科精緻型大學的優勢,更上層樓
國際學術活動 • 多次走訪國外研究講學 • 國際會議Plenary/Keynote Lectures • 日本、新加坡、香港、奧地利、大陸等 • 參與國際學會活動 • WA,IASS,IACM,EASEC, KKCNN • 國際工程教育 • 澳、紐、加、美、日、韓、愛、港、星 • IEET: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的成功經驗 • 曾接觸不少領域的學者專家,了解先進國家大學教育(包括工程科技)的發展趨勢和作法
自我期許 • 前兩任校長,已經打下了Yuntech雄厚的基礎,他們有如第一節火箭,已經把Yuntech這顆衛星推到一定的高度。 • 未來,我希望能擔任第二節火箭的推動角色,再加把勁,把Yuntech成功的送到「國際軌道」上去。
YUNTECH的願景 • 領航技職,步入國際。 • 發揮「產學合作、設計領域」既有優勢,建立Yuntech為台灣「生活工業」的Power House。 • 藉國際交流、合作,以及國際重要比賽之參與,打造Yuntech為世界知名「創意、設計」品牌。 • 發揮位居「台海黃金海岸中點」的樞紐地位,以Yuntech為平台,建立國內傳統產業諮詢中心。
塑造YUNTECH為一所具產學、設計特色的卓越科技大學塑造YUNTECH為一所具產學、設計特色的卓越科技大學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