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70 Views
(二)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天津市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 第八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教学时数: 2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旨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法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作用,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为在公共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法制观念,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法律法规。本讲重点是把帮助学生了解法的作用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 治安处罚法 》《 道路交通安全法 》《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E N D
(二)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天津市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 第八讲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教学时数:2(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旨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法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作用,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为在公共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法制观念,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法律法规。本讲重点是把帮助学生了解法的作用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基本内容。(一)教学时数:2(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旨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法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作用,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为在公共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法制观念,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法律法规。本讲重点是把帮助学生了解法的作用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基本内容。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 (一)明确公共生活规范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 准则 • (二)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作用 •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法的作用 • [法的作用]即法对社会产生影响。 • 法的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1)规范作用(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是手段) 2)社会作用(是从制定法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看法的作用); • 二者的关系:法通过自身的规范作用达到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2、预测作用 • 3、评价作用 • 4、强制作用 • 5、教育作用
1.指引作用 • 法的指引(指导引领)作用是指法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动的功用和效能。
2、预测作用 • 预测作用是指由于法律的存在,且对人们某种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何安排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自己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一种功用和效能。
3、评价作用 • 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能够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功用和效用。
4、强制作用 • 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 法律强制的实施主体是国家,实施的对象是违法者的行为。
5、教育作用 • 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积极依法行为的功用和效能。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 1、立法目的 • 2、基本原则 • 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 4、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 5、处罚程序 • 6、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 7、执法监督 • 8、单位和个人的检举、控告的权利。
教学内容 1、适用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教学内容 2、治安管理处罚原则 (1)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3)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教学内容 3、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 (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 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教学内容 4、处罚程序 • (1)调查:指公安机关对获取的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线索,进行的专门性调查工作。 • (2)决定:指公安机关调查终结后对确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所适用的具体处罚。 • (3)执行:指公安机关为使处罚决定得以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补充资料:新法凸显“以人为本” • 1、制造噪音扰人生活将受罚 •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将处警告。驱使、纵容动物恐吓、伤害他人的,处1日以上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 2、胁迫未成年人乞讨将拘10天以上 • 胁迫、诱骗、租借残疾人或者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或者变相乞讨钱财,组织、胁迫、诱骗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将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行政拘留,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3、立法打击“足球流氓” 散布谣言将受处罚 按照法律规定,有下列六种情形之一,扰乱文化、体育比赛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强行进入场内的;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4、禁止偷窥偷拍他人隐私 私拆他人邮件将被拘留或罚款针对偷窥、偷拍他人卧室、浴室等隐私场所,或者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将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5、酒鬼闹事将受罚可被约束至酒醒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酒鬼闹事也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6、开 “黑网吧”至少拘10天 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规定,未经许可擅自设立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或者擅自从事上网服务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除主管部门依法取缔、处罚外,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
7、 赖在别人家不走也犯法8、 非侦查不得对他人搜身9、 打人没有伤也会被处罚
材料:2 旅客戏称有炸弹 延误飞机被拘留 东方网4月2日消息:4月1日早上,在海口美兰机场,一旅客戏言包里有炸药,被关进拘留所。 当天早上7时,由海口美兰机场飞往杭州的HU161航班旅客有序登机。一位名叫任晓军的旅客怀抱一行李箱对乘务员说,他的行李中有炸药包。乘务员立刻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机长,机长随即向指挥中心报告,机场公安分局派出所接到指令后迅速登机检查。 经查,任晓军的行李内未发现炸药等爆炸物品,公安人员将其带下飞机进行调查时,他说是随意说说。经有关人员对飞机清舱,未发现任何危及航空安全的物品,航班被放行,由于他的一句戏言航班被延误40分钟。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 1、立法目的: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同时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 • 2、集会游行示威的基本原则 (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即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对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予以保障。 (2)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即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和平进行的原则,即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工业污染 垃圾 沙尘暴 废水
维护交通秩序 • 出门上路——行人——右 • 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 • 过街桥等。乘车——乘客——顺序上 • 下车,上车买票。 这幅图片中的人的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这说明了什么?
[例].违章事故永远没有赢家 我国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行人相撞,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承担责任。 司机刘寰驾驶奥拓车在北京南二环路上撞死了横穿马路的行人曹志秀,曹志秀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89618元,精神损失费5万,这起案件是新交法实施后首例“撞了不白撞”案,因此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北京市宣武法院对这个案子进行了一审判决,判决司机和死者各负50%的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曹志秀在出行时横穿二环主路的机动车道,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并死亡,是引发这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机动车司机刘寰发现曹志秀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情况,也未做到安全驾驶,因此二人应对事故负同等责任。判决刘寰赔偿16万2142元。 这个案例,是新交法实施后,全国因行人违章被撞致死引发的交通事故赔偿第一案。对于行人和司机各负50%责任的结果,专家认为,这对司机和行人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 1、立法目的: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2、基本原则: (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例] 网络黑客2002年,全年共发现了57977次明显的数字攻击, 这是有数字记录以来攻击次数最多的一年。 并且,黑客攻击事件仍在以每年64%的速度增加! 徐某,河北省唐山某钢铁公司设备机动处机加工分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然而这个刚刚28岁的普通青年因为开发了BKDR-VB.CQ木马程序(文件名:ipxsrv.exe)构造“僵尸网络(Bot.net)”,并利用其实施攻击,他很可能成为中国网络发展史上第一个因为黑客及网络入侵而判刑的人。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课堂点击 3.网络犯罪2006年央视新闻频道曾播出了一则新闻,中国银行用户姚先生莫名其妙地丢失了自己账户里的钱。可这钱是怎么丢的呢?原来,他进入了假冒的中国银行网站进行交易,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拱手送出的。这件事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信息沟通方式。但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虚假信息诈骗钱财,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与合法权益。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目前还没有特效办法能抵御这些高科技手段的网络行骗,用户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不明来历的金融信息,尤其是不明来历的电子邮件中的各类信息。
教学小结 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及法律规范,掌握课余生活中得道德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