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三明二中 刘若嘉. 1 、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在实践活动上表现为开拓性,即创新实践不是重复过去的实践活动,它不断发现和拓宽人类新的活动领域。. 创新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破旧的传统、旧的习惯、旧的观念和旧的做法。. 2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三明二中 刘若嘉

  2. 1、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创新在实践活动上表现为开拓性,即创新实践不是重复过去的实践活动,它不断发现和拓宽人类新的活动领域。 创新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破旧的传统、旧的习惯、旧的观念和旧的做法。

  3. 2、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4. (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 (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3、高中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特别是人才观陈旧。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注重因材施教的做法, 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会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逐渐埋没掉。

  5. (2)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划一。教学管理缺乏创新, 教育规范的共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容易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3)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 教学计划常作局部的调整;缺乏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 过于重视理论教育, 忽视工程实践技能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难以与时俱进;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4)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重教有余, 重学不足;灌输有余, 启发不足;被动学习有余, 主动学习不足。 (5)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高度应试,没有创新。

  6. 4、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创新人才新理念 在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上,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1)创新人型才是与常规型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常规型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

  7. (2)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2)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3)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 虽然不能说个性自由发展了人就有创造性,就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但没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型人才就不可能诞生。 (4)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都是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理解都会有一些异同。

  8. 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   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   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   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强健的体魄。

  9. 5、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造教育原则 雷江旺在《创造教育》一书中对创造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这样概括的:   创造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包括对新科学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的吸收); (2)教学理论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原则; (3)系统性和扩大知识领域相结合的原则; (4)高难度、高速度、高深度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5)集约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原则。

  10. 创造教育的教学方法: (1)创造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在于保证人们对认识的加工过程;(2)创造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重要地位;(3)创造教育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在于通过效果的检查,使师生据此保证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

  11. 创造型人才个性品质特征:

  12. 6、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①发扬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②鼓励质疑问难,拓宽思维空间。  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重要。”

  13.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勇于探索发现的情绪状态。创新要以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   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②自尊、自信是学生继续学习、探索的基石。

  14. (3)鼓励学生尝试,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①指导学法,激励创新。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导致懒惰。”

  15. ②合作互助,促成创新。   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既能体现出学生主题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求新的能力。 (4)总结评价,体验创新快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6. 7、创新型人才培养佳句共享: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7. 谢谢大家,请多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