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40 Views
国际反倾销法. 第一章 倾销与 反倾销概述. 第一节 倾销 第二节 反倾销 第三节 倾销与反倾销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倾销. 倾销 , 一般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国的某项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的行为。 一、间断性 倾销与持续性倾销 间断性 倾销,又称间歇性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商品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国外市场上暂时出售商品,一旦取得优势并占领市场就会停止倾销行为。 持续性倾销,是指出口商出于某种需要,长期或者永久性的向别国低价格销售其商品的行为。. 第一节 倾销.
E N D
第一章 倾销与反倾销概述 • 第一节 倾销 • 第二节 反倾销 • 第三节 倾销与反倾销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倾销 • 倾销,一般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国的某项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市场的行为。 • 一、间断性倾销与持续性倾销 • 间断性倾销,又称间歇性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商品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国外市场上暂时出售商品,一旦取得优势并占领市场就会停止倾销行为。 • 持续性倾销,是指出口商出于某种需要,长期或者永久性的向别国低价格销售其商品的行为。
第一节 倾销 • 二、技术性倾销与垄断性倾销 • 技术性倾销,是指一个出口这一低价的方式试图扩大海外市场、赚取外汇或者用以平衡经济的行为。 • 垄断性倾销,又称纯损害性倾销,是指出口者在已经设限保护本国市场并使之免除竞争的前提下为迫使进口国生产者和第三国生产者退出竞争经营而采取的向进口国低价销售去产品的行为。
第一节 倾销 • 三、价格性倾销与数量性倾销 • 价格倾销,是采用降低价格,甚至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向进口国销售商品,以占领市场实现垄断的行为。 • 数量倾销,是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某项产品出口数量猛烈地增加,以致对进口国可能产生实质性损害或者实质性损害威胁性行为。
第二节 反倾销 • 反倾销法律制度,是调整出口方和进口方在倾销和反倾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第二节 反倾销 • 一、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建立 • 1、1902年,以英国、荷兰为首的1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第一个反倾销联合协定。 • 2、1904年,加拿大的《海关关税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内反倾销法。 • 3、20世纪30年代,欧美各贸易大国都先后有了内容大同小异的反倾销法。 • 4、WTO的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反倾销 • 二、 WTO的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建立 • (1)1947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23个国家制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1日生效。该协定专设第6条“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 • (2)1967年,达成了《关于执行<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通称《反倾销守则》,于1968年7月11日生效。 • (3)1979年,形成了第二个《反倾销守则》,并于1980年1月1日生效。 • (4)1994年,达成《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即《反倾销协议》,于1995年1月1日生效。
第二节 反倾销 • 三、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探析 • 反倾销法的主要依据是“倾销有害论”, 这在1927年国际联盟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的《最后报告》中表达得十分清楚。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同时,各国也往往将它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 • 1933年,在国际联盟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出现了出口国代表的声音。为了限制滥用并协调各国立法冲突,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各国开始谋求将反倾销措施纳入多边贸易体制。
第三节倾销与反倾销对经济的影响 • 一、倾销对经济影响的传统观念 • 二、现代关于倾销对经济的影响 • 三、现代关于倾销行为的不同观点 • 1、短期倾销 • 2、持续性倾销 • 四、 倾销界定标准的理论分析 • 1、以“低于国内价格”作为界定标准 • 2、以“低于成本销售”作为界定标准
第三节倾销与反倾销对经济的影响 • 五、反倾销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 • 1、反倾销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 2、反倾销对国内经济某些方面的影响 • 六、反倾销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 1、反倾销对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2、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国内经济某些方面的影响 • 七、反倾销对第三国贸易的影响 • 1、从直接贸易看,一般对第三国有利。 • 2、从间接贸易看,第三国常会受到牵连。
问题与思考 • 1.什么是倾销?产生倾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2.为什么要进行反倾销?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 3.什么是反倾销的两重性? • 4.倾销对进口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