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11 Views
第二节 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乙烯为例: CH 2 = CH 2. 键. 乙炔为例:. 键. 键. 二、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1 )碳链异构. 如:丁烯 C 4 H 8. 1- 丁烯. 2- 甲基 -1- 丙烯. ( 2 )位置异构. 1- 丁烯. 2- 丁烯. ( 3 )顺反异构. 反 -2- 丁烯. 顺 -2- 丁烯. 条件. 分子中存在限制 C 自由旋转因素(双键或脂环)。. 不能自由旋转 C 连接的原子或基团必须不同。. 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现象:. 1. 2- 氯 -2- 丁烯.
E N D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乙烯为例:CH2= CH2 键
乙炔为例: 键 键
二、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如:丁烯 C4H8 1-丁烯 2-甲基-1-丙烯
(2)位置异构 1-丁烯 2-丁烯
(3)顺反异构 反-2-丁烯 顺-2-丁烯 条件 分子中存在限制C自由旋转因素(双键或脂环)。 不能自由旋转C连接的原子或基团必须不同。
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现象: 1. 2-氯-2-丁烯 2. 2-戊烯 3. 2-甲基-2-丁烯 4. 3-甲基-2-戊烯
顺反异构体命名法: 顺、反命名法
如:CH3CH=CHCH2CH3 顺-2-戊烯 反-2-戊烯 cis-2-pentene trans-2-pentene
2,5-庚二烯酸 反,顺-2,5-庚二烯酸
练习: 顺-1,2-二氯-1-溴乙烯
判断构型 2-氯-3-溴-2-丁烯酸
三.烯烃和炔烃命名法 英文名称,将烷烃结尾“-ane” “-ene”为烯烃; “-yne”为炔烃 CH2=CH— 乙烯基 vinyl; CH3CH=CH— 丙烯基 propenyl; CH2=CHCH2— 烯丙基 allyl。
顺-4-甲基-2-戊烯 4-乙基-3-丙基-1,3-己二烯-5-炔
四、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 1. 催化氢化 ——还原反应 reduction
3. 加HX HX活性:HI > HBr > HCl
主要产物 马氏规则——不对称加成时,氢加 在含H多的双键C上。
(二)氧化反应 oxidation 1. 碱性或中性
羧酸: = CHR CO2: =CH2 产物 酮: =CR2
练习:已知一化合物C5H8,与KMnO4/H+共热,得二分子CO2,一分子丙酮酸( ),推测原烯烃结构。
练习: 由烯烃和酸性高锰酸钾作用的产物,推断烯烃的可能结构:
(三) 聚合反应 (四) 炔化物的生成 白 砖红
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1.共价键的极化
2. 配合物的生成 3.溴钅翁离子的形成 4. 形成加成产物
以CH2=CH2加HBr为例: ——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诱导效应 : 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电子云沿碳链向电负性大的一方偏移的现象。
I 方向以C-H中H为比较标准: *如电负性X > H,X——吸电子基,吸电子诱导效应(-I); *如电负性Y < H,Y——斥电子基,斥电子诱导效应(+I)。
如: 3-溴丙烯 + Br CH2 CH== CH2 丙烯 + CH3 CH== CH2
-I中X:-F,-Cl,-Br,-CH=CH2 +I中Y: -CH3,-CH(CH3)2,-C(CH3)3
马氏规则: 1.诱导效应
2. 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离子型亲电加成 游离基加成 条件 极性 过氧化物 进攻试剂 H+Br• 反应中间体 CH3C+HCH3 CH3C·HCH2Br 形成原因 诱导效应 过氧化物效应 2oC+稳定 2o游离基稳定 产物 CH3CHBrCH3 CH3CH2CH2Br 结论 马氏加成 反马氏加成
第三节 二烯烃 一. 二烯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隔离二烯烃 累积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二. 1,3-丁二烯的结构 键 ——大键或共轭键 - 共轭
0.146nm(<0.154nm) 0.137nm(>0.13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