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76 Views
人因危害. 人因工程 (Ergonomics) 簡介. 職業人因工程是一門牽涉多重領域的科學。 牽涉學門:流行病學、生物力學、工作生理學及心理物理學等。 人因工程的焦點 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系統交互作用。 所設計之產品或系統對人類之效應。 評估和改善產品或系統,使其更能符合人體的能力、限制和需求。. 人因工程定義 1. 人因工程是一門探討人的能力、限制及其與設計有關特徵的科學。
E N D
人因工程(Ergonomics)簡介 • 職業人因工程是一門牽涉多重領域的科學。 • 牽涉學門:流行病學、生物力學、工作生理學及心理物理學等。 • 人因工程的焦點 • 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系統交互作用。 • 所設計之產品或系統對人類之效應。 • 評估和改善產品或系統,使其更能符合人體的能力、限制和需求。
人因工程定義1 • 人因工程是一門探討人的能力、限制及其與設計有關特徵的科學。 • 1857年有一位波蘭學者(Wojciech Jastrzebowski)首先提出人因工程(又稱人體工學)這一個概念。他認為人因工程是一門研究工作的科學(The science of Work),從希臘字ergon (亦即工作 work) 與 nomos (亦即法則),衍生出"ergonomics" (人因工程/人體工學)這個字。
人因工程定義2 • 人因工程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知識來設計工具、機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環境,以增進人員的安全、舒適與效率。 •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何使工作與設備適合使用者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使用者去配合工作與機器的需求,這一原則是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精神。
人因相關的職業傷害1 • 現代化工作場所中,勞工操作的機器、工具及系統均較以往複雜,操作不當往往導致意外傷害。 • 三浬島事件 • 車諾比爾事件 • 航空事故 • 交通意外
人因相關的職業傷害2 • 而長期從事重複性或單調性工作,容易造成職業性骨骼肌肉傷病。 • 重覆性工作傷害 ( Repetitive Trauma ) or累積性傷害(Cumulative Trauma Disorders, CTD) 是操作人員因為工作之需要 , 而過度地使用 手腕及其他關節部位所造成的累積性傷害。 • 椎間盤突出 • 職業性腕道症候群
人因與人機介面 • 從人因工程的角度去探討不當的人機界面設計與職業災害的因果關係 • 職業災害的發生是否可能是因為產業設備之人機界面設計不當而造成不安全環境 • 疲勞 • 分心 • 操作錯誤 • 按鈕間距太小而誤觸開關
顯示器配置: 什麼是重要的資訊? 如何讓人一目了然?
骨骼肌肉傷害潛在危險因子 • 工作負荷、工作姿勢、頻率、工作時間、振動、異常溫度及社會心理壓力。 • 有關這些因子的研究以心理物理法最多,生物力學及工作生理學在手部負荷及頻率方面研究較少。
人因與設計之重點 • 一、人體測計 • 1.靜態與動態人體測計資料庫之建立與維護 • 2. 3D人體模型之構建 • 3.人體測計與產品、系統設計應用與推廣 • 二、生物力學 • 1.人體力學資料庫,標準模式之建立 • 2.人工物料搬運標準以及力學模式之建立 • 3.工作姿勢的生物力學分析 • 4.腰背護具之研發 • 三、工作生理 • 1.工作生理能力與生理負荷之測量與標準 • 2.體適能資料庫與推廣教育
人因與設計之重點 • 四、人機系統 • 1.行動秘書與車內資訊系統之介面設計 • 2.抬頭顯示與控制裝置之設計特色 • 3.中文電腦界面設計之人因標準 • 4.自動化系統之工作設計 • 5.人員與電腦介面問題研究 • 6.自動化系統之功能配置 • 7.多媒體與虛擬實境之人因問題 • 五、人員績效與可靠度 • 1.人為失誤與意外事故之行為模式 • 2.人員可靠度評量 • 3.人員績效資料庫與模式之建立 • 4.心智工作負荷之測量與標準 • 5.影響工作績效的因素之探討 • 6.系統緊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人因與設計之重點 • 五、人員績效與可靠度 • 1.人為失誤與意外事故之行為模式 • 2.人員可靠度評量 • 3.人員績效資料庫與模式之建立 • 4.心智工作負荷之測量與標準 • 5.影響工作績效的因素之探討 • 6.系統緊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 六、人類訊息處理與決策行為 • 1.故障偵測與診斷行為之探討 • 2.問題解決行為理論在自動化系統訊息顯示設計之應用 • 3.資訊系統知識庫設計之人因標準 • 4.心智模型之理論與應用 • 5.人類決策行為理論在決策支援系統之應用 • 6.資料庫之人機介面研究
人因與設計之重點 • 七、安全與衛生 • 1.肌肉骨骼系統職業傷害的成因與防範對策 • 2.重體力的與心智的工作負荷之安全問題 • 3.工廠安全設計規劃的人因考慮 • 4.交通號誌與道路配置之人因評鍵與安全設計 • 5.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討 • 6.資料庫之人機介面研究 • 7.個人防護用具之設計
人因與設計之重點 • 八、產品與環境設計 • 1.人因工程應用在產品設計上的問題之探討 • 2.機器工具的人因設計與標準 • 3.消費產品的人因設計與標準 • 4.公共及居住空間之合理化與人性化設計 • 5.車站航空站設施與標誌之人因設計 • 6.視障者使用產品之設計 • 7.新科技產品之適應分析 • 8.無障礙環境標準建立與評估準則 • 九、視覺與色彩 • 1. 本土之色彩與認知模式 • 2. 中文字體視覺與辨識行為研究
人因發展方向 • 國內大專院校發展人因工程,依序為: • 一、產品與環境設計。 • 二、安全與衛生。 • 三、人機系統。 • 四、人體計測、工作生理、人類訊息處理與決策行為、視覺與色彩等。
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 • 職場的勞工經常執行重複的動作,可能因為姿勢不當、或過度負重,長期累積逐漸造成局部慢性傷害,稱之為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SDs) • 依據勞工保險職業病統計: • 職業性下背痛佔勞保職業病給付(扣除塵肺症)最高 • 手臂頸肩疾病其次
常見的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 • 常見的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包括: • 下背痛 • 頸背痛 • 臂部疼痛 • 手部疼痛
常見種類與職別1 約有80%的人在一生中曾發生過背痛的經驗。 復發率約60%。 在美國每年花在治療背痛的醫療費用高達20億美元。
職業性下背痛 • 何謂下背痛下背痛俗稱腰痛,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疼痛,皆可歸為下背痛。人體脊椎由三十三塊椎骨連在一起,二塊椎骨間,前有「椎間板」,後有「後側面關節」相連,三十三塊椎骨中頸椎有七塊,胸椎有十二塊,最寬廣的腰椎有五塊,腰椎所受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工作最多,是最有可能發生下背痛之處。再加上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老化等因素,下背痛就可能發生了。
正常脊椎曲線 頸椎 胸椎 腰椎 薦骨 尾骨
省時槓桿 肌力
腰椎所受的壓力 • 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 • 外力主要分為垂直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切力與扭力 • 垂直壓力主要落在椎間板上,而抗切力方面,效果不佳,主要靠背椎四周韌帶肌肉負責抗衡。 • 體重70公斤,在輕鬆站立時,壓力約70公斤 • 正坐且不靠背時約145公斤 • 坐著而向前傾20°,測出的壓力將近200公斤 • 有靠背的坐姿比沒有靠背的坐姿產生較少的腰椎負荷 • 平躺時,所測得壓力最低,約25公斤
正確姿勢-站 不正確站姿: 腰往前過分挺伸 彎腰駝背 穿細高跟鞋 正確站姿: 挺直背部,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雙往後拉,挺起胸部,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
避免下背痛 1.注意姿勢 2.避免體重過重: 挺著大肚子的中年富貴男女們,因身體重心前移,會造成背肌與脊椎的負擔。相同情形發生在懷孕的婦女,尤其懷孕後期背痛現象更常發生,一般言生產後,就會恢復正常。 3.運動: 經由運動可強化背肌和腹肌,強化肌肉有助於預防背痛及避免背痛惡化。對於下背痛患者言,游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他如散步,自行車(但騎低握把的自行車可能因姿勢不良而引起不舒服),外丹功等較不劇烈的運動均可考慮。
人因工程的目標 • 提高人們活動和工作效能和效率,包括如何增進使用的方便性、減少錯誤的發生以及生產力的促進。 • 增進人類的福祉和價值,包括確保安全、減輕疲勞和壓力、增加舒適、讓使用者更能勝任、增加對工作的滿足感和改進生活品質。